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邀2019烏鎮當代藝術邀請展,better想和你分享這些

導演賴聲川曾經說,

這裡就是“楚門的世界”


到達湖州已是夜色初臨,穿越56公里,我在沿途看到了高高的水杉,這是烏鎮大多數房屋的材料。水杉長得快,木頭打磨好,刷上桐油,就能遇水不腐。

一路都在下雨,水杉有種發光的綠意。被這樣的綠籠罩著,初到烏鎮,撲鼻全是清新的木質香氣。

受邀2019烏鎮當代藝術邀請展,better想和你分享這些

受邀2019烏鎮當代藝術邀請展,better想和你分享這些

受邀2019烏鎮當代藝術邀請展,better想和你分享這些

| 烏鎮一景。

對於所有文藝青年來說,烏鎮都有種微妙的意味。江南,水鄉,木心,藝術節,種種符號交織。

上世紀90年代,烏鎮還是一個疏於修繕的破敗古鎮,公共建設簡陋到可以忽略。木心寫他數十年來魂牽夢縈的後花園,只剩“碎瓦亂磚…在這片大面積上嘲謔似的畫了一家翻砂軸承廠”。

烏鎮總設計師陳向宏說,“從家裡到烏鎮的話,叮叮噹噹開車子,柏油路、水泥路都沒有的,都是那個碎石路”。

而我此刻見到的,是一水的木屋,水杉,青磚,白牆,還是那個記憶中的江南,翠枝青帘夾雜其中,五色裳服往來其間。

受邀2019烏鎮當代藝術邀請展,better想和你分享這些

| 烏鎮一景。藍染的布被高高掛起,每天都有師傅展示藍染技藝,遊客也可以現場體驗手工藍染。

受邀2019烏鎮當代藝術邀請展,better想和你分享這些

受邀2019烏鎮當代藝術邀請展,better想和你分享這些

受邀2019烏鎮當代藝術邀請展,better想和你分享這些

| 烏鎮的窗。

肚中空空,我溜進小餐館做食客。

小店凳子用手工藍染的棉布包著,摸上去有些潮溼,木桌木凳木屋,門前有樹有水,一陣晚風吹過,葉子沙沙作響。面端上來,羊肉裡有甘蔗的清甜,是江南之味啊。

受邀2019烏鎮當代藝術邀請展,better想和你分享這些

| 遊客們圍坐吃麵。

小鎮時時見水,麵店門口便有小橋,波光粼粼,看著水面發呆,會覺得自己置身船上,晃晃悠悠。

夜色已深,遊人的喧囂漸行漸遠,靜靜漫步在烏鎮,腳下石徑小街長長地向前延伸,一扇大大的芭蕉葉露出來,倒應了一句詩,“雨驚詩夢留蕉葉,風裁書聲出藕花”。

受邀2019烏鎮當代藝術邀請展,better想和你分享這些

受邀2019烏鎮當代藝術邀請展,better想和你分享這些

| 烏鎮一景。

遇到一位從北方來這定居的男士,標準的普通話,帶著兒化音。一個人在烏鎮經營民宿,我問他遠離家鄉,獨自開店會不會寂寞;他寬容地看著我,“怎麼會,這些都很有趣。”

有租漢服的華裔瑞士籍小姑娘,有十口之家出遊的馬來西亞人,每天看著像江南春水一樣流過的遊人,就這樣度過在異鄉的三年。

導演賴聲川說,這裡就是“楚門的世界”。2018年戲劇節的時候,黃磊也說,烏鎮讓你無處可逃。在這裡,全鎮都在為你打造浪漫。

一盞盞暈黃的燈光印在青石板路的雨滴上,依河而築的木屋上掛著老式銅鎖,評彈絃樂叮叮咚咚,船寮的匠人埋頭修理。日子似乎回到了木心的“從前慢”,悠悠滑過。如此情致,我也有些恍惚,也起了興趣,白日的烏鎮不知是何種境況?

