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桐下的“青春之歌”

全媒體記者 魏東柱 通訊員 賈關青

焦桐下的“青春之歌”

清風習習,焦桐花開。桐花兒一朵接著一朵,一串挨著一串,那深深淺淺的紫,彷彿在流動、在歡笑,如紫色瀑布。此時此刻,當您來到焦裕祿幹部學院,您會發現,學院門前的那棵經歷了56年風雨滄桑的焦桐猶如一位慈祥的長者,靜靜地矗立在那裡,守望著年輕的後輩,訴說著一代代共產黨人一心為民的赤誠。

五四青年節來臨之際,記者走進焦裕祿幹部學院這個全國宣傳弘揚焦裕祿精神的主陣地,採訪了這裡的一支特別團隊——青年教師隊伍。這支隊伍裡的精兵大多是走出校門不久的年輕人,他們平均年齡不到30歲,卻站在了宣傳弘揚焦裕祿精神的最前線,在焦桐下用他們那富有朝氣和飽含深情的聲音,向全國各地一批又一批前來追尋焦裕祿足跡的人們,講述著一個人、一棵樹和一座城的故事。在學習弘揚焦裕祿精神熱潮中,他們用青春作槳、以夢想為帆,奏響了動人的青春樂章……

焦桐下的“青春之歌”

從“小馬”到“馬老師”

“歡迎來到焦桐現場教學點。今天,就由我帶領大家從一棵樹走近一個人,去了解焦書記的情懷和他的工作方法……”焦桐下,時常會看到一位長相秀氣、個子高挑的姑娘拿著話筒,繪聲繪色地為前來參觀學習的人們講述焦裕祿和焦桐的故事。

這位姑娘叫馬夢瑋,是焦裕祿幹部學院現場教學點的講解教師。2015年4月,還是河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學生的馬夢瑋,懷著對焦裕祿精神的崇敬之情,來到焦裕祿幹部學院實習。在實習過程中,她深深被焦裕祿同志“親民愛民、艱苦奮鬥、科學求實、迎難而上、無私奉獻”的精神所感動,就立志做宣傳弘揚焦裕祿精神的傳播者。大學畢業後,她被焦裕祿幹部學院正式錄用,成為學院培訓部的一名教師。

第一次面對學員時,馬夢瑋感到緊張、激動。緊張,是因為擔心自己不能圓滿完成第一次講解任務;激動,是因為終於可以把準備了那麼久的內容展現給學員。那是2015年5月的一個晴朗上午,焦桐下綠意盎然,學員們整整齊齊站在焦桐前,馬夢瑋拿起話筒,伴隨著舒緩的背景音樂,上崗了。看著蒼翠挺拔的焦桐,聽著她娓娓道來的那些故事,學員們沉默著、思考著。當聽到已經快80歲的魏善民老人40多年如一日默默照看焦桐時,大家的眼睛溼潤了……講解結束時,大家報以熱烈的掌聲。那一刻,她明白了作為一名青年講解教師的使命所在。

焦桐下的“青春之歌”

此後,無論是嚴寒還是酷暑,焦桐下總能看到她的身影。由於業務突出、表現出色,馬夢瑋多次為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省部級班、廳局級班、縣委書記班等重要培訓班授課、講解,贏得了廣大學員的一致好評。

馬夢瑋也從大家口中的“小馬”,漸漸變成了如今大家交口稱讚的“馬老師”。2018年5月14日,黨的十九大後第一個焦裕祿同志逝世紀念日,馬夢瑋應邀到蘭考禮堂參加了開封市“傳承弘揚焦裕祿精神、爭做黨和人民滿意的好乾部”動員大會,被市委命名為“焦裕祿精神宣傳標兵”。

4月26日,當記者問她為什麼能把焦裕祿的事蹟講得那麼好時,她謙虛地說:“這不是因為我講得有多好,而是因為焦裕祿事蹟真的太感人了。要成為一名優秀講解教師,不能只會背稿子,還要用心貼近那個時代,貼近焦裕祿,真正領會好焦裕祿精神的實質和內涵。而要做到這一點,我還要付出更多努力。”

焦桐下的“青春之歌”

“勤懇工作是最好的胎教”

2014年3月和5月,習近平總書記兩次親臨蘭考和焦裕祿幹部學院考察指導,全國掀起了新一輪學習弘揚焦裕祿精神的熱潮,到焦裕祿幹部學院學習的學員隨之大幅增多。為了滿足培訓需要,焦裕祿幹部學院的青年教師不僅放棄了週末休息時間,而且許多孕媽也都自願堅守一線。王金花就是其中一位。

