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建平談歌劇《青春之歌》創作,十年來多次進行修改

唐建平谈歌剧《青春之歌》创作,十年来多次进行修改

文 |唐建平

歌劇《青春之歌》自2009首演以來已經十年了,恰逢五四運動100週年到來之際。這是我作曲的第一部歌劇,所以格外珍視。為了使它在藝術上更完美,十年來我進行了很多次修改。終於這次修改的版本完成後大家不約而同地感到,創作與修改的工作可以欣慰地結束了。

十年前的中國文藝舞臺還鮮有原創歌劇,北京大學歌劇研究院立項創作歌劇《青春之歌》,站在了中國原創歌劇蓬勃發展的潮頭。那年是五四運動90週年,北大的歌劇、北大的題材、中國家喻戶曉的文學經典,在機緣巧合之中相遇,格外引人注目。記得我是在參加中國文聯舉辦的會議上認識的北大歌劇研究院院長金曼。在那之後的一段時間內她相繼觀看了我作曲的芭蕾舞劇《精衛》和交響音樂史詩《成吉思汗》等演出,直到她請我為歌劇《青春之歌》作曲的時候,我才明白她的良苦用心。作為作曲家我珍惜每一次創作的機會,努力用最好的創作結果回報和感謝信任我的人,回報我承擔的藝術創作題材。

藝術創作需要虔誠、恭敬和勤懇精神,也需要心靈中存有能夠建構藝術作品的美,能夠激發人們靈魂深處因美而感動的激情。《青春之歌》的成功在於音樂中洋溢著青春氣質的美。十年來,歌劇《青春之歌》持續上演,其中的幾個重要唱段也被越來越多的人喜歡和接受。

近年來中國歌劇創作蓬勃發展,原創歌劇相繼上演。隨之,相關的原創歌劇創作討論也越來越多,無疑這會有力推動歌劇創作的發展。歌劇音樂創作艱深且複雜,是需要廣泛的社會重視才能持續發展的。要發展就會產生問題,就需要解決問題。我認為歌劇發展的重要問題,其實也是一切藝術作品都無法迴避的問題,無外乎是其社會性和藝術性問題。歌劇這樣的宏大藝術創作,這兩方面問題更顯突出。歌劇創作動輒百人,創作週期一般都要以年計算,屬於“工程”級別的創作項目,立項選題就要面對藝術之於社會擔當的壓力。歷史題材需要考慮其現實意義,現實題材要考慮如何深化其思想價值。即使是“為藝術而藝術”的探索,也要認真解決藝術探索之於社會對藝術作品需求的問題。

歌劇《青春之歌》選取文學名著,表達了五四以來在新文化運動進步思想的影響下,青年人尋求真理、投身民族解放、為人生理想而努力奮鬥的故事。歌劇版本中,重點突出了追求進步、崇尚光明、綻放青春夢想等人類生命精神中永放光芒的思想內核,形成了戲劇結構和戲劇內容簡潔、充滿陽光感、旋律清晰、段落感強但又有很好的樂思發展等特點。在剛剛寫完的時候,我曾在心裡給了它一個定位:青年歌劇(與一些被標為:青年協奏曲、青年交響曲的經典作品異曲同工)。這主要是心中自然的感覺和對已經完成的音樂特點的一種自我評判。它伴隨我在審讀和反覆聆聽歌劇中那些音樂時從心中自然流出,包含了我對其音樂成功方面的肯定,也包括了我對它不足方面的剖析。

十年來的修改,我本著尊重原著思想、剝離時代侷限的原則,更加突出原著中青春的理想與情感、愛與恨、歡樂與悲傷、生存與毀滅等核心內容;提煉思想、尋找靈感、積累細節的技術手段;還原人性本體,努力與今天人們生命精神和生活理想相適應、相融合。同時,修改中也包括了很多在細節上歌劇化的處理。幾次平衡比較反覆修改,相信《青春之歌》因有了這樣的推敲而在藝術上有了大幅度的藝術提高。

