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改革,物理、化學、生物、歷史、地理、政治,6選3,怎麼選?

淌過溪水採蘑菇


大家好,我是李老師,專注家庭教育、高考選科指導、生涯規劃、高考志願填報,歡迎關注李老師!

新高考改革,山東省實行3+3,即語數外+6選3;部分省市實行3+1+2(語數外+物理/歷史+4選2),也有部分省市延遲改革。

無論是3+1+2,還是山東省的3+3,我覺得,都要從兩個角度去考慮,一是從考生本人的職業生涯規劃出發,二是從個人學習能力偏好出發,兩者有機結合。

一、職業生涯規劃,是最基本的出發點。

我們高考的目的,不是考上大學,而是通過上大學,學習今後職業的技能,選擇一個從事終生的職業。因此,選擇哪個組合,首先考慮的是自己未來的職業規劃。很多大學新生對專業不瞭解,甚至所學專業,並非自己喜歡或擅長的,造成學習上的很大困難。究其原因,就是沒有從自己的真實需要出發。

但遺憾的是,對於一個高一的學生來說,談職業規劃,似乎有點早,更何況,很多中學並沒有這方面的課程,很多家長,也很少關注孩子到底喜歡什麼。

幸運的是,我們從孩子的各科學習和日常的愛好中,可以觀察或者測評出孩子的專業傾向和職業能力傾向,據此可以進行專業的選擇,並且反推至學科的選擇。而這些測評辦法,在教育學和心理學上已經有了比較成熟的工具(比如霍蘭德測評系統)。

二、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選擇孩子最具有興趣的科目。

興趣,是學好某一學科和技能最好的老師和動力,對於青少年學生來說,興趣和成績,形成成功體驗,不斷反覆強化所感興趣的領域,成績越高,興趣越大,興趣越大,學習這一學科或領域的動力越大,客服困難的潛能越大,成績越高,這樣就形成一個良性循環。因此,孩子感興趣的科目,一定選到組合中。

並且,教育學理論告訴我們,孩子的專業傾向和職業能力傾向,也與孩子的興趣有直接關聯。而且,我們在對職業評價中,把興趣當做職業,是人一生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三、必須要考慮高考的計分規則。

對於目前各省實施的3+1+2或者3+3,有兩種計分方式,一種是目前的文綜、理綜的實分計分方法,一種是自由組合的等級賦分方法。對於實分計分的,毫無疑問,哪門得分高,選擇哪一門。而對於等級賦分的計分辦法,其本質是競爭性的計分辦法,是以名次計分。那麼,就不能簡單的以難易來選擇了,難的科目,大家都難,只要你的名次靠前,就能得到相對較高的實際賦分,容易的科目,大家都容易,你不一定能排到靠前的位置,因此,實際得分不一定高。

所以,在賦分制下的選科組合,要把自己各科的歷次考試名次都擺出來,都加一加,平均名次靠前的,優先選擇。

四、還要考慮所在學校的學科優勢。

不同的學校,有不同的特點和優勢,尤其是學科方面。比如,某校的物理比較好,物理科目的平均全市名次要比其他科目好很多,那麼,該校學生在本省物理科目考試的賦分中,就佔優勢,可能所有同學都居於中游以上,這也是有可能的。那麼,考生就不能侷限於本校考慮,應該充分利用這一優勢,選擇物理科目。

以上四個原則,從一至四,李老師是按照優先順序排列的,希望能給高一高二的學生有所幫助。


李老師升學規劃


您好,很高興回答你提出的問題,針對於你提出的問題,我將用自己的見解幫你解答。

新高考進行改革,小科目進行選考。很多家長以及考生都不知道如何進行選擇,如何選擇才能夠有利於學生的發展以及高考得分最大化,可能是每一個家長都比較關心的問題,那麼在物理、化學、生物、地理、政治、歷史當中如何搭配更好呢?



第一選擇方案:參考所在高中學校能夠提供的選考組合(選考基數大佔優勢)

6選3科目進行隨機組合,可以達到20種組合的方式。但是在很多高中學校是不能夠開設這麼多組合,也沒辦法組織學生參加測評,成績分析等問題。所以一般選擇組合最少的同學,老師都可能會讓你稍微做一下調整。很多學校都會按照傳統的文科理科的選法進行,因為這種組合方式也是在很多學校比較成熟的組合方式。選擇小科目進行考試,如果成績不是很好,儘量選擇選考基數比較大的科目進行報考。這樣最後在高考成績進行分數賦分的時候會佔有優勢。(比如生物科目,可以報考部分理科專業,也可以報考不限制專業)


第二選擇方案:衝擊名校熱門專業,最好選擇物理或歷史(化學)

