賜死楊貴妃後,李隆基的晚年生活有多悽慘?

無止境2


很多人出於不願意看到壞人有好下場的心理,大都希望李隆基這種釀成安史之亂的罪魁禍首,又在關鍵時候捨棄自己心愛女人的昏君,能夠有個非常悽慘的晚年,這樣大家心裡才會覺得天道輪迴、因果報應。

但可惜的是,李隆基晚年所謂的悽慘生活,其實是不存在的,他在晚年所享受的物資標準和生活待遇,仍然是按照他先前的帝王標準。甚至而言,就連他手中的權力,都一直都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完全失去。

至於大家還想看到的,比如說李隆基因為貪戀權力而賜死真愛楊貴妃後,不僅永遠失去了愛情,到了晚年更是後悔不已等類似事情,也並沒有發生。因為,對於李隆基而言,楊貴妃不過是個用來滿足他色慾的女人而已,並沒有那麼多的愛情在裡面。

事實上,權力才是李隆基最看重的東西,對於任何威脅到他權力的人或事,他向來都是舉手不留情,哪怕是他自己的親生兒子。從這層意義上來說,楊貴妃死或者不死,對李隆基晚年的生活並不會產生多大的影響,因為像他這樣的人,身邊任何時候都不會缺美女。



當初,在馬嵬兵變時,李隆基不願意賜死楊貴妃,一方面是因為他覺得自己一直以來的施政與楊貴妃並沒有任何關係,她沒有理由被殺。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他如果在大家的逼迫下殺死楊貴妃,他的皇帝威嚴就會蕩然無存,這對他的權力會造成很大沖擊。

但是,在眾人的逼迫下,李隆基只能下令賜死楊貴妃。也正因為此,李隆基的權力開始受到挑戰,但他此時並沒有失去權力,他依然是大唐帝國唯一的皇帝。然而,很快太子李亨直接表示不願意和皇帝一塊南行,他選擇獨自北上到西北軍駐紮的軍事重鎮靈武。

太子李亨的這種行為,從冠冕堂皇的角度說,那是因為李亨不忍心看到國土淪陷,所以要北上收復失地。但是,站在權力博弈的角度來說,這就是太子想造反。也因此,李隆基的權力正式被分割出去一部分,但此時,李隆基仍然還是皇帝,握有大唐帝國最高的權力。

但可惜的是,李亨到達靈武后,竟然在西北軍的擁護下,公然稱帝。這樣一來,李隆基就面臨兩個選擇,一是不承認太子皇位的合法性,這樣大唐帝國就將正式分裂成兩部分,李亨佔據西北,李隆基割據川蜀,其他地方開始戰隊,這種結果顯然是利於安祿山的。



在這種背景下,李隆基終於表現出一個大政治家應有的心胸和格局,他派人將皇帝玉璽送給李亨,並公開承認李亨皇位的合法性,李隆基還讓人給李亨傳話。總而言之,咱們父子同心,其利斷金。隨後,李隆基改稱太上皇,大唐帝國也開始發動對安史叛軍的反攻。

在這期間,李隆基一直坐鎮在川蜀,雖然李亨已經成大唐皇帝,但川蜀地區卻被李隆基所控制,這樣李亨這個皇帝,實際上只是西北地區的皇帝,而李隆基這個太上皇,實際上才是川蜀地區的皇帝。此時李隆基這個土皇帝,小日子也算過得瀟灑。

後來,安祿山死後,李亨覺得放任李隆基獨自割據川蜀也不是個事,於是就派人請李隆基回來,總而言之,你快點回長安吧,我好把皇位讓給你。李亨的這種話,李隆基自然不會相信,所以他直接回絕李亨,總而言之,你這在騙鬼吧。

隨後,李亨在下屬的建議下,就說要接李隆基回來安享晚年,父子團聚。李隆基考慮再三,這才重新回到長安,此時,距離他賜死楊貴妃,剛好過去一年。



李隆基回到長安後,曾多次想給楊貴妃改葬,表面上看著這是因為李隆基心有愧疚,但其實,他是想通過給楊貴妃改葬來翻案,如果這個能執行,接下里李隆基自然又該給楊貴妃恢復名譽,然後就是楊國忠,再然後就輪到他自己,在然後就可以繼續回到政壇。