為最大限度地利用教學資源,滿足全國各地學習培訓需要,焦裕祿幹部學院決定安排專職人員負責對外聯繫辦班,王金花被選中做這項工作。這讓她更加忙碌了。她不僅要接聽諮詢電話,還要安排好每個預約班次的培訓時間和培訓課程。

2018年,雖然她有了身孕,但小傢伙兒好像特別懂事,在媽媽肚子裡從不輕易鬧騰,她也總是一如既往地忙碌著,整理表格、彙總數據、上報備案……每天處理數十個電話,她從來沒有出過任何差錯,也沒有因為身體不適放鬆對自己的要求。一次,因為工作需要臨時增加一組班次,打亂了原有排班計劃,需要一家一家協調、統籌,一遍一遍核實、確認,她忙碌了整整兩天。看著同事們既敬又憐的眼神,她說:“學院現在人員緊張,大家都衝在一線,作為學院一員,我沒有退縮的理由。勤懇工作是最好的胎教,我相信我的寶寶會理解的。”懷孕8個多月,她依然是崗位上最忙的人之一。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在王金花的示範帶動下,焦裕祿幹部學院的年輕人以一流的作風、嶄新的面貌,相繼獲得“三八紅旗手”“傳承弘揚焦裕祿精神先進集體”等榮譽,贏得了社會各界對學院工作的一致認可。

焦桐下的“青春之歌”

“一切以教學為重”

“各位學員,歡迎大家來到蘭考。今天我們就從臨危受命、執政為民、改天換地、鞠躬盡瘁四個部分去感受焦書記的公僕情懷……”這個略帶沙啞的聲音,來自焦裕祿幹部學院教務部的張衝。由於年齡稍長,大傢俬下都親切地稱她為“衝姐”。因為準備充分、感情飽滿,她的課深受學員們歡迎。

張衝是《焦裕祿在蘭考的475天》精品課程的主講。為解決專題教師不足的問題,焦裕祿幹部學院成立後不久,她就從現場教學一線轉崗到專題教學一線。為了講好這堂課,她不僅採訪了與焦裕祿有關的老人,還每天不厭其煩地備課、修改教案。

建院以來,她已為數以萬計的學員講了1000多堂課。由於長期高負荷的工作,她的嗓音變得沙啞,甚至在課堂上曾一度失聲,但她既沒有抱怨過,也沒有停止過工作。有一次,張衝身體不適,有一個培訓班學員來之前點名要聽她的課,同事們都勸她實在不行就推掉,她卻嚴肅地說:“人家大老遠跑來學習焦裕祿精神,我們怎麼能拒絕人家呢?一切以教學為重。只要工作需要,我沒有問題。”

“我們好久沒聽到過這麼感人的課了,要是每一名共產黨員都能像焦裕祿同志那樣,我們國家就一定能越來越好!”課後,聽到學員們這樣的讚譽,張衝無比欣慰。在她的心中,這就是對焦裕祿精神最好的詮釋。

4月26日,焦裕祿幹部學院黨委副書記、常務副院長席建設告訴記者:“在焦裕祿幹部學院,像馬夢瑋、王金花、張衝這樣的青年教師還有很多很多。他們在焦裕祿精神感召下,在真學真信中堅定理想信念,在學思踐悟中牢記初心使命,在細照篤行中不斷修煉自我,在知行合一中主動擔當作為。”

正是在他們的努力下,焦裕祿幹部學院自2013年8月建成以來,已承接各級各類班次2800餘個,培訓學員16萬餘人次。學院被中共中央組織部確定為全國地方黨性教育特色基地,被國家公務員局確定為公務員特色實踐教育基地。焦裕祿精神的種子也從這裡撒向全國,在祖國各個角落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焦桐花開年年豔。春風拂面,冠蓋如雲的焦桐上的那一串串紫色“風鈴”,在風中叮噹呢喃,似乎是在為樹下的這群年輕人點贊、鼓勁,又好像吹響了新時代催人奮進的號角。焦裕祿幹部學院的這些青年教師每天都行走在弘揚焦裕祿精神的浩蕩春風裡,以飽滿的熱情綻放著新時代美麗的芳華,唱響著新時代動聽的“青春之歌”……

焦桐下的“青春之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