探訪耶路撒冷的老城牆、錫安山、橄欖山(圖)

多關注“千與千尋和千惠”的文字,不會讓您失望。真的,廢話不說了,直接上乾貨。

耶路撒冷,以色列的首都,聞名世界的古城,歷史悠久、文化璀璨。1981年,“耶路撒冷老城及城牆”被聯合國認證為世界遺產。有意思的是,為耶路撒冷“申遺”的,不是以色列,而是鄰國約旦。老張家生了孩子,隔壁老王搶著去上戶口,這事兒聽上去有點怪怪的不是嗎?(下圖:從耶路撒冷老城城外望向聖殿山,阿克薩清真寺。)

探訪耶路撒冷的老城牆、錫安山、橄欖山(圖)

怪不怪的先不去管它啦,咱還是聊聊成為世界遺產的耶路撒冷城牆吧。我們現在看到的耶路撒冷老城的城牆,是奧斯曼帝國統治耶路撒冷時期修建的,時間是在16世紀初期。相對於古老的耶路撒冷舊城來說,城牆的年齡實際上還是很年輕的。

下圖:位於老城北面偏東的希律門,建於1875年。希律門得名於希律王,據說羅馬帝國佔領耶路撒冷期間,希律王的居所曾經就在這附近。從圖可以看到,希律門前有荷槍實彈的軍警把守。從希律門進去後,是耶路撒冷老城內的穆斯林區。

探訪耶路撒冷的老城牆、錫安山、橄欖山(圖)

耶路撒冷老城的面積只有一平方公里左右,所以繞城一圈的城牆,長度也只有5公里。老城東南西北四面共有八個城門,其中北面三個、東面和南面各兩個、西面一個。城牆、城門,還有城外的錫安山、橄欖山都是耶路撒冷非常重要的古蹟。進入老城之前,咱不妨先圍著老城繞上一圈兒。瞭解聖城耶路撒冷,先從外圍開始……

下圖:建於1542年的大馬士革門,位於老城的正北面。在古代,從此門出去是通往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的大路,因此而得名。另外此門還有示劍門、納布盧斯門、柱門等別名。從大馬士革門進入老城,東側是穆斯林區、西側是基督徒區。

探訪耶路撒冷的老城牆、錫安山、橄欖山(圖)

下圖:雅法門是老城西邊唯一的城門,建於1530到1540年間。因城門外的大道直通地中海港口城市雅法而得名。圖為雅法門外的廣場,其中左側是雅法門,右側是大衛塔城堡。

探訪耶路撒冷的老城牆、錫安山、橄欖山(圖)

“大衛塔”是位於雅法門旁邊的一座城堡(下圖),其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二世紀。當初建這座城堡,是因為從這裡往西就是地中海,如果敵人從海上攻來,這裡就是正面迎敵的要塞,所以是需要重點防禦的位置。“大衛塔”是由拜占庭基督徒命名的,他們認為城堡所在的位置,原本是大衛王的宮殿。

探訪耶路撒冷的老城牆、錫安山、橄欖山(圖)

大衛是公元前十世紀以色列王國的第二任國王,希伯萊聖經中記載的殺死巨人的傳奇英雄,是猶太教中最重要的人物。既然聊到大衛王了,咱就暫且先離開耶路撒冷的老城牆,去老城南邊的“錫安山”(Mount Zion)去瞻仰一下大衛王的墓。(下圖:耶路撒冷,錫安山景區街景。)

探訪耶路撒冷的老城牆、錫安山、橄欖山(圖)

錫安山說是山,實際上就是耶路撒冷老城南邊一處平緩的高地。這處高地上最神聖的地方,是“馬可樓”(下圖)。這座哥特式風格的建築之所以名聲遠播,是因為大衛王的墓就在這裡。在猶太教中,大衛墓是僅次於“哭牆”的重要聖所。

探訪耶路撒冷的老城牆、錫安山、橄欖山(圖)

參觀馬可樓,先從二樓的大廳開始。這間大廳可了不得——據說聖經中“最後的晚餐”的故事就發生在這裡,所以此廳名曰“晚餐廳”。當然,上述這個說法正確與否目前尚有爭議。晚餐廳的一角,有一個通往樓下的小樓梯(下圖),從那裡下去,就是大衛墓了。