在這種背景下,李亨就授意宦官李輔國站出來反對,並且還私自密令宦官將貴妃遺體移葬他所,不給李隆基任何機會。經過這一次交鋒,李隆基也知道他很難再重回政壇,索性他便搬到興慶宮居住,從此不再過問政事,終日只和高力士、陳玄禮、親妹玉真公主、以及舊時宮女、梨園弟子飲酒作樂,也算是快活。

三年後,李亨想讓李隆基搬出慶宮居,以便他能夠更好的進行監視,便暗中指示宦官李輔國去執行,於是李輔國直接率領士兵把李隆基從興慶宮趕了出來,將其遷居到西內居住。

同時,高力士、陳玄禮、玉真公主等人也被以各種藉口貶黜宮外,李隆基終於成為孤家寡人,不過很快李亨又從後宮中挑選出百餘名美女,送給李隆基做陪伴,也算是對他的補償。兩年後,李隆基病逝,享年78歲。


我是趙帥鍋


中國歷史上的帝王們,似乎沒有那一個有唐玄宗李隆基這般擁有一個跌宕起伏的人生了。

他出生的那一年,父親李旦成為了唐睿宗、然而好景不長,沒過幾年老爹就被廢掉,祖母武則天稱帝,大肆屠戮李唐宗室,可以說少年時期的李隆基是活在膽顫心驚、朝不保夕之中的。

當他長大成人後,又經歷了神龍政變,看著自己的伯伯唐中宗李顯復辟,緊接著是更加波譎雲詭的政治鬥爭,而年輕的李隆基在精明能幹,發動唐隆政變幹掉了專權的韋后、又剷除了自己的姑姑太平公主,扶自己的爹二次登位,然而他爹沒當幾年皇帝,就內禪退位給了勢力、威望更甚的李隆基。

李隆基登基以後,勵精圖治,開創了開元盛世,將唐帝國的強盛推到頂峰,然後到了天寶之後,他遇見了一生之中繞不過去的坎,瘋狂地迷戀上了自己的兒媳楊玉環,於是上演了一出“天寶風流”的奢華愛情故事。

然而放飛自我的李隆基終將自食苦果,安祿山史思明悍然發動叛亂,大唐王朝岌岌可危。

叛軍一路高歌猛進,潼關不守,長安城危在旦夕,於是玄宗在極其秘密的情況下帶著貴妃姐妹、宰相楊國忠等少數隨從以及龍武將軍陳玄禮率領護軍,冒著小雨,開始了他漫長而艱辛的逃亡之路。

當隊伍行至馬嵬驛的時候,護駕軍士在又累又渴又餓的情況下發生譁變,他們先後殺死了楊國忠、楊貴妃的大姐韓國夫人、妹妹秦國夫人、貴妃 的二姐虢國夫人趁機逃走,後來卻被陳倉縣令薛景仙捕殺。

護軍們幹掉楊國忠等人後,大喊:“以貴妃塞天下怒”的口號,玄宗又驚又懼,派陳玄禮平息,軍士不聽,於是親自驛門慰勞軍士,軍士依不聽。玄宗在萬般無奈之下,只得聽取高力士等人的意見,把貴妃交了出來,“命力士引貴妃於佛堂,縊殺之。”

唐玄宗那時候的心情,必定是極其沉痛的,他無法相信自己堂堂一代雄主,居然要靠一個女人的性命來勉強保全自己。當士兵們確認貴妃死後,才從命繼續西行。

失去了愛情和被迫逃亡的唐玄宗必然是心力交瘁的,然而更讓他想不到的是,在他前腳剛到蜀地,太子李亨就在靈武稱帝,唐玄宗被迫成為了“太上皇”。

一年之後,郭子儀、李光弼收復兩京,太上皇唐玄宗被請回了長安。而回到長安之後的唐玄宗面臨著一個比較艱難的問題,就是如何打發晚年這段孤獨的時光,如何去適應以“太上皇”的身份繼續活下去。

唐玄宗被迫逼楊貴妃縊死,然而他卻一刻都沒有忘記她,如今他回來了,貴妃卻再也回不來,面對昔日熟悉的宮闕,往昔種種美好的記憶,此刻卻成了最殘酷的折磨。

對於唐玄宗重回長安後的心情,唐代進士陳鴻在《長恨歌傳》中這樣寫道:“時移事去,樂盡悲來。每至春之日,冬之夜,池蓮夏開,宮槐秋落,梨園弟子,玉琯發音,聞《霓裳羽衣》一聲,則天顏不怡,左右放欷 .三載一意。其念不衰。求之夢魂,杳不能得。


