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避暑山莊裡的文物都哪裡去了?(二)熱河行宮盜寶案


承德避暑山莊裡的文物都哪裡去了?(二)熱河行宮盜寶案


1.

熊希齡是個好人,好人的標誌是做好事。

毛主席評價他:“一個人為人民做好事,人民是不會忘記他的,熊希齡是做過許多好事的。”

周恩來也說:“熊希齡是袁世凱時代第一流人才,是內閣總理。熊希齡的事,我看後就記得很清楚。”

可“好人沒好報”這個民間通俗哲理,也經常在好人身上得到驗證。

熊希齡在熱河就是。


承德避暑山莊裡的文物都哪裡去了?(二)熱河行宮盜寶案


2.

1870年7月23日熊希齡出生於湖南鳳凰縣的一個軍人家庭,湘軍!

曾國藩帶出來的湘軍厲害,世人皆知,三代軍人世家,家境富裕。

熊希齡是個聰明人,14歲中秀才,被稱為神童。

24歲中進士,並被欽點為翰林院庶吉士。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熊希齡擁護共和並加入中華民國聯合會。

1912年 4月-——1913年7月 任熱河都統,僅一年零三個月時間。

袁世凱鎮壓二次革命後拉攏進步黨人組閣,熊希齡任北洋“第一流人才內閣”總理兼財政總長。

43歲就成為國家領導人,絕對是一道風景。

可就在1914年2月,新聞界熱炒熱河行宮盜寶案,熊希齡以涉嫌案件被迫辭職。


3.

1913年7月,北京、上海、天津、承德等地古玩市場突然出現大批來自承德避暑山莊的古物。

自稱熱河都統熊希齡差役的劉鼎卿、管賬楊某、幕府狄某等人對外聲稱“熱河清皇室寶器,一半歸民國, 一半歸皇室,現在歸彼出賣”,“此項賣價為在熱河開辦石油礦之用”,“熱河宮內出來物品不少,系歸官賣,好者運京,次者就地出售”等等。

一時間承德避暑山莊文物買賣成為熱門生意,引發社會各界關注。

1913年11月29日,北京《群強報》在第二版國事要聞專欄裡,報道了內閣總理熊希齡在熱河都統任內“將前清行宮之古瓷器、書畫取去二百餘件,現被世續查明,已請律師向京師地方廳起訴”的特大新聞。

世續,字伯軒,索勒豁金氏,隸內務府滿洲正黃旗,清末軍機大臣。

宣統遜位後,曾代表遜清皇室與民國政府磋商優待條件。

廣告

歷史是個什麼玩意兒:袁騰飛說中國史(全二冊)(噹噹網全國獨家銷售)作者:袁騰飛 著

噹噹

前朝內務府大臣狀告當朝總理,又涉及到文物,這都是超級刺激人們眼球的好玩兒的事兒。

北京《新社會日報》也連篇累牘,不斷爆出猛料,同時配發時評,稱熊氏盜賣古物案是“不可移易之鐵案”。

上海的《神州》報也在頭版的顯著位置,刊登了熊希齡熱河行宮盜寶的消息。

那個時候的報紙還是媒體,資產階級的新聞自由氾濫,敢於輿論監督,敢點名批評大人物。

官方因為不能查封報社,不能抓記者,所以,只能查涉案人,看看媒體說的是不是真的。


承德避暑山莊裡的文物都哪裡去了?(二)熱河行宮盜寶案


4.

查吧!

關鍵是袁世凱讓熊希齡安排人去查熊希齡。

在輿論壓力下,國務總理兼財政總長熊希齡奉大總統袁世凱令,派政治會議委員許世英查辦。

許世英“在熱河承德縣羈押者十七人,在京師警察廳羈押者九人”,其中多數都是古玩店的老闆及夥計。

案犯供詞中牽扯到熊希齡本人,“京中本行人亦傳說熊都統回京帶來貨物八十箱,賣銀三十萬兩”。熊希齡乃致信袁世凱,要求把羈押在承德的案犯解到北京備質,但許世英暗中致信當地官員”令勿誅求”,自己越過熊希齡直接給袁世凱打了報告。

“誅求”不是足球,漢語解釋是:需索;強制徵收。令勿誅求在這裡應該是對案犯寬鬆的意思。

1913年11月的一天,熊希齡在袁世凱的辦公室裡看到了徐世英關於熱河行宮盜寶案的調查材料和報告,裡面含沙射影的指出熊希齡參與其中。

熊希齡找到袁世凱,駁斥許世英在調查報告書中對他的指控 ,斥責報紙對他的攻擊;同時,致函內務部 ,要求京師警察廳追究報社責任 ,並要求京師地方檢察廳傳訊報社 ;第三 ,他秘密派人調查熱河行宮被盜寶物的去向。

前兩個方法基本沒起作用,袁世凱為了搪塞熊希齡,故作誠懇地請他不要計較那些謠言,表示定將此事追查到底。

至於要求京師地方檢察廳傳訊報社,根本就沒有下文,總理管不了檢察廳,說不聽就不聽。

媒體也都是有背景的,沒有背景的報紙也很難生存下去。


承德避暑山莊裡的文物都哪裡去了?(二)熱河行宮盜寶案


5.

