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咬金三劫尉遲恭:搶米兩萬,燒糧五千,斬將四員,讓李世民戴孝

《程咬金三劫尉遲恭:搶米兩萬,燒糧五千,斬將四員,讓李世民戴孝》這個標題的意思,當然是要說與隋唐小說有關的內容,話說那是在大唐建立之初,還是秦王的李世民攻打定陽王劉武周的時候,由於劉武周手下仰仗著大將尉遲恭,給唐軍造成了不小的麻煩。因為按照隋唐系列小說的武評系統來看,尉遲恭是超一流猛將排行榜的最後一名,在故事發生的時間背景下,能與之抗衡的,只剩下了跟他並列的秦瓊,以及排名第七的,隋唐頭號偶像級大將,羅成,其他人單純較量武功的話,都沒有勝算。但是,由於秦瓊也只能算是跟尉遲恭打平,並沒有絕對的把握戰勝他,而羅成當時還在洛陽王世充那裡,被單雄信強留,根本碰不上尉遲恭。在李世民一心招降尉遲恭的前提條件下,想要通過武力壓制這位大將,或者是在戰場上生擒活捉他,都是不太容易實現的事兒,因此想要招納此英雄,只有靠智取。

程咬金三劫尉遲恭:搶米兩萬,燒糧五千,斬將四員,讓李世民戴孝

而智取尉遲恭的核心人物,就是隋唐第一福將程咬金的任務了,別看他本事一般,也打不過尉遲恭,但是老程自身鬼點子多,為了完成任務,可以迸發出很多奇思妙想,再配合軍師徐茂功的神機妙算,這種謀略輸出,那是頭腦簡單的尉遲恭,無論如何也對付不了的。而這一系列計劃的核心,便是程咬金三劫尉遲恭,給他造成了巨大的損失,最後才能將黑敬德逼入絕境,進而不得不選擇歸順大唐。

程咬金三劫尉遲恭:搶米兩萬,燒糧五千,斬將四員,讓李世民戴孝

應該說,程咬金劫道,那是他最基本,也最擅長的活,他可以打不過尉遲恭,但是劫下尉遲恭押送的糧草,可以說不費吹灰之力,即便尉遲恭想要解決這個問題,避免損失,但是三次努力,全部徒勞無功。而程咬金之所以敢去劫糧,則源自徐茂功的“激將”,徐茂功以程咬金數次作戰不利為由,將他“攆”出了唐營,其實徐軍師的想法是,這樣可以逼程咬金靠自己的力量,在不影響全軍大趨勢和利益的情況下,製造出驚喜。果然,老程信馬由韁來到了一個叫言商道的地方,這裡駐紮著一夥強盜,本來看老程人單勢孤,想要截他的,誰知程咬金看到這群人之後,哈哈大笑,邊笑邊說:“沒想到還有人敢搶我混世魔王程咬金!”一聽這話,山賊們全老實了,而後就是傳統小說的套路,拜見程咬金,請哥哥上山入夥等等。老程也是沒事可幹,就答應了,結果就在這裡沒多久,尉遲恭押送著一萬斤糧草從山下經過。

程咬金三劫尉遲恭:搶米兩萬,燒糧五千,斬將四員,讓李世民戴孝

老程一看是黑敬德來了,二話不說,那就新賬老賬一起算吧,立刻帶著嘍囉兵下山,尉遲恭一看是自己的手下敗將,不僅不在乎,反而還一馬當先,跟程咬金單挑廝殺起來,一心想除之而後快。程咬金當然知道自己打不過尉遲恭,他主要的作用無外乎就是引蛇出洞,調虎離山,而後就是手下人,趁亂把糧車推走了。等到老程看到嘍囉兵已經得手,立刻抽身撤退,可是尉遲恭再回來看糧草隊伍的時候,傻眼了,只能重新回去調糧。但是尉遲恭為人也過於倔強,抱著跟老程死磕到底的態度,第二次運糧還是來走了言商道,程咬金自然還是“照方抓藥”,再一次劫糧成功,這兩次行動,讓尉遲恭失去了兩萬斤糧草,等他第三次籌糧時,只得到了五千斤,就這麼點,他還擔心被程咬金算計走,因此只能請主公劉武周前來接應,結果這樣一來,徹底中計了。因為程咬金帶著兩萬糧草回到唐營將功折罪去了,徐茂功自然不再為為難他,反而還開始謀劃起更大的行動。

程咬金三劫尉遲恭:搶米兩萬,燒糧五千,斬將四員,讓李世民戴孝

這樣一來,雖然只有五千斤糧食,可是唐營的人馬要遠遠比程咬金劫兩萬糧草時規模更大,畢竟劉武周這次派了他的元帥宋金剛領兵一萬,前去接應的。所以徐茂功也安排秦瓊伏擊宋金剛,結果秦瓊只用三個回合,就槍挑宋金剛,這樣一來,尉遲恭就失去了接應與保護,這時程咬金率馬三寶、殷開山等大將,直接攻擊了尉遲恭的押糧隊伍,這次程咬金就不打算搶了,而是奉徐茂功之令,直接放火燒了這五千糧草,尉遲恭無奈,只能敗退。而後程咬金與秦瓊合併,直接攻打劉武周的老巢白壁關,又在陣前斬殺了王龍、柏祥,太叔原三將,最終打得劉武週一敗塗地,最終在亂軍之中被人刺死。這一切才是李世民在戰勝強敵之餘,又能恩收尉遲恭的完整計劃,此時的尉遲恭已經像離群的孤雁,沒有主公可以效力了,歸順大唐也成了他必然的選擇。可即便如此,尉遲恭依舊不想這麼投降給殺死舊主的仇人,於是他提出了苛刻的條件。

程咬金三劫尉遲恭:搶米兩萬,燒糧五千,斬將四員,讓李世民戴孝

條件說起來很簡單,就是讓李世民為劉武周舉行隆重的葬禮,並親自為之披麻戴孝,同時在進入靈堂的時候,李世民和程咬金要從尉遲恭舉起的鋼鞭下鑽過,李世民一一答應,並且照辦。唯獨在鑽鋼鞭時,程咬金害怕李世民遇險,他用手架著尉遲恭的胳膊,保護了李世民快速通過尉遲恭的鋼鞭,雖然有這樣一個小插曲,但尉遲恭也看到了李世民對待自己的誠意,也就再無芥蒂地歸順了大唐,從此成為李世民身邊的一員重要將領。這樣一個故事,當然不可能是歷史上的李世民、尉遲恭以及程咬金等人真實經歷過的,但這些故事又全都是在歷史的基礎上,由後人加工出來的,而我也一直堅持,老樂說歷史,只是以評書小說等虛構故事為途徑,只希望拋出這些虛構的小說之“磚”之後,如果能吸引一些人對真正的歷史之“玉”的興趣,並且立志於學習研究,也就對得起被老樂頻繁“傷害”的鍵盤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