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農村也要火葬了?以前的習俗怎麼辦?

觀察者一


土葬有一個非常大的缺點,那就是死人和活人爭地。

死其實是什麼?

死其實是從有到無、到無、到無、無、無、無。

死的本意就是無,死的本意就是零,死的本意就是空,其中死的本意就是空還可以找到一個證據。

這個證據就是一句陸游的詩——死去元知萬事空。


但“土葬”這項幾千年的頑固性傳統把“死”這種無、零、空硬是分配了土地。

化為無的死在“土葬”這項制度裡叫做墳墓。

化為零的死在“土葬”這項制度裡叫做墳冢。

化為空的死在土葬這項制度裡叫做墓地。

墓地也好,墳墓也好,墳冢也好都具備一個特點,這個特點就是給零、給空、給無提供了無數方寸金寸土叫墳墓的地方。

如果說“死”是無的話,那麼“活”就是“有”。

現在問題來了,“死”佔據了很多地方,不是清明節還不知道,清明節掃墓大家看哪座山頭看不見有墳頭插著樹枝,樹枝上綁著的白紙條在以勝利者的姿態在招搖,招搖什麼?向誰招搖?

死在向活招搖,無在向有招搖,“死”和“無”在招搖自己以死的姿態,以無的姿態戰勝了“活”和“有”,“死”和“無”搖旗吶喊它們佔據了“活”和“有”的土地。



死的無,死的零,死的空佔據了太多有價值的土地。

現在土葬浪費有價值土地的這個弊端越來越明顯,所以有必要殺殺“土葬”這項制度的威風。

所以火葬有必要在農村進行。

假如火葬真的在農村進行普及了,那麼土葬這項制度就如大樹倒了一樣,附在“土葬”這棵大樹上猢猻一樣的習俗也會有相當一部分樹倒猢猻散。


一項制度推翻另一項制度就如改朝換代。

改朝換代並不是說就把前面那個朝代一切的一切都換成新的,改朝換代是這樣的,那些並適合在新朝代新社會存在的舊制度舊習俗肯定不能在新朝代新社會生存,能夠適合在新朝代新社會生存的舊制度舊習俗肯定新朝代新社會會接納它。

假如火葬要在農村推廣了,以我湘西為例,看風水看地這一項土葬舊習俗肯定就不能在火葬這個新制度裡生存。

還有棺材也不會是土葬時期的棺材,火葬用的棺材會比土葬用的棺材簡單,拔了蘿蔔帶出泥,覆巢之下豈有完卵,“土葬棺材”這個巢要是口朝下的話,那麼“繞棺儀式”、“為土葬量身打造棺材的棺材鋪”、“挖墳坑”、“抬棺上山”、“破血盆”這些卵都會破,可能這些土葬舊習俗都不會存在於“火葬”這項新制度裡。


但土葬制度裡面如請道人做一場法事,敲木魚、唱葬歌、這些習俗還會順應新制度“火葬”,這些土葬舊習俗可能還會繼續服務於新制度“火葬”。

新舊制度交替的分界處有一個篩子,舊的“土葬”制度裡面的一切習俗都會在這張篩子裡面進行篩選,假如在篩選的過程中有舊習俗落到了篩子下面,那就證明這項舊習俗已經被淘汰,這些落到篩子下面的舊習俗不適合在新制度裡面生存。

那些留在篩子裡面沒有掉下去的舊習俗,那麼就可以適應新制度“火葬”,這些留下來的舊習俗可以繼續服務新制度——火葬。

結合農村的土葬可以去看那些已經實行火葬的地方,看看那些已經實行火葬的地方到底還保留有多少原來土葬制度的舊習俗就可以弄明白這個問題了。

END

喜歡加關注


鄭建元158


昨天武術師傅出殯,人們就在討論這個問題。

他的老家是城郊農村的,祖墳已經攤平被徵收了,兒子給他在離縣城40多公里的山區農村花6萬塊錢買了一塊總畝數為三畝的墳地。說是“買”,其實只是能在地裡挖個坑,把人埋葬以後再堆個土堆而已,農村人一般買墳地要能容得下三代人進地。這墳地仍由原來的承包地主人繼續耕種,但不能再賣給別人家作為墳地了。



浩浩蕩蕩的出殯隊伍步行著到了“伺離”的地方,他的棺材被送上了有後斗的工具車,另外還有四輛相同的斗子車,上面堆滿了親友們送的花圈。

花了大約一個多小時的時間,棺材下葬了,但花圈一個沒敢燒!因為這墳地地處林區,誰也不敢點火的。幾十個花圈堆在墳墓上,地主人家有些急了,說這以後還怎麼讓人種地?!現在的花圈都是塑料花,自然風化不掉,颳風的時候滿地到處都是塑料花!



人們就在想,花圈不讓燒了,以後會在地裡越堆越多,這個總不是長久之計!

當下的殯葬制度改革,雖然倡導火化,但火化以後還是要往地裡土葬,如果沒有公墓規劃集中安放的話,還是解決不了根本問題。死人跟活人的佔地矛盾繼續存在,現在平川地區墳墓幾近挪移,到了丘陵山區,現在丘陵山區也是墳滿為患了!

所以說,要解決這個問題,必須移風易俗。火葬以後不能在進行土葬,把骨灰盒集中存放在一個地方集中管理才好,包括花圈什麼的習俗都應該同時廢止,讓人們慢慢接受少量鮮花代替,花錢少,還環保!

用地矛盾越來越突出,雖然火葬遭不少農村人反對,但是現實已經不允許人們樂觀了,無地可葬的現實會倒逼農村人們接受火化的。但是火化政策應當人性化,一個是降低火葬成本,如果火葬比土葬還來的昂貴,哪個農村人願意接受呢?另一個就是上面所說的火化以後不要再土葬,獎罰分明才能推行下去!

不喜勿噴,如果您有更好的建議,盡情留言!


村姑說村事


1對於中國人來說這是很重要的一個傳統習俗,祭奠先人。

祖祖輩輩生活在農村的人對一個人死後的安葬形式很是看中,有很多講究,現代人可以說這是封建糟粕,也沒錯,火葬畢竟有很多的好處,只是對於農村來說很難接受。

2

農村老人的不接受火葬主要就是覺得留個屍體在哪裡。可以給後輩一個念想,而且他們也覺得自己以後可以能夠投胎轉世,其實國家進行火葬的目的主要是為了節約耕地,但是看到最近的江西土葬事件的爆發,我們可以看到不管是火葬還是土葬浪費的耕地是一樣的,還是那我老家說說吧,我們那裡不管是火葬還是土葬都是最後把人葬到耕田裡面,而且面積還是一樣的,所以這個做法目前來看是失敗的.


遊玩新農村


城裡人沒土地葬才說火化,霧霾在城裡,農村沒有,農村土葬是一種懷念。城裡有好多人希望老人死的快,一燒百了。


星星苦娃


願火葬就火葬,願土葬就土葬,互不影響。


手機用戶18460791401


不管哪種葬,只要適應了就好,農村現在有土葬,也有火葬。正如清晚民初的剪辮子,人民由不受到普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