由此可見,唐玄宗再次回到長安後,直至他去世的幾年中,一直都處於和楊貴妃的糾纏之中,精神上的折磨已經足夠摧毀一個人的意志了,而生活的的巨大落差,也足以讓唐玄宗無可適從。

唐長安城宮城分為“三大內”,即西內太極宮、南內興慶宮、東內大明宮。玄宗因為作藩王時就在興慶宮居住,所以對興慶宮有特殊的感情。然而回來後不久,他就遇到了手底下人的矛盾波及。

唐肅宗手下有個宦官叫李輔國,因為受到肅宗皇后的寵信,權勢很大,但出身微賤,玄宗周圍的人過去就看不起他。於是李輔國跑到肅宗面前告狀,言說唐玄宗住在興慶宮每天跟高力士、陳玄禮往來,肯定在醞釀什麼大陰謀,不如讓唐玄宗搬到太極宮去住。

唐肅宗知道他爹對興慶宮的感情,肯定是不願意搬家,於是並沒有同意。

可李輔國一計不成,又想出個辦法,他吧興慶宮內的300匹馬全部轉移,並矯詔“遷上皇於西內”。玄宗見狀,只說了一句:“吾兒被輔國所惑,不得終孝矣。”無奈只得搬家。

玄宗在搬離興慶宮的那天,李輔國“將弓箭手五百,露刀於道旁。”如此還不算,並強行將侍奉唐玄宗的老人高力士、陳玄禮等人全部打發,高力士被髮配巫州,陳玄禮提前退休。

唐肅宗知道了李輔國的所作所為,但因為怕老婆,又擔心李輔國掌握禁軍,竟然不敢言!

玄宗搬到太極宮後,十分不甘,但又無可奈何,面對冷冷清清的宮殿,精神受到了極大的打擊,以至於失去了生活下去的信心,他開始沉默不再說話,隨後又開始絕食,因為長期辟穀,導致病重。開始唐肅宗還會去看看,後來就再也不去了。

寶應元年二月,唐玄宗從蜀地回來的第四年,孤獨地死去,享年78歲,而巧合的是,唐肅宗也追隨了他一同共赴黃泉.......


文話史


安祿山造反,長安失守;馬嵬坡兵變,楊貴妃香消玉殞;靈武政變,唐肅宗李亨上臺。風光無限的李隆基,一眨眼從天堂到地獄,不知道一個七十多歲的老人家是如何熬過那段歲月的。


到這時候,他才意識到,一世英明的他,犯了多大的錯誤。所以,再次見到李亨的時候,他親手給兒子披上了黃袍:大唐江山交給你了!

李隆基此舉一是表姿態,二是很無奈。身在四川的他,得知李亨靈武稱帝,做了一件昏聵的事,命令兒子在軍國大事上,要向他請示!

如果李亨願意請示,幹嘛不經同意,就直接把老爹捧上太上皇的位置?人老了,糊塗起來著實可愛!

眼見兒子翅膀硬了,他也控制不了局面了,索性就當太上皇吧,也讓天下人知道,這個太上皇是他自願的!如此全了父子之情,安了天下人心,李隆基總算想明白了。


李隆基回到長安,移居興慶宮,安度晚年。人老了就變脆弱,李隆基告別前呼後擁的生活,身邊一下子變得冷冷清清。只有高力士、陳玄禮及妹妹玉清公主三個老相識。

清冷的生活,讓他對往事追憶不息,尤其相伴他十幾年的楊貴妃,讓他痛徹錐心。他向兒子請求,請回楊貴妃的遺骨重新安葬,在李輔國挑唆下,李亨一口回絕。

面對楊貴妃的畫像,李隆基“朝夕視之而欷歔焉”!他一定對兒子的絕情,很痛心。可是,別忘了,他當初一日殺三子,不比這個絕情得多?政治讓父子情變質了!

其實,李亨還算仁孝,關鍵他們中間還隔了個李輔國這個閹宦,李亨這個慫蛋,幾乎被李輔國架空了。


李亨慫,好控制,李輔國就怕李隆基,雖說李隆基現在是拔了牙的虎,但萬一不小心再得勢,就憑他李輔國這點膿水,根本不需要李隆基出手就得破了!

所以,李輔國對這隻半死的老虎,一直提心吊膽。他向李亨進言:太上皇跟大臣們接觸太頻繁了,跟隨您從靈武起兵的兄弟們心裡很不安吶!

這話太有份量了,剎那間,父子情份如齏粉破碎!一道強令李隆基搬家的聖旨,讓李隆基變成了囚徒!