受邀2019烏鎮當代藝術邀請展,better想和你分享這些

受邀2019烏鎮當代藝術邀請展,better想和你分享這些

| 船寮。

受邀2019烏鎮當代藝術邀請展,better想和你分享這些

| 烏鎮一景。遠處傳來鑼鼓和喝彩聲,每年春季烏鎮香市有踏白船的習俗。

時間開始了,

在春日的烏鎮迎面撞上藝術


入住西柵景區昭明書舍酒店,酒店用竹簡裝飾,老式的木質床架上搭著輕薄的白色棉布,推開窗,剛發芽的木枝印著白牆,處處寫意。想起烏鎮姑娘說的“江南的春天不會讓你們失望”,對明日有了期待。

走過曲曲折折的的木質長橋,水波在腳下緩緩流淌,我到了木心美術館,建築是方形,設計簡潔,木紋肌理,靜靜臨水而立,竹子、蘆葦、水杉、木船散佈四周,剋制又開闊的美,正如木心看到美術館設計方案時說的,“風啊、水啊、一頂橋”。

木心先生說過,我的美術館是要一個盒子連接一個盒子。最終落成的的美術館一半在水面,一半在陸地,這也是藝術家陳丹青和烏鎮總設計師陳向宏的用心所在,寓意木心先生連接東西方文化的一生。

受邀2019烏鎮當代藝術邀請展,better想和你分享這些

| 木心美術館外。禁止進食進水、展品禁止拍照、進閱覽室要脫鞋,這是館內的看展禮儀,讓我學會尊重藝術。

受邀2019烏鎮當代藝術邀請展,better想和你分享這些

| 木心美術館內。大家帶上耳機,看導演為木心拍攝的影片。

奇怪的是,美術館門口一座黑色宮殿赫然聳立於空地上,路過的遊客不時投來目光,疑惑宮殿並不完好。是的,仔細看,它的一半已經被毀壞,一側還在冒著煙氣。

受邀2019烏鎮當代藝術邀請展,better想和你分享這些

| 《宮殿廢墟》

原來,這個《宮殿廢墟》是“ 2019烏鎮當代藝術邀請展”的其中一件作品,它是對1929年被付之一炬的荷蘭水晶宮的再現。

上一次烏鎮舉辦藝術展是2016年,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三年磨一劍,這個春天,烏鎮再次迎來全球藝術屆的一次盛事。

梁紹基、王魯炎、利亞姆·揚Liam Young、瑞吉娜·侯賽·加林多Regina Jose Galindo、何子彥、格雷戈爾·施耐德Gregor Schneider、Persijn Broersen & Margit Lukas、名和晃平、阿瑪利亞·烏爾曼Amalia Ulman……這些藝術大師們,在這裡為你布展。

我必須承認,在整個觀展過程中,我的心情惶恐而忐忑,作為藝術的門外漢,我並不能清楚理解所有的作品,但這無損於作品帶給我的震撼和思考。陳丹青說,藝術就要像風,像水,到處流動。在春天的烏鎮,我們不必講高深的藝術理論,儘管將自己奉於這藝術的風與水,隨他流動。

3月30日,展覽“時間開始了——2019烏鎮當代藝術邀請展”開幕,這次展覽共邀請了來自全球23個國家和地區的60位/組藝術家出席,共計90件/組作品參與展出。展品涵蓋裝置、影像、行為、繪畫等較常見的藝術類型,還包括聲音、氣味、燈光、交互(設計)、網絡藝術等仍在探索中的藝術形式。

受邀2019烏鎮當代藝術邀請展,better想和你分享這些

受邀2019烏鎮當代藝術邀請展,better想和你分享這些

受邀2019烏鎮當代藝術邀請展,better想和你分享這些

受邀2019烏鎮當代藝術邀請展,better想和你分享這些

| 《世界強國》。這次藝術展主辦方讓學生參與進來,這是烏鎮總設計師陳向宏的用心。

一位女性藝術家坐在沾滿灰塵的舊車中,身穿灰色T恤、牛仔褲、運動鞋,有濃重的黑眼圈,面色疲憊,毫無表情。電鑽、螺絲刀、扳手…近二十位身穿藍色工裝的工人手持工具,圍在車邊一一卸下零件拆除這輛車。藝術家在駕駛位上,將雙手置於膝蓋,一動不動。

拆下的物件由工人擺放整齊、置於一旁的空地上。伴隨汽油淅淅瀝瀝的聲音,不到兩小時,這輛雪佛蘭汽車便被拆除完畢,藝術家被放在零件中央,她站立著,依舊一動不動。

受邀2019烏鎮當代藝術邀請展,better想和你分享這些

這是來自威尼斯雙年展金獅獎得主瑞吉娜·侯賽·加林多(ReginaJoséGalindo)的作品《世界強國》,44歲的她完成這項行為藝術並不容易,長時間維持同一姿態讓她在結束後必須活動四肢,或許後續的現場你經不能看到這樣的觸目驚心,我們有幸觀看了整個過程。

受邀2019烏鎮當代藝術邀請展,better想和你分享這些

受邀2019烏鎮當代藝術邀請展,better想和你分享這些

| 《時間永不停歇》

這個展品的名字叫做”時間永不停歇“,由61個鐘面構成,每過一分鐘,時針和分針不再按慣有的規則轉動。注視著它,彷彿看到時間流水一樣逝去,也可看到被切斷的此時此刻。 恍然,鐘錶原本不只是計時而已,更是提醒我們,時間,在流動。

