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高1米3的漢子,當年打工接濟老鄉,如今返鄉養雞成脫貧勵志標兵


安康石泉縣池河鎮五愛村龍王溝,42歲殘疾人廖元銀返鄉養雞,去年賣出2千多隻雞,純利潤2萬多元,今年要養5千隻,這樣收入就能翻一番。

廖元銀天生殘疾,兩條腿嚴重變形,身高只有1米3。因家境貧寒,小學畢業就輟學。為了謀生學會了修鞋手藝,剛成年就去了溫州,在那個被稱為“中國鞋都”的城市一隅,支起一個露天鞋攤靠修鞋養活自己。在溫州的那些年,去溫州打工的老鄉暫時沒有找到工作,他都會慷慨幫助,用修鞋掙來的錢管老鄉吃住。

2008年廖元銀患感冒去醫院檢查,被查出先天性心臟病。他從溫州回到家鄉,在西安進行了手術治療,花光了多年依靠修鞋攢下的積蓄,還向親友借了幾萬元。在家休養一年,眼看著父母年歲已高還日夜操勞,不忍心在家繼續閒著,廖元銀又背起自己的修鞋箱重拾舊業,在石泉縣城為顧客修鞋,但在縣城修鞋掙不到錢,只能餬口。


2018年,在駐村扶貧工作隊的幫助下,廖元銀回家養雞。

今年廖元銀要擴大養殖規模,但自家的房子、院子養不了那麼多雞,村裡為他協調了一處無人住的院落,供他免費使用。

除了參加村裡組織的養雞技術培訓,平時主要從網上學,通過微信和外地的養雞能人交流。

山上的土坯房現在是他家的一處生產用房,用於養豬養雞。在家發展產業,廖元銀的父母也能幫一把。

廖元銀和父母一起生活,當地政府給他們一家提供了一套58.5㎡的交鑰匙房,他們不用花一分錢就住上了新房。新房子在鎮上,廖元銀把雞蛋拉到新房,這樣賣起來就方便多了。

新房在鎮上,養雞在山裡,新修的產業路把兩地連通,廖元銀覺得很方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