李輔國氣勢洶洶地,突然出現在興慶宮通往太極宮的路上,那架勢活像催命鬼,把李隆基嚇得差點從馬上掉下來!

這時候,李隆基才明白什麼叫掉毛的鳳凰不如雞!

好在有個忠心耿耿的高力士,他挺身而出,大聲呵斥李輔國,罵跑了這個閹貨,李隆基的小心臟才又從嗓子眼回到自己崗位!

李輔國當然不甘心,不久,一道聖旨發來:高力士以“潛通逆黨”的罪名,流放巫州;陳玄禮被勒令退休;玉真公主也出居玉真觀;伺候他的老宮人全部更換!


這回,李隆基徹底舉目無親!

過了幾年鬱鬱寡歡的囚徒生活,77歲的李隆基在無限思念、追悔,或許還有幾分怨恨中,孤寂地離開了人世!

一手創建了大唐繁華,又親手葬送大唐強盛的李隆基,正式謝幕!


尋根拜祖


唐玄宗李隆基可是唐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他在位期間勤於政事,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好皇帝。同時他開創了唐朝的極盛之世,也就是我們耳聞能詳的開元盛世。

但是李隆基的晚年,卻漸漸地在朝政上有所怠慢了,並且還開始寵信奸臣。更為誇張的是,他竟然看上了自己的兒媳婦楊玉環,最後將她佔為己有,並且封為貴妃。

她就是那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的主角——楊貴妃。

就是因為李隆基寵愛楊貴妃,同時又寵信奸臣,所以他在位後期,朝政就漸漸地荒廢了。

而他為了穩定唐王朝的邊疆,又重用了安祿山這個異族人,再加上他連連的政策失誤,安史之亂爆發了。

在戰亂中,李隆基帶著楊貴妃踏上了逃亡之路,但是在路上他的衛士們卻鬧出了驚天動地的“馬嵬驛之變”,所以李隆基不得不賜死了楊貴妃來換取自己的太平。

但是賜死楊貴妃後,李隆基並沒有換來一個太平的晚年,他的晚年可以說也很悽慘。到底是怎麼回事,現在就隨有書君一起來看一看吧。

一、 賜死楊貴妃後,李隆基被迫變成了太上皇,並且被安排住進了遠在皇宮外的興慶宮

賜死楊貴妃後,李隆基南下逃亡。就在這個時候他的兒子李亨接了他的棒,登基稱帝了,成為了唐肅宗。

話說李隆基被迫當上太上皇心裡很是不舒服,所以他就開始扶持永王李璘,培養自己的勢力。還多次派官員到唐肅宗身邊去,非要再和唐肅宗爭一爭這個話語權。

可是水道早已渠成,唐肅宗早已把握住了大權,李隆基這個時候再去爭怎麼能爭過呢?這隻能引起唐肅宗李亨的不滿,並且父子之間的關係也是越來越有了縫隙。李隆基這樣做,也是徹底破了自己安享晚年的夢了。

當唐肅宗李亨收復了長安後,“太上皇”李隆基當然也要從南方遷回來,可是就在他遷回來的途中,又發生了變故。

唐肅宗李亨派了3000士兵來鳳翔迎接李隆基,在迎接李隆基的同時,把護送李隆基的侍衛隊的兵器全都繳了。

這直接就煞了李隆基的士氣,給他來了個下馬威。而且唐肅宗還不讓李隆基回到皇宮,而是把李隆基安排到遠離皇宮的興慶宮裡。

李隆基此時的心裡估計是傷心、心痛的不行。沒想到自己的兒子會這樣對待自己,皇權沒有了不說,還不讓回宮。李隆基的內心此時是無比的淒涼,他住在興慶宮,常常是倍感寂寞。心愛的人也不再了,自己也不能一手遮天了,所以他沒事就登上樓瞭望遠處,但是還是感到無比的淒涼。唐肅宗倒是偶爾來看看他,但也是心裡也有了間隙,父子之間就這樣不鹹不淡地相處著。