探訪耶路撒冷的老城牆、錫安山、橄欖山(圖)

十二世紀時,人們在此地挖掘隧道時發現了金皇冠和權杖,猶太教便認定了這裡是大衛王的墓地。儘管至今沒有更多的考古證據可以證明其準確性,但是這裡已經成為了猶太教的聖地。現在墓內存有一具十字軍時代製造的棺木。遊客可以從馬可樓外面的入口進入(下圖。上圖晚餐廳內的那個樓梯不對遊人開放),男女需分別從兩側進入、隔離開參觀。

探訪耶路撒冷的老城牆、錫安山、橄欖山(圖)

錫安山對著的耶路撒冷老城的城門,是錫安門,建於1540年。因為錫安山上有大衛墓的緣故,錫安門也叫大衛門。1948年以色列建國後,第一次中東戰爭爆發,當時約旦控制著耶路撒冷老城,以色列控制著錫安山,雙方在錫安門展開激戰。今天我們仍可以在錫安門城牆上看看累累彈痕(下圖),這就是當年那場戰鬥留下的。

探訪耶路撒冷的老城牆、錫安山、橄欖山(圖)

1948年的錫安門奪城之戰以以色列人的失敗而告終,耶路撒冷舊城仍然處於約旦人的控制之下。直到1967年以色列人打贏了“六日戰爭”,才佔領了耶路撒冷舊城。回到本文開始時提到的“怪事”:為啥鄰國約旦為以色列的耶路撒冷舊城“申遺”?那是因為聖城本來是他們佔著的,被以色列人奪了去,一直耿耿於懷而已。

下圖:從耶路撒冷舊城東部的橄欖山上眺望聖城,岩石清真寺的金色穹頂赫然在目。岩石清真寺也叫金頂清真寺、登霄石清真寺。其金頂之下的岩石,據信是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立足登霄之處。正是因為穆罕默德在此昇天,耶路撒冷才得以成為伊斯蘭教的聖城。

探訪耶路撒冷的老城牆、錫安山、橄欖山(圖)

我們已經沿著耶路撒冷舊城的城牆外圍,從北到西、再到南,逆時針繞過了四分之三圈。最後我們來到舊城的東側,這裡有一座非常著名的山丘——橄欖山(Mount of Olives)。橄欖山是所有來到耶路撒冷的遊客必到之地,因為這裡是眺望耶路撒冷老城全景的最佳觀景臺。更重要的,這裡有很多記錄在聖經中的聖蹟。

下圖:從橄欖山上西望耶路撒冷老城。近景中的洋蔥頭金頂教堂是“抹大拉的瑪麗亞教堂”,屬於俄羅斯東正教會,是沙皇亞歷山大三世於1886年興建的。

探訪耶路撒冷的老城牆、錫安山、橄欖山(圖)

下圖:客西馬尼園是橄欖山上的一個果園。據新約聖經記載,耶穌在被釘上十字架前的最後一夜,是在這裡度過的。殉難前夜,耶穌與他的門徒們在這裡禱告。客西馬尼園也是猶大出賣耶穌的地方。

探訪耶路撒冷的老城牆、錫安山、橄欖山(圖)

下圖:位於客西馬尼園內的萬國教堂。教堂內供奉著一塊巨大的岩石,據說那就是耶穌在被捕前夜禱告的地方。萬國教堂也叫苦悶教堂、痛苦教堂,這是以耶穌當時的心情而命名的。

探訪耶路撒冷的老城牆、錫安山、橄欖山(圖)

下圖:萬國教堂內景。萬國教堂建於1919年到1924年之間,由世界各國捐款建成,因此叫做萬國教堂。捐款國家的國旗或國徽被製成圓形馬賽克圖案鑲嵌在教堂的穹頂之上。

探訪耶路撒冷的老城牆、錫安山、橄欖山(圖)

走下橄欖山,走出客西馬尼園,與萬國教堂一路之隔的,就是耶路撒冷老城東面的城門——獅子門了。接下來,我們就要進入舉世聞名的三教聖城——耶路撒冷舊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