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廣譜抗癌藥“治癒率”75%?真相原來是這樣的

醫藥界的新聞有很多是以謠言開頭,以闢謠結束。

11月28日,一則關於FDA加速批准抗癌新藥的文章在普通朋友圈裡刷了屏。這款藥的名字叫做 Vitrakvi (larotrectinib),是美國批准第二個不限腫瘤類型的藥,因此才被媒體稱為廣譜抗癌神藥。


這種廣譜抗癌藥“治癒率”75%?真相原來是這樣的

根據FDA的公告,該藥可以用於治療成人和兒童的各類實體瘤。但是,前提是這些癌症患者體內有 NTRK(neurotrophic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基因融合突變。


這種廣譜抗癌藥“治癒率”75%?真相原來是這樣的

FDA確實高度評價了這款藥,因為這款藥批准之前,帶有NTRK基因融合突變的患者是無藥可用的。

但FDA也明確指出,NTRK基因融合突變的概率極低,FDA新聞稿裡用了rare一詞來形容。

財新網報道稱,《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公開發表的數據顯示,所有實體瘤中,大概只有1%涉及NTDR基因融合突變。

這種廣譜抗癌藥“治癒率”75%?真相原來是這樣的

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講,這款抗癌藥稱不上是抗癌神藥,因為它的使用範圍是非常有限的。

實驗數據究竟是什麼?

FDA公告顯示,55個帶有NTRK基因融合突變的患者參加了臨床試驗,包括兒童和成人。這些患者當中,總釋緩率(overall response rate,ORR)為75%,總釋緩率並非所傳言的治癒率。事實上,FDA公告中用的就是 overall response rate。

ORR代表這些患者使用藥物後,腫瘤出現了部分緩解或者完全緩解。但,ORR不會反映疾病的穩定性。

在上述有效人群中,有73%的人持續了6個月,僅有39%的人持續了1年或者1年以上

治癒率和應答率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根據公開資料,在腫瘤臨床學上有個重要指標叫五年生存率,又叫臨床治癒率,是指經過治療後五年內,如果沒有再發現可見的轉移灶、復發灶,就視為臨床治癒。

值得注意的是,FDA並沒有公佈這款藥的控制率,控制率代表著病情的穩定性。這意味著,受試的患者雖然有所釋緩,但是這一釋緩能夠維持多久,並不清楚。

其次,試驗患者的數量太少了!這款新藥有待真實的臨床數據去驗證,包括可能產生的不良反應。

被誇大的抗癌神藥

或許是人們對癌症治癒抱有了太大的希望,很多免疫治療藥物被稱之為廣譜抗癌藥或抗癌神藥。

但我從不相信什麼抗癌神藥。

例如檢查點免疫製劑PD-1,和過去相比,這些藥品確實是歷史性的突破,也確實適用於多種癌症,但是PD-1的起效率低這是公認的事實,只有20%。這也正是PD-1和化療、靶向藥聯合去做臨床試驗的原因之一。

市場宣傳卻不顧這樣的客觀事實,誇大PD-1的作用,是資本急著收回投資,還是企業想更快搶佔市場份額?

其次,媒體在報道中誇大了臨床試驗的數據效果。

今年,檢查點免疫製劑Keytruda宣佈了一個聯合化療治療肺鱗癌的試驗結果。根據咚咚腫瘤的報道,559位晚期肺鱗癌患者,一組接受K藥聯合化療(鉑類+紫杉醇),一組接受單獨化療(鉑類+紫杉醇)。K藥的加入讓總生存期從11.3個月延長到了15.9個月

,死亡風險降低36%。而治療有效率,從35%提高到了58%。兩組3-4級不良反應發生率基本相當。

根據這個結論,有媒體就稱K藥“顯神效”,可是我們算一算,總生存期僅僅延長了3.3個月,和傳統手段化療相比,這3.3個月真的意義嗎?

綜上,我們應該理性地看待一種新藥,誇大傳播藥品的效果必然會帶來臨床上的諸多醫患矛盾,包括臨床醫生和患者會很輕率地對待新藥的副作用。甚至,技術成熟、價格便宜的傳統療法在臨床中被妖魔化,對患者來說這是一件得不償失的事情。

https://www.fda.gov/NewsEvents/Newsroom/PressAnnouncements/ucm626710.htm

https://www.pd1.cn/pd1-news/4921.html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484400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