李隆基就這樣在興慶宮過著鬱悶的晚年生活。

二、 沒有了皇權的李隆基還經常受奸臣李輔國的欺負

李輔國是唐肅宗身邊的大宦官,因為舊日李隆基身邊的高力士瞧不起他,所以一直懷恨在心。

他在唐肅宗的默許下也是沒少欺負李隆基。

李隆基非常思念楊貴妃,想著當年就那樣讓楊貴妃慘死在馬嵬坡,真得也是很痛心。他想改葬楊貴妃,以表達自己內心的悔恨。

但是李輔國拒絕了李隆基的請求,不想滿足李隆基,就想去“欺負”他。

李輔國命令手下人,把楊貴妃葬在了別處,藉以斷了李隆基的念想來打擊他。

好在有人把楊貴妃生前用過的香囊給了李隆基,李隆基才帶在身上聊表思念。

李輔國私下裡也是沒少在唐肅宗那說李隆基的壞話,這讓唐肅宗看李隆基的次數是越來越少。

平日裡,李輔國在一些小事上也沒少給李隆基使絆子,這也讓李隆基是倍感無奈和悽慘。

想著曾經那麼高高在上的皇帝,就這樣受一個宦官欺負,想來也真是可悲。

三、 由於唐肅宗對李隆基的猜疑,李隆基後來在淒涼的禁閉中走完了他的晚年

李隆基在興慶宮實在是沒有什麼意思,沒事他就總喜歡宴請別人。

就是一次普通的宴請,讓唐肅宗再次對李隆基有了猜疑。因為這次,李隆基在長慶樓宴請了羽林軍的大將軍郭英義。

這個郭英義是掌握禁軍的重要將領,而李隆基宴請他又要幹什麼呢?這不得不讓唐肅宗起了猜疑。

最後在唐肅宗的默許下李輔國把李隆基接到了甘露殿,這也是為了更好地看著李隆基。

把李隆基接來後,李隆基身邊的人高力士、王承恩被流放了。陳玄禮被迫告老還鄉了。就連唐肅宗的親姑姑,常來陪李隆基聊天的玉真公主也被隔離了。唐肅宗李亨也不再來看他了。

唐肅宗倒是又選了一百多人到甘露殿供李隆基差遣,但是此時的李隆基已經沒有了任何樂趣,活著都成了煎熬。自此他一個人孤苦伶仃地開始了軟禁生活,直到762年李隆基去世了。

這個曾經造就了大唐盛世的皇帝,沒有想到晚年卻如此地淒涼。

但是如果不是他荒廢了政業,可能他還是會權利在握的。也不會有安史之亂的發生,盛唐之象也還會持久的。

可是沒有如果,這一切也都是他自己造出來的,也算是可悲可嘆啊!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準確地講,楊貴妃並非是被“賜死”,而是在馬嵬驛之變中被禁軍“逼死”。不過,楊貴妃怎麼死的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唐玄宗的餘生過得極其悲慘。

在此,還不得不說一下唐玄宗人生中的三段悲慘經歷:

第一個階段是他心愛的武惠妃去世,唐玄宗終日鬱鬱寡歡,沉浸在傷痛之中。

不過,此時的唐玄宗比較幸運,有人向他進言,稱壽王李瑁妻如何美貌、多才,可以進宮侍奉陛下。結果,唐玄宗就動了歪心思,讓兒媳婦出家後還俗,成了自己的枕邊人。

唐玄宗此次的痛苦,算是得到了解藥,但也給他日後更為悲慘的生活埋下了伏筆。

第二個階段是安史之亂後,唐玄宗與楊貴妃倉皇出逃,且在馬嵬驛天人兩隔。

由於唐玄宗晚年終日歌舞昇平,使得安祿山、史思明有可乘之機,發動了安史之亂。結果,唐玄宗帶著楊貴妃和一般大臣慌忙出逃。結果,到馬嵬驛時,禁軍譁變,殺死楊國忠等人,楊貴妃也被“賜死”。

唐玄宗此次的痛苦,應該更為強烈,國家動亂,自己心愛的女人也被殺,但另他沒想到的是還有更多的劫難在等著他。

第三個階段是唐玄宗被當上了太上皇,親兒子直接把他的權力剝奪了,而且圈進在宮中。

原本見到安史之亂逐漸平息,唐玄宗也想著過段安穩的日子,但不曾想被兒子取而代之,自己成了太上皇。要說這太上皇,李淵當過、武則天當過,那日子能好過麼?

輪到唐玄宗李隆基當太上皇時,連個太監李輔國都能帶兵時常騷擾他,為的就是早點嚇死他。這日子,曾經自稱為唐明皇的李隆基,能好受?

