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宮崎駿要堅持漫畫式動畫?當他的動畫工作室徹底關閉後是否是時代進步?

我是xiaozhu909


宮崎駿是嘗試過使用新數字技術手段的,在一部專門介紹宮崎駿的叫《永無止境的男人》的紀錄片裡。他在片子裡與新的三維技術深入交融,並不是探討而已,而是用了新型人才,嘗試製作3d動畫。所以拒絕了新數字技術的宮崎駿,並不是以一個傳統動畫大家的身份固執的拒絕了新技術,而是在非常深入的瞭解後舉了紅牌。

他體會過當一個動畫師看到3d技術後,那種似乎可以駕馭世界的興奮感受。也相對的感受到了藝術在三維領域的難以發揮的尷尬。


事實上,以宮崎駿現在年齡,對於連用手繪板都需要重新適應的程度,一下子接受新技術的確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但是他卻真真的在裡面了熬了很久很久的時間,去嘗試這些。

最後得結論是:用數字手段能表現的,同樣可以用筆表現。

這句話看起來有些唐突,但我覺得這真的是一個老藝術家的境界。並不是說數字動畫那種360度無死角的表現手段可以用二維硬殼,而是說真正作者想表現的藝術內容,無論用三維還是二維都可以表達出來。我們看到的是藝術作品,而不是誰的技術更新。無論新技術還是傳統技術,在藝術領域都只是一種表現風格而已,很多的內容還真就得傳統動畫表達才有味道。


現在國內盛行3d動畫,基本有點錢的都去做3d了,好像二維就是夕陽動畫的影子一樣。但是實際上,日漫迷們對二維動畫的熱度絲毫沒有減退,畢竟已經不斷進化了幾十年甚至更久的一個種藝術表達方式,對事物表達的準確度,可控度已經相當高了。而三維動畫還比較新,很多作者想要表達的很多內容,一放到三維領域就會出現穿幫。這裡指的是很多細微的表現,比如細緻的感情表達,二維的一個表情就可以勾動心絃,而大多數三維還是有種仿真人偶的感覺。新技術要突破真的像假人,假的像真人還需些許時間。


最後回下主題,宮崎駿的堅持如果結束了,並不是時代進步的標誌。特別是現在,如果結束了,我甚至覺得是時代的退步。在時代在還有很多人喜愛這種形式的時候,主觀的斷送了宮崎駿式動畫的前途,是一種悲哀。如果這種表現形式真的沒人研究了,甚至落伍了,沒人看了,那時候關閉了才是正常現象。


動漫在身邊


宮老爺子所在的吉卜力工作室做出了很多大家所熟知的動畫,《天空之城》《幽靈公主》《龍貓》《紅豬》《魔女宅急便》《千與千尋》《哈爾的移動城堡》《懸崖上的金魚姬》《起風了 》這些全都是由宮老爺子導演的,同時在工作室其他人共同努力下也創作出了許多優秀的作品,如《螢火蟲之墓》《輝夜姬的物語》……

應該說我們這一代幾乎都是看著宮老爺子動漫長大的(先排除連載動漫死火海這些),先不說別人,我自己是非常喜歡宮老爺子的每一部動漫的,因為他的動漫會帶給我很溫馨很舒服的感覺。就拿千與千尋中小千離開,轉身回望的時候,一陣風吹過,身上的衣服頭髮飄動起來,軟乎乎的。

宮老爺子的風格一直是我所喜歡的,很可惜的是宮老爺子現在已經宣佈退休了,我無法再看到他的新作品了。

隨著時代的發展,宮崎駿所在的吉卜力工作室的手繪動漫因為太過繁瑣困難而逐漸被大家所拋棄,三維動畫逐漸成為主流和規範,但是他仍舊堅持初心,使用手繪的方式表達著他想要表達的東西。

有的人認為完全拋棄這種手繪方式就能實現動畫製作的再一次進步,然而這種想法是完全錯誤的,正是因為動畫的製作當時多樣化它才顯得更加有魅力。

前不久我在B站看了一部關於宮老爺子的紀錄片《不了神話宮崎駿》,裡面講述著宮老爺子退休後生活,在看著技術人員用電腦做出來的動畫後,他說了一句我數十年的辛苦也許是徒勞的,不知道為什麼突然有種很心酸的感覺吧






這梨子有毒


記得看過一部宮崎駿的紀錄片,裡面有記錄過一段畫面,是一個製作3D遊戲的製作公司找到宮崎駿,然後老爺子看完他們的畫面後非常生氣的說,這樣的東西才不能被稱作動畫。這裡並不是來指責誰對誰錯,只是老爺子心中有自己的堅持和原則,這和時代進步進不步沒有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