受邀2019烏鎮當代藝術邀請展,better想和你分享這些

受邀2019烏鎮當代藝術邀請展,better想和你分享這些

| 《千鈞一絲》

梁紹基先生的《千鈞一絲》由《命運》《愛琴海》和《晦暗之光》之光組成,蠶絲裹著壓癟的煤氣罐、石油、木船。

幸運如我,和梁紹基聊了聊,梁先生今年74歲,穿著舊舊的羽絨服、寬大的褲子,鞋子邊緣被磨出毛絮,交談過程中,他一直用手揪著相機的繩子。講起蠶他卻很有激情,梁先生養蠶三十餘年,他說自己就是一條蠶,作品也都與蠶絲相關。他喜歡用粗糙的東西布展,之前有一次展出時,現場工人誤以為是垃圾,讓人丟出去。梁先生卻講“我就是要你關注這些平時被人忽視的東西“。

受邀2019烏鎮當代藝術邀請展,better想和你分享這些

受邀2019烏鎮當代藝術邀請展,better想和你分享這些

| 《黑經》

街邊、醫院、網吧、公共廁所裡的小廣告,原來真的有許多人會去撥打電話號碼並解決問題,就像城市的另一面,藝術家為中國每個城市編寫了一本類似於“黃頁”的書籍——《黑經》。

受邀2019烏鎮當代藝術邀請展,better想和你分享這些

受邀2019烏鎮當代藝術邀請展,better想和你分享這些

受邀2019烏鎮當代藝術邀請展,better想和你分享這些

| 《中國鯉魚》

這篇白色鹽灘上,有兩千條機械魚,所有魚都在微弱地呼吸著,掙扎著。

受邀2019烏鎮當代藝術邀請展,better想和你分享這些

受邀2019烏鎮當代藝術邀請展,better想和你分享這些

| 《臨界之氣——重黑》

受邀2019烏鎮當代藝術邀請展,better想和你分享這些

受邀2019烏鎮當代藝術邀請展,better想和你分享這些

| 《微差景觀:曝光系統》

受邀2019烏鎮當代藝術邀請展,better想和你分享這些

| 《現場森林》

有媒體用“文藝復興”這個詞來形容烏鎮的改變。

我理解的復興,在於“心”。烏鎮總設計師陳向宏先生在2016年展覽發佈會上說過一句話,當時有記者提問“為什麼要在烏鎮做這個展覽,投入這麼多,值得嗎?”,他說“憑什麼你們城裡人想看展覽,想聽現代戲就聽現代戲,我們烏鎮的鄉下人就不能?”鄉下人當然是句玩笑話,但若是北京上海開這樣的展覽,沒有人會問為什麼。

陳先生是烏鎮人,他讓美術館對小學生免費開放。在這次國際展覽中,大學生們作為志願者也參與進來。

見到美、靠近美、擁有欣賞美的能力、讀懂美的邏輯,這不只是藝術,是常識和人性。——烏鎮教會我的。

這個春天來到烏鎮的遊客,會有時時的發現和驚喜,藝術家的作品就在某個拐角,迎面撞上。

“桃花源”上豎起了柵欄,神話人物的造型立在水面猶如剪紙藝術;

安尼施·卡普爾的《雙眩》則在露天電影院的空地中間,兩個不鏽鋼鏡面反射出古鎮的粉牆黛瓦,並在彼此的表面上形成無限虛像;

望津裡碼頭,妹島和世(Kazuyo Sejima)的六十個金屬座椅構成了廣場中的“另一水面”,夜晚,他們又被染成藍色;國樂劇院,led屏幕上是奔跑的女孩,遊客們路過時,總會不自覺跟著跑幾步……