不過,不得不說的是,宦官高力士還算忠心,即便李隆基落魄到極點,還是生死相伴,甚至挺身而出,怒斥李輔國。這也使得李隆基老淚縱橫,接連道謝。

可以說,在唐玄宗的三次“慘痛經歷”中,最為痛苦的是後兩次,即安史之亂中貴妃被殺和回京後自己成了太上皇,而又以第三次最為悲慘。


夕陽下的晚楓


這個題目有一定的誤導嫌疑。

李隆基晚年生活確實有些悽慘,然而原因卻並非是楊貴妃之死。

↑唐玄宗李隆基晚景淒涼↑

實際上,對於任何失去權力的帝王來說,都是落魄的鳳凰不如雞。

從李隆基入蜀,太子李亨直奔靈武收拾天下殘局開始,李隆基不幸的晚年生活就已經註定了。

李隆基失去了權力,也失去了兩個最重要的身邊人:楊貴妃,高力士。

楊貴妃是他的靈魂伴侶,紅顏知己,更是能夠帶給他無盡的肉體歡愉,然而馬嵬驛上,他卻只能眼睜睜看著楊貴妃自縊而亡,縱使李隆基再怎麼鐵石心腸,帝王無情,當時恐怕也是心碎萬分。

而高力士的離去,對李隆基而言,可能更加致命,楊貴妃殞命那年,李隆基已經七十歲了,對這樣一位老人而言,身邊有個陪伴多年,能夠說說知心話,還能夠辦辦貼心事的老朋友,對生活質量的影響不言而喻。

↑高力士和楊貴妃是晚年李隆基生活裡最重要的兩個人↑

恰好,李隆基身邊就有這樣人——高力士是多年的老朋友。安史之亂爆發後,唐玄宗李隆基屢屢指揮得當,害死了名將封常清,高仙芝,逼走了哥舒翰,倉皇逃離長安,丟下老百姓於不顧,帝王尊嚴徹底破碎。

到了馬嵬驛,禁軍士兵之所以敢鬧譁變,要求清算責任人,與李隆基威望大損關係深切。

高力士此時相當於李隆基的老年人專用尿不溼,損面子的事情全都由他出面替李隆基做了,高力士先是說服李隆基必須放棄楊貴妃,答應禁軍條件,李隆基無奈應允。

離開馬嵬驛後,李隆基已經對局勢徹底失去掌控,早已對昏庸老爹不滿的太子李亨徑自帶了一部分禁軍去了靈武,並在當年登基稱帝,改元至德,是為唐肅宗。

↑唐肅宗李亨早就受夠了昏庸的老爹↑

李隆基則在陳玄禮,高力士的陪同下逃亡四川成都,李亨稱帝后,強行尊奉李隆基為太上皇。李隆基四十四年的帝王生涯宣告結束,這對一個七十一的老人來說,簡直是無比悽慘。

公元757年,郭子儀收復長安,李隆基從成都返回長安,居住在興慶宮,以太上皇的身份尷尬的存活。乾元三年(公元760年),宦官李輔國為了討好唐肅宗李亨,離間李隆基和李亨父子倆的關係,導致李隆基被遷出興慶宮,軟禁在太極宮甘露殿,而李隆基身邊的兩大依靠高力士與陳玄禮全部被貶嫡,高力士流放,陳玄禮退休。

兩年後,太上皇李隆基在甘露殿鬱鬱而終,享年七十八歲,同年,唐肅宗李亨也因病去世。

我們完全可以想象,老年的李隆基,身邊失去了心愛的女人陪伴,失去了忠誠的朋友陪伴,而且活的戰戰兢兢,能否活到天年,還得看兒子的臉色,可以說,從七十歲開始,李隆基完全活在屈辱之中。

↑李隆基晚年生活在對楊貴妃等人的回憶裡↑

多少不眠之夜,他或許會夢迴盛唐,想起霓裳羽衣曲,想起年輕時扳倒太平公主的英姿,想起相濡以沫卻已早逝死去三十八年的王皇后,想起死去已經二十五年的武惠妃,想起曾經被他下旨殺害的親生兒子們。

往事如夢如煙,如刀如割。還有那最美的楊玉環,她打扮成太真道士的樣子真是可愛俏皮,她和他拌嘴吵鬧的時光甚至都那麼美好,他們兩人一起在華清池洗浴,一起認了那個200多斤的大胖子安祿山當乾兒子……