選考小科目雖然是讓考生自己進行選擇,但是無形之中也會對考生提出很多要求。我們可以發現所有的名校熱門專業一般都要求考生選考物理科目,如果考生選考物理科目至少90%的專業在高考填報志願的時候是可以報考的。如果你想高考填報理工類熱門專業比如: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人工智能,智能製造工程,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機器人工程等必須報考物理才有可能,因為物理是這些工科入門的基礎性學科。(2020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選考限制)


另外對於名校的熱門專業出理工類類來說,像財經類,金融類專業也會要求對考生的選考科目進行限制。中國人民大學的工商管理類與金融學類專業就對選考科目做出要求,要求選考物理或者歷史科目。

如果你是尖子生,成績在班裡中等偏上,那麼在選考的時候,最好選擇物理科目,這樣在填報志願的時候,你可以選擇的餘地很大。如果你對物理一點都不會,那麼最好選擇歷史或者化學專業,這樣也會幫助你在高考志願填報的選擇更大。

第三選擇方案:填報文史類專業,選擇擅長小科目

如果你對理工科類專業不感興趣,上大學的時候更青睞於報考文史類專業。比如哲學或者小語種,法學之類的專業。一般建議選擇自己比較擅長的科目,比如政治,歷史,生物;政治、歷史、地理;政治、生物、地理等屬於偏文科的考試科目。也就是說如果以後上大學不打算報考工科類或者醫學類專業,那麼按照自己比較擅長的小科目進行報考,不需要選擇物理或者化學。(2020年中國政法大學選考科目)

🍀🍀🍀科目選考總結:

如果是尖子生,一般選考科目都會選擇物理化學+1其他,或者選擇政治歷史+1其他(傳統的文理);如果是中上等學生一般會選擇物理(歷史)+2其他;如果是中等學生一般會選擇物理(化學、歷史)+2其他;如果是中下游學生一般會選擇生物+2其他(政史地)。如何確定選考科目,最主要的還是與你以後想要報考的科目有關,如果對於大學專業沒有要求,那麼就選擇基數比較大的選考科目,自己比較擅長的能夠學習下去的就可以。特別注意想要報考醫學類專業的考生,一般需要物理化學(化學、生物)兩門都選擇,有的學校甚至要求物理化學生物三門都選擇。(2020年首都醫科大學限制選考科目)


最後總之一句話,根據個人水平進行選擇,越好的學校限制選考科目的要求越多,一般都是限制物理化學,普通學校要求的條件就相對低一點。考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能力,綜合水平對小科目進行選擇。

以上就是我的見解,歡迎大家評論交流。喜歡的朋友可以關注我,每天都會分享自己的見解。如果你有其他不同想法的,也可以評論交流。


微談論


現在關於新高考改革,有很多不同的聲音,最主要的是以上海為代表的3+3模式,和以遼寧為代表的3+1+2模式,還有一種聲音是3+2+1模式,我個人是非常贊成文理不分科的,因為文理不分科,可以更好的讓學生全面發展,可是既然文理不分科,我覺得就應該所有科目都參加考試,所以我個人更傾向於另外一種模式,語數外每科150分,物理120分,化學100分,體育50分,六科在高三結束統一參加高考,生物,政治,歷史,地理,技術五科在高二結束參加學業水平考試,可以分為ABCD4個等級,其中A等級10分,B等級8分,C等級6分,D等級為不及格記0分,這樣的話可以免去很多繁瑣的流程,讓學校方便排課和安排老師,也可以減輕學生的負擔,還能很好的讓學生全面發展,大家覺得這種方案怎麼樣呢?歡迎大家來討論討論!


yiming教育工作者


物理不能隨便放棄,否則可能許多理工科院校都不錄取,出現考分雖高卻無校可上的尷尬局面。建議如果想上理科,應首先選物理和化學兩科,然後在生物和地理中間任選一門。如果想上文科,就應首選歷史和政治,然後在生物和地理中間任選一門。需要提醒一下,理工科院校錄取的總人數大約是文科院校錄取人數的3倍。


zk309abc


新高考改革,必須這樣選擇:物理,化學,數學,語文,生物,天文這些科目必考。增加地理,歷史等。改變幾十年高考模式。也是將來中國要想實現宇宙飛船突破太陽系,尋找其它星系星球適應地球人類居住。中國教育界轉變思想模式大膽改變。學生從小必須重視物理,化學,生物,天文,教學,語文等教育,也是中國未來現代科學基石。


擦肩而過的世界


俺家閨女選的歷史地理生物


風雨彩虹49608


語文,數學是必學科目,

英語應該作為選修科目外國人的語言中國人大面積來學沒有用,關鍵是物理,化學,生物,政治,歷史,地理要任選三科來學


觀心新聞知天下大事


從江蘇高考來看,除非你對理科篤定有戲,那麼趕緊滴放棄物理,其他的隨便選!


i絕對零度i


怎麼感覺像是為美國培養人才,一定要把英語必選


用戶2136501381844


如果是喜歡理科,建議選物理,化學,地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