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如何降低“三公”經費


“四菜一湯”這個詞好像很現代,還帶有一定政治色彩。其實,“四菜一湯”早在七百多年前就有了,它的發明專利歸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童鞋。

有一次第一夫人馬皇后(即著名賢后馬大腳,朱元璋元配夫人)過生日,文武百官都提著明朝版的生日蛋糕來祝賀。朱元璋見人來的差不多了,就命御膳房上菜。啥菜呢?一盤炒蘿蔔、一盤炒韭菜、兩盤炒青菜和一盆蔥花豆腐湯。看著大家失望的表情,朱皇帝發表了重要講話,大意是說建國之初,物力匱乏,貧下中農溫飽問題還沒解決。我們這些當幹部的不能老想著享受,要時刻把人民群眾的疾苦放在心上。以後各種公務接待就這標準了,四菜一湯,誰違反規定就處分誰。這東西多好啊,“蘿蔔上了街,藥店無買賣”,“韭菜青又青,長治久安定人心”,“兩碗青菜一樣香,清風兩袖好丞相”,“小蔥豆腐青又白,公正廉明如日月”。這東西又利於健康減肥,又利於培養人的良好品質,希望同志們多吃一些。幹部們聽了頓時眉開眼笑,唱著明朝版的“祝你生日快樂”,熱熱鬧鬧喝了一場。

現在提倡節約用紙,古代也懂得這個道理,甚至比現在有過之而無不及。明朝建國初期的幾十年間,紙張使用有一套嚴格的制度。國子監(相當於今天的北大或清華)學生使用的課簿(作業本)和倣書(音fang,練習本),用完後要上交禮部(相當於教育部加外交部禮賓司),禮部留下一部分,其餘的分發給吏(組織部加人事部)、戶(農業部加民政部加財政部)、兵(國防部)、刑(最高法)、工(水利部加建設部)等部位。幹什麼用?這些本子只用了正面,背面還空著,六部官員可以在背面起草材料。到這裡還不算完,背面寫滿字以後,還要轉交光祿寺(掌管祭祀和筵宴膳食的部門,與現在不好對應),用來在祭祀大典時包面使用。光祿寺用過,再送到御膳房,用於做飯時點火,到此一張紙才算灰飛煙滅徹底用完。

唐朝名將郭子儀童鞋也經常把舊公文裝訂起來,在背面起草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