自《青春之歌》後,我相繼創作了包括9部歌劇在內的十幾部大型聲樂體裁音樂作品,在不停的創作過程中成功塑造出了幾十個人物音樂主題、數以百計不同音樂形態。在這樣超量實踐的基礎上積累了大量的創作經驗,也破解了很多創作的困惑。

歌劇是文學與音樂的合成藝術,音樂寫作在艱深的作曲技術層面上又增加了解讀文學和處理文字關係的艱辛。這就要求作曲家要有大格局的文化擔當精神,有寬廣的藝術視野和豐富的創作經驗。20世紀以來音樂的探索性發展,依託超前觀念革新和理論支撐,衝擊甚至顛覆了人們的藝術觀和人們對於音樂創作的認知。作為音樂學院的教師,實踐中獲得的經驗使我相信,課堂上很多難以解決的技術困難,因有了大量的實踐經驗而變得容易解決。創作歌劇的機會不多,完整創作過程積累的作曲經驗因此非常可貴。在音樂寫作、處理聲樂和音樂關係上,通過實踐是可以從熟練掌握到運用自如的。

譬如宣敘性音樂和宣敘調方面的寫作困難,我們過去更多是將其歸因到漢字聲韻與歌唱發聲的矛盾上。這樣的問題在音樂中很容易被發現,長期被認作是影響中國歌劇藝術水平提高的“攔路虎”。但我不這樣認為。記得很多年前來中央音樂學院講學的意大利作曲教授曾經專門講述過意大利歌劇中有關文字聲韻與音樂寫作問題。這就是說,在意大利歌劇中,意大利文在音樂構成中有同樣的問題存在。所以將宣敘性音樂寫作困難簡單歸因漢字四聲發音上是不準確的。歌劇中的宣敘性音樂,有時以純語言敘述為主,語言聲韻和字句節奏處理非常醒目,嚴格尊重聲韻和有選擇、有目的地犧牲一些字句的語言聲韻和節奏特點等都是常見的。但在更多的大段劇情敘述中,需要符合戲劇要求或是推動戲劇發展的音樂,音樂的藝術形象和情感表達等就成為宣敘性音樂或宣敘調音樂成功與否最為重要的標準。總而言之,宣敘性音樂寫作需要很強的音樂寫作能力,也需要有滿足戲劇表達,寫出大量的、不規則性重複的音樂的能力和作曲手段。足夠的發展音樂和駕馭音樂結構的能力、豐富的音樂積累,是提高宣敘調寫作質量的基本保證。

祝賀此次經過修改的最終版本《青春之歌》歌劇在五四運動100週年的時刻在北大演出。希望它如同劇中歌唱的“青春是一支不老的歌”那樣永遠青春。

- THE END -

快手、抖音賬號

近期熱門文章

韓雪假唱背後,飲鴆止渴的音樂劇“粉絲經濟”

你所不知道的巴黎聖母院和音樂的故事

音樂教師有哪些隱性負擔?| 爭鳴

足不出戶,跟世界排名前30音樂院校導師直接上課

北京合唱節5月開幕,音樂週報與北京音樂家協會邀全國合唱團晉京展演

訂閱2019年《音樂週報》,戳這裡!

快收藏!改革開放“40載·40歌”完整版來了

潮·湧 | 改革開放40年之“十大古典音樂事件”

民族管絃樂隊座位究竟怎麼排?

唱合唱,你的聲音“炸”嗎?

唐建平谈歌剧《青春之歌》创作,十年来多次进行修改

Q:想訂閱《音樂週報》?

A:請進入“音樂週報”微信公眾號,點擊下拉菜單“訂閱報紙”。

A:發這裡 [email protected]

Q:想合作?

唐建平谈歌剧《青春之歌》创作,十年来多次进行修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