受邀2019烏鎮當代藝術邀請展,better想和你分享這些

受邀2019烏鎮當代藝術邀請展,better想和你分享這些

| 《編年史欄》

受邀2019烏鎮當代藝術邀請展,better想和你分享這些

受邀2019烏鎮當代藝術邀請展,better想和你分享這些

| 《雙眩》

受邀2019烏鎮當代藝術邀請展,better想和你分享這些

| 《另一水面》

受邀2019烏鎮當代藝術邀請展,better想和你分享這些

受邀2019烏鎮當代藝術邀請展,better想和你分享這些

| 《帕德米妮》

受邀2019烏鎮當代藝術邀請展,better想和你分享這些

| 《路徑回溯》

受邀2019烏鎮當代藝術邀請展,better想和你分享這些

| 《懸礎》

受邀2019烏鎮當代藝術邀請展,better想和你分享這些

受邀2019烏鎮當代藝術邀請展,better想和你分享這些

| 《510個直流電機、棉球和70cmx70cm的紙盒》

受邀2019烏鎮當代藝術邀請展,better想和你分享這些

|《唯願脆弱——金屬氣球V2》

受邀2019烏鎮當代藝術邀請展,better想和你分享這些

|《王座(一個男孩)》

受邀2019烏鎮當代藝術邀請展,better想和你分享這些

這是因為,展覽的展品不止陳列在展廳,遊客走在烏鎮,隨時能遇見藝術,古樸的小橋流水與藝術發生碰撞,又和遊人產生故事。

2019烏鎮當代藝術邀請展由“主題展”和“青年單元”兩部分組成,主題展的三個單元:“就在此時此地”、“震盪的鐘擺”、“非常近、非常遠”,分別對應的是烏鎮北柵絲廠、糧倉和西柵景區三處展覽場地。與之相應,以“未來有多遠”為主題首次設立的青年單元的作品集中在北柵絲廠七號樓一層。整個展覽的室內展出空間達12000平方米。

受邀2019烏鎮當代藝術邀請展,better想和你分享這些

我並未一一按順序為你介紹,我盼著,你能親自去烏鎮的春天走走,親眼去領略被藝術包裹的水鄉之美。

受邀2019烏鎮當代藝術邀請展,better想和你分享這些

用和梁紹基老師聊天的話來說,“藝術家將自己看到的世界解碼之後,重新編碼給其他人看”。在這次展覽,只需30元票價,你便能進入60位藝術家的世界,太值得。

展期很長,跨越整個春天。

烏鎮像一個秘密,

去過的人才懂


烏鎮有個很美的名字,枕水人家。車溪河水流自春秋,南北貫穿烏鎮,又分出東西兩隻支流,京杭大運河繞鎮而過,七拐八彎織成西市河,烏鎮宛在水中央。西柵大街上,銀杏、桃花、海棠、迎春、芭蕉、楊柳,處處見綠;每家店鋪也有銅錢草、蘭草、綠蘿、月季、爬山虎,就連垃圾桶上都頂著生機勃勃的綠植。

受邀2019烏鎮當代藝術邀請展,better想和你分享這些

受邀2019烏鎮當代藝術邀請展,better想和你分享這些

在這樣美的烏鎮,我做了一場夢,可烏鎮人卻並不在夢中。我在心裡暗暗刻下的一個關鍵詞是專業——一點也不旖旎。

受邀2019烏鎮當代藝術邀請展,better想和你分享這些

這倒符合我的理性認知邏輯,所有浪漫背後,原本就是織的密密實實的邏輯。

在西柵,隨手就是美景,因為所有電線全部被埋到地底,絕不會擋住人的視野;西柵的銅鎖舊窗木門,這有烏鎮在治安上的煞費苦心;乾淨的洗手間背後,是清潔阿姨每隔30s打掃的驚人頻率;而烏鎮的水,每天都專人撐著竹篙划船,用網兜將河水中的葉子雜物撈出來,保證其水質。

受邀2019烏鎮當代藝術邀請展,better想和你分享這些

我佩服烏鎮人。

而第二個關鍵詞,是自尊。返程途中見到高鐵站檢票工作人員的那一刻我愣了一下,暗淡、麻木、忍耐、疲憊、喪,這是一張熟悉而陌生的臉,從前時時見到,這兩天卻沒有。我見到的每一位烏鎮人,都溫和、面帶笑意、眼裡有光,生機勃勃地幹好自己的職業,我想烏鎮人一定不知道什麼是喪文化。

受邀2019烏鎮當代藝術邀請展,better想和你分享這些

受邀2019烏鎮當代藝術邀請展,better想和你分享這些

在離開烏鎮的前一晚,我走到了西柵大街的盡頭,正在酒吧一條街的不遠處,極致的喧鬧之後是極致的寂靜,前後左右都無人。只有月亮、木屋、窗下的燈光,夜色涼涼的,就在這一刻,我想變成月光下的一棵樹。

烏鎮像一個秘密,其中的妙不可言,來的人才懂。

受邀2019烏鎮當代藝術邀請展,better想和你分享這些

text | 紅燒小姑娘

photo | SANTA&主辦方提供

#在你的印象裡,烏鎮是一個怎樣的存在?#

-

END

受邀2019烏鎮當代藝術邀請展,better想和你分享這些

喜歡今天的推送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