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美國招生舞弊案曝出兩個中國家庭,其中一家庭賄賂金額高達650萬美金?

愛豆伴醬


“Sherry Guo高中就去了加州,她本來想去哥倫比亞大學,但顧問稱能確保其入學耶魯。” 我對這個話的理解是:學生沒什麼把握能靠自己實力拿到哥倫比亞大學的錄取。否則,耶魯和哥倫比亞大學能“差”120萬美金的“價”?作為從事10年多美國名校留學申請研究的人,我不太理解。至於學生本人對於“但顧問稱能確保其入讀耶魯”意味著什麼是否知情,就不得而知了。(估計大概率是知道的。)

其實多年來有不少家長也親自開口跟我說能不能花錢“捐”出個學位,雖然張口都是百萬級人民幣的,也遠遠到不了另一位犯事兒人的650萬美金這個量級。但是,本質有區別嗎?沒有的。這次案件中,美國本土名人家庭也捲入風波。就不存在討論哪個國家的什麼不好的。

話題點在哪?在於驚人的金額,在於驚人金額展示的盲目性。我看到了一個可怕的魔鬼深藏在買家的價值觀裡。“名校”就讀資格似乎重要到可以不惜一切和一切手段。但它切切實實地代表了相當數量國內父母的價值觀。在國內,何嘗又不是如此?只是從來沒有報道而已。

個人比較同情當事人——學生本人。很可能,她還未成年。這次的東窗事發,如果導向得好,我倒是認為比起她“順利”入讀耶魯對她未來的人生更有好處:通過不擇手段獲得的財富再用到不擇手段的事情上面,然後還要培養接受或者也可能繼續學習使用不擇手段走完自己人生的下一代?

“名校”一直有兩層概念:別人的名校;你的名校。都醒醒吧。


Mr5的美國留學探索


這很正常,在美國這個商業社會中的一種商業行為有什麼好奇怪的呢?學校的發展離不開金錢的支持,那麼這些錢從那裡來啦。當然是多種渠道而來,有國家給的,有捐贈的,有科研成果交換的。當然也有這種以錢換學的,這種情況不是今天才有的,也不是明天就沒有了。它會一直存在下去,因為它是一種供需雙方都需要的東西。是一個商品,是商品就會有買賣。不是那一個人那一個組織可以說解決就解決的。它是一個長期的問題,跟人類大多解決不了的問題一樣,需要到了一個特定的時期才能解決。而不是現在也不是明天能解決的。而我們能做的就是希望它目前少一些而己,不是悲觀而是實際如此沒有辦法。希望隨著人類的進步它會慢慢消失吧!


今一閣


賄賂是中國特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