一個只有回憶,並且回憶的最終是悲劇的老人,其晚景堪稱可憐。即使貴為太上皇,李隆基並沒有從悲傷慘痛中得到豁免的特權。

↑唐玄宗晚年“壽則多辱”,純粹是自找的悲劇↑

妻離子散,眾叛親離,當年被安祿山軍隊洗劫的長安城百姓的苦難,分毫不少的落在了李隆基身上,這是他應該償還的債,無人可以代替。

老而不死,壽則多辱,這八個字就是李隆基晚年的全部。歲月給他足夠的壽命,卻又從壽命中榨取他僅存不多的快樂與尊嚴,如是而已。


我見青史多嫵媚


唐玄宗李隆基是一位在中國歷史上極具爭議的帝王,前半生功績卓著,頗具明君之像。後半生驕奢淫逸,導致烽煙四起,戰亂頻發。直至帝位旁落,落魄不堪,最後鬱鬱而終。

李隆基還是臨淄王時,就聯合太平公主,發動了“唐隆政變”,自己也因此獲得太子之位。很快,在其父李旦的禪讓下,即位當皇帝。

(唐玄宗劇照)

隨後又發動“先天政變”,剷除了野心膨脹的姑姑太平公主。由此乾坤獨斷,大權在握。

獨攬大權的李隆基勵精圖治,整頓吏治,任人唯賢。提拔了史上著名的賢相姚崇、宋璟、張說、張九齡等,使得朝政為之一新。同時通過精簡機構,恢復了國力,百姓因此豐衣足食,安居樂業,官員勤政廉潔,恪盡職守。

在李隆基的英明統治下,盛唐的序幕徐徐拉開了,締造了被後世譽為“開元盛世”的輝煌。

這時的李隆基可謂風光得意,英明神武。大詩人杜甫曾作詩《憶昔》來形容“開元盛世”的氣象:“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

這樣的盛世讓李隆基不免飄飄然,享樂奢靡之風悄然興起。李隆基也變得剛愎自用,寵信奸佞,一味聲色犬馬,窮奢極欲。

李隆基的昏庸,終於導致了“安史之亂”的爆發。

叛軍勢如破竹,不可阻擋。在平叛的過程中,他又昏招迭出,用人失察,致使潼關失守,叛軍直搗長安。

這時的李隆基,急急如喪家之犬,拋家舍業,帶上摯愛的楊玉環和寵臣楊國忠,倉皇出逃,欲往四川避難。

那麼,李隆基逃出長安,到楊貴妃被賜死後,他的心情是怎樣的呢?

(安史之亂)

一、當70歲的李隆基逃離長安城的那一刻,他的內心是無比悔恨的。

他恨安祿山的背叛,當朝臣數次上奏“祿山必反”時,他仍自信的說:“祿山,朕推心待之,必無異志。”他也恨自己的仁慈,給了安祿山三個節度使的大權,讓他手握重兵,反噬自己。

由於走得太過匆忙,李隆基一行攜帶的盤纏不多,途經馬嵬坡時,侍從們早已人困馬乏,飢困交加,加上天氣酷熱,因此拒絕前行。

太子李亨和姦相楊國忠素有嫌隙,終於等到了矛盾爆發的這一天。

於是,陳玄禮煽動隨行禁軍譁變,以“楊國忠是導致叛亂的根源和意圖聯合吐蕃謀反”為由,亂刀砍死了他,而後又逼迫李隆基勒賜死了楊玉環。

二、當楊玉環香消玉殞的那一刻,李隆基內心是無比悲憤的。

作為堂堂一代帝王,居然保護不了自己的心愛之人,還親自下旨勒死了她,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摯愛命赴黃泉而無能為力。

至此,李隆基用楊氏兄妹的性命,換得了臣工的保護,一路西逃入川。

但太子李亨不願放棄,他選擇了北上朔方。在眾臣的擁護下,自立為帝,遙尊李隆基為太上皇。此時的李隆基還矇在鼓裡,渾然不知,仍在以皇帝的身份發出一道道聖旨,指揮平叛。直到得知李亨即位的消息後,才被迫將皇位禪讓給李亨。

(楊玉環劇照)

三、當李隆基頒發禪位詔書的那一刻,他的內心是無比淒涼的。

面對帝王權力的巨大誘惑,即便親如父子,也毫無溫情可言。

李亨擅自立為帝,等同叛亂,但李隆基又能怎樣呢?畢竟這大唐江山是自己一手敗壞的。當李隆基踏出長安城的那一刻起,屬於他的時代已經過去。不過好歹江山未改姓,不如索性做個順水人情,把這帝位禪讓了吧。

