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盧龍縣”概況

盧龍縣地處河北省東北部,隸屬於秦皇島市,位於東經118°46’至119°08’、北緯39°42’至40°08’之間。東距濱海城市秦皇島53公里,西距唐山68公里,北距瀋陽433公里,周邊與秦皇市五縣市區為鄰,東連撫寧,南接昌黎,西南隔灤河與灤縣相望,西瀕青龍河與遷安市為鄰,北與青龍滿族自治縣以長城為界。[1]屬暖溫帶亞溼潤氣候。殷商時期為孤竹國都,歷史典故“夷齊讓位”、“ 不食周粟”都發生在這裡。

盧龍縣轄12個鄉鎮,548個村委會,42 5萬人口(2015年),總面積961平方公里,耕地面積60萬畝。

盧龍縣境內主要景點有尊勝陀羅尼經幢、陽山、桃林口景區等,是中華詩詞之鄉、河北省園林城市、河北省文明城市。2009年獲“中國孤竹文化之鄉”的稱號。

2018年6月13日,盧龍縣入選2018年度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單位。

位置境域

盧龍縣地處河北省東北部,燕山南麓,明長城腳下,區位在北緯39º43′00″至40º08′42″,東經118º45′54″至119º08′06″之間。東西橫距28公里,南北縱距47公里。面積961平方公里。

東連撫寧縣,南接昌黎縣,西南隔灤河與灤縣相望,西瀕青龍河與遷安市為鄰,北與青龍滿族自治縣以長城為界。東距秦皇島市區82公里,西距北京225公里,西南距石家莊432公里。

地形地貌

河北省“盧龍縣”概況

盧龍縣

盧龍縣屬低山丘陵區,地勢北高南低,呈梯狀西北東南向傾斜,海拔22.7-627米,絕對高差599.3米,最高點在劉家營鄉北尖山槐,最低點在蛤泊鄉閆深港村北深水港。全域主要分低山、丘陵、平原和盆地四種地貌類型,低山、丘陵主要分佈在縣境中、北部,面積1182949畝,佔全縣總面積的81.1%;平原主要分佈於縣境南部,面積197562畝;盆地主要不西洋河扇形盆地,面積36602畝。

氣候

盧龍縣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0.7℃,降水725mm,雨量充沛。[2]

水系

盧龍縣境內主要有灤河、西洋河、飲馬河3水系18條河流分佈於西部、東北部和東南部。

礦產資源

截至2008年,盧龍縣有金屬和非金屬礦產34種,礦產產地137處,以砂石為主。建築砂儲量3.4億噸,碳酸鈣含量80%以上的石灰石儲量1.2億噸,花崗岩儲量30萬立方米。境內礦產還有白雲石、硅石、重晶石、鐵、金、油母頁岩等。[2]

水資源

河北省“盧龍縣”概況

盧龍縣境內水資源主要由大氣降水形成的地表水和淺層地下水構成。年平均地表水資源量14437萬立方米,地下水9441萬立方米。2010年,盧龍縣有水庫121座,其中小(一)型水庫21座,小(二)型水庫100座,總庫容5746萬立方米。有塘壩216座,控制流域面積46.36平方公里,蓄水池128座。

盧龍八景

盧龍八景,指盧龍古城昔日的八處人文和自然景觀,分別為:陽山列屏、虎頭喚渡、雪島聞鍾、釣臺月白、孤竹風清、千松疊翠、萬柳含煙、漆流玉帶 。[6]

尊勝陀羅尼經幢

盧龍尊勝陀羅尼經幢座落在盧龍縣城內南門裡十字路口處。據《平州石幢記》載,石刻經幢為唐儀鳳年間始建,後於“正隆四年五月二十日遭風雷暴至僕之於地”。金大定九年(1169年)興工重建,十一年落成。1956年,被河北省批准公佈為河北省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被列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冀東抗戰紀念館

柳河北山

冀東抗戰紀念館依山而建,內設序廳和3個展室,分別陳列抗戰時期前八路軍用過的子彈袋、手榴彈、刺刀、電話機以及軍服等實物,展示軍民堅持抗戰的珍貴圖片和以當時鬥爭生活為場景的繪畫作品等。[8]

柳河北山

1943年到1945年間,冀東十二地委和專署機關在這裡設址辦公,指揮前線軍民奮勇殺敵。冀東軍區司令員李運昌將軍曾長期在此指揮,冀東軍區十二團團長曾克林、抗日英雄馬本齋等抗日名將也都在這片土地上生活、工作和戰鬥過。抗日戰爭勝利後,中國及其軍隊第一批出關的軍政人員又是從柳河北山出發,進軍東北,從此拉開了開闢東北解放區、解放全中國的序幕。

桃林口景區

河北省“盧龍縣”概況

鮑子溝葡萄莊園

桃林口景區是依託國家大型水利樞紐工程桃林口水庫工程景觀和周邊自然景觀、人文景觀建成的風景旅遊區。景區總面積22萬畝,水域面積6萬畝。[9]

鮑子溝

鮑子溝地處蛤泊鄉,西臨昌盧公路,與昌黎葡萄溝相鄰,以盛產葡萄而聞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