只有熊希齡秘密派出的國務院調查員 ,給了他 一個比較滿意的答覆,一位姓朱的調查員在調查中發現 ,北京一家絲綢店竟然出售古玩,經檢查,發現這些古玩就是熱河行宮失竊的寶物。

調查委員會同警察廳順藤摸瓜,查出盜竊熱河行竊寶物和銷售寶物的一個團伙,相關人等審訊後分別被判刑。

抓獲被判刑的案犯中,始終看不到關鍵人物——號稱熊希齡差役的劉鼎卿,管賬楊某幕府狄某也未見蹤影。

而案中常匯川、宋揖五、張省三、宋秀田的犯罪事實又與劉鼎卿有直接牽連。

常匯川在供詞中堅稱:“民國二年陰曆七月初,他在北京萬福居飯館與素來熟識的熊都統之當差劉鼎卿晤面。劉鼎卿為其介紹口操南方口音的楊某,說是熊都統之管帳人。又介紹江蘇口音之狄某,謂系熊都統之幕府。狄某在萬福居給他看過海棠式小花瓶一對,景泰琺琅盤一個,共索價八百兩,並未買妥。”

如此,熊希齡憤然辭職。

後來,果真還找到一個劉鼎卿,但這個劉鼎卿是承德縣四溝人,做皮貨生意,熱河口音,不是熊希齡的差役。

案件不了了之,反正是避暑山莊裡的文物被丟了,丟了多少,沒人知道。


承德避暑山莊裡的文物都哪裡去了?(二)熱河行宮盜寶案


6.

熱河行宮盜寶案眾說紛紜,大家最認可的觀點是袁世凱使出來的計策,因為治國理念有差異,總統袁世凱逼總理熊希齡辭職。

按官場上的鬥爭來說,這也還算是陽謀、小兒科。

晚清暗殺流行,僅僅用這樣的一件事,排除異己,袁世凱也還算有官德。

因為熊希齡真的把承德避暑山莊裡的文物拿出來當禮物送人,也真的賣過。

避暑山莊裡的文物太多了,皇帝不管用了,歸熱河都統府管理。

於是,每一新都統到任,都私取行宮古玩文物,作為本地的特產以賄賂政府,為自己的升遷鋪橋修路。

其他一些管理人員也經常順手牽羊,將行宮中的古玩帶出去變賣。另外,寶物被盜賣現象也十分嚴重、北京、上海等地的古玩店內,經常大量銷售熱河行宮的古玩字畫。


承德避暑山莊裡的文物都哪裡去了?(二)熱河行宮盜寶案


1912年4月,熊希齡到熱河履任。

熊希齡是一個責任心很強的人,他到任後將熱河行宮所有古物圖籍,徹底清理一次。

同時,還準備對各處坍塌的樓臺殿閣進行了修葺,以供將來作為遊觀之用。

要完成如此浩大的修理工程,勢必需要一筆鉅款。

然而此時清皇室無閒款用來修整山莊,熱河又地瘠民貧,北洋政府更是債臺高築。

沒錢的單位還幹不幹活,為幹事業要有違規行為,還幹不幹?這也是一個問題!

熊希齡向袁世凱和國務院請示說:“擬請選庫內所藏瓷器之稍貴重者,在京、滬等處變賣數十件,如得善價,即可徐圖佈置。”

袁世凱和國務院批示照準。

最後熊希齡僅花了白銀10820兩,就把避暑山莊的園庭房屋修葺一遍。

這樣的事就是故事裡的事了,說對也對,說不對也有毛病,畢竟,由他經手賣過離宮裡的文物。

承德府尹王成斌,向袁世凱舉報,說熊希齡在熱河大肆盜賣行宮古物,中飽私囊。

賣多少?經誰手賣的?價位誰定的?有沒有走招投標手續?有沒有親屬迴避?

認真起來,就說不清了。

總之,為國家炒豆,鍋炸了,讓他一個人賠了。


承德避暑山莊裡的文物都哪裡去了?(二)熱河行宮盜寶案


7.

薑桂題是這個案件繞不過去的人物。

熊希齡來就任熱河都統,隨後,袁世凱就又派來一個薑桂題,名義上是來剿匪,還有對熊希齡的監督任務。

熱河這個地方土匪太多了,堪比“湘西剿匪記”,好玩兒的事情也多,比如川島芳子的第一任老公公就是一個土匪頭,最後被一個賣菸捲兒的瘸子用一炮給崩死了,比《亮劍》裡的“柱子,來一炮”還精彩。

“熱河匪事”,老羊鏟史以後慢慢說。

薑桂題剿匪回來,看熊希齡忙於整理避暑山莊裡的文物,就想要兩件兒。

北洋政府時期好像也沒有《文物法》,也是文物太多,熊希齡也沒那些零零碎碎的東西當回事。

熊希齡“提取園庭字畫兩件”,奉贈給薑桂題,

事後薑桂題把這件事情告訴了袁世凱。

人心呀!




承德避暑山莊裡的文物都去哪兒了?大家都關心。

承德避暑山莊裡的文物都哪裡去了?(一)從熱河到臺北,歷盡曲折!

上面這篇文章發出來後,很多人長鬆一口氣,啊——沒都丟了。

接著就有人問:八年抗戰,運到北京的避暑山莊裡的文物部分南遷,後來一部分去了臺灣,留在北京的剩餘部分呢?被小鬼子搶去了嗎?

接下來老羊鏟史要說:

《承德避暑山莊裡的文物都哪裡去了(三)含辛茹苦 硬撐八年》

承德人,還是有人關心這件事。

如果你是滿族人,還可以看老羊這篇文章:

聯繫老羊,可加微信:QQ號65881525,和老羊瞎聊都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