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日活動“擺拍”、在職教育“注水”……網友痛批形式主義

黨日活動“擺拍”、在職教育“注水”……網友痛批形式主義

學習調研本是求真知、正視聽、辨是非的過程,但因為一些黨員幹部不擔當、不作為、不負責,導致有些學習調研活動成為一種形式,既達不到預定的目標,又浪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得不償失。

學習“走形”不“走心”。網友“道縣何俊宏”說,一些領導幹部抓學習形式大於內容,片面追求形式而不問實際效果,從未“走心”。比如,書櫃裡擺滿政治理論著作卻從未認真閱讀過,報紙上刊登不少文章卻多為下屬代筆,黨日活動全是擺拍照片,等等。

過多“公眾號”增加人機負擔。網友“秋之爽爽”說,微信公眾號作為學習宣傳的新載體,方便、快捷、有效,但有些行業系統公眾號,從中央到地方層層都有,都要求關注,且內容大同小異,這樣就增加了手機內存負擔,也增加關注人的負擔。

黨支部活動“程序化”。網友“逆風的塵埃”說,現在要求黨支部每月必須開展一次主題黨日活動,這本是強化基層黨組織建設的好政策,但有的單位卻“程序化”了,每次都是“領導讀文件”“黨員寫心得”“支部收資料”,看似熱熱鬧鬧,實則沒有成效。

學習筆記“模式化”。網友“吉林集安李承育”說,有的地方記學習筆記要求用統一顏色的封皮、統一規格的圖案,有的要求在特定位置統一打印姓名、單位等,有的還要求完成一定的字數和頁數等,這種“模式化”的學習筆記除了增加工作人員的額外負擔外,沒有什麼實際意義。

“本本”主義盛行。網友“漁歌清風”說,“學習筆記本”“履責記錄本”“民情家訪筆記本”“基層調研筆記本”……幾乎每名基層幹部的辦公室,都能找出一大堆各種“本本”,而這些“本本”的主要功能,就是為了留痕,為了應付上級檢查。其實,每個人的記錄習慣不一樣,對於不喜歡“本本”多的人,完全可以“一本走天下”。

調研“身入心不入”。網友“雲帆濟滄海”表示,現在黨員領導幹部坐辦公室的少了,下基層的多了。但是,有的人只是“身入”,根本沒有“心入”,更沒有“深入”,不認真瞭解基層的真實情況,不真心與群眾交談,不真正地為群眾排憂解難。

層層陪同邊界迎送屢禁不絕。網友“xiaomao”說,現在上級領導調研出行,很多都會輕車簡從,儘量不給基層增加負擔,但基層卻不這樣想,雖然低調了不少,但層層陪同邊界迎送的現象依然存在,只不過小車換成了大車、調研路線不再是“經典路線”,但人員依然沒有減少,接待費用依然沒有降低。

黨員領導幹部在職教育“注水”嚴重。網友“小小啄木鳥”說,在職教育本是在職人員提升個人職業素質、能力的一個有效方式,但因為“權力”的參與而導致亂象叢生。一是代學代考比較普遍。很多領導幹部既想拿文憑又不想付出努力,便讓秘書代學代考,甚至花錢買學歷買文憑。二是學非所用很常見。有些領導幹部為了拿到所謂的高學歷高文憑,胡亂報一些與自己本職工作“八槓子打不著”的專業,學非所用。

來源: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記者:王廷志

監製:陳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