公元757年,安祿山被殺,李隆基也從成都返回了長安。被李亨安排住在了興慶宮,身邊也只有高力士和陳玄禮。

四、當李隆基重新踏入興慶宮的那一刻,他的內心是無比複雜的。

他一方面對楊玉環的死耿耿於懷,另一方面也為李唐江山終未旁落,而暗自慶幸。

所以,李隆基回到長安後,就迫不及待地派人祭奠楊玉環,並打算為她改藏。

不過,當初擁立李亨的宦官李輔國堅決反對,只給李隆基帶回了楊玉環生前的一個香囊。李隆基將寵妃的香囊終日藏於袖中,並找來畫工,描摹楊玉環的肖像,懸掛起來,和心愛之人朝夕對視。

李隆基也會偶爾和以前的大臣們聊聊天,回憶一下當年叱吒風雲的帝王生涯,努力用“當年勇”來支撐自己。

但僅有的這點慰藉,也在李輔國的反覆挑撥下,化為烏有。李亨因聽信讒言,猜忌李隆基,放縱李輔國將李隆基軟禁在了甘露殿。

親信高力士也被冠以“潛通逆黨”的罪名流芳巫州,陳玄禮被勒令復出為官。偌大的宮殿,只剩下形單影隻的李隆基一人。

(高力士劇照)

五、當高力士跪別李隆基的那一刻,他的內心是無比絕望的。

李唐江山在李隆基的手裡走向盛世,又在他的手裡沒落崩塌。他知道,他的一生功過,註定將被後世反覆評判,供後人鑑戒和思索。

公元762年5月3日,鬱鬱寡歡的李隆基駕崩於甘露殿,終年78歲。


張生全精彩歷史


李隆基的晚景淒涼,都是咎由自取。

在收復長安之後,唐肅宗派遣使者去蜀地迎接李隆基回京,但這個時候李隆基並沒有馬上回京,因為收復長安的消息到達鳳翔之後,肅宗讓使者向李隆基表示自己願意退回東宮做太子,李隆基聽到使者這樣說,自然不敢輕易表態,因此不願意回到長安,直到肅宗再下一表,表示長安收復,要接太上皇回京,李隆基方才願意回京。

肅宗雖然將李隆基接回長安,但是他對李隆基存有非常強烈的戒心。首先,當李隆基到達鳳翔的時候,肅宗便將隨行護送的六百禁軍全部收繳軍械,改為肅宗自己的三千騎兵來保護。

等到李隆基到達咸陽,肅宗親自前去迎接,脫去黃袍,換上紫袍,抱住李隆基的腳失聲痛哭,李隆基取來黃袍親自為他披上,上演了一出父慈子孝的圖景——大唐的諸位皇帝,個個戲都演得不錯。李隆基一番表演之後,回到了興慶宮,給肅宗加了個“光天文武大聖孝感皇帝”,“孝感”二字,用得極好。肅宗不甘示弱,也馬上給爸爸加了一個“太上至道聖皇天帝”的尊號,天倫之樂,都向百官和百姓表演得淋漓盡致了。

此時的李隆基,還僅僅只是思念楊玉環。賀懷智的沾染了楊玉環香氣的頭巾讓他思念,高力士、紅桃等人也讓他垂淚,女伶謝阿蠻得楊貴妃所賜的金粟裝臂環讓他老淚縱橫,還不涉及父子之間的複雜感情。

直到李隆基想要用隆重的禮儀改葬楊玉環時,他和肅宗的矛盾才徹底顯現。

因為龍武將士誅殺楊國忠,如果將楊貴妃改葬,豈不是否認誅殺楊氏兄妹的正義之舉嗎?如果否認了這一點,那豈不是否認了參加馬嵬事變的肅宗嗎?如果否認了馬嵬事變,那豈不是等於否認了肅宗登基的合法性嗎?這是肅宗絕對不會接受的。但肅宗又不好公開反對這件事,只好由禮部侍郎李揆出面反對,李揆不久就升任宰相,可見肅宗的真正態度。

李隆基在無法公開改葬的情況下,只好私自派太監去馬嵬改葬楊玉環。這件事加大了他與肅宗之間的嫌隙。此外,李隆基住在興慶宮,他經常登上長慶樓向外觀望,路過的百姓看到他也大呼萬歲,他又經常賜些酒食給百姓,被肅宗認為是收買人心,李隆基又召見過郭英乂,郭英乂時任羽林大將軍,掌管禁軍,引起了肅宗的警覺,肅宗因此調離郭英乂,並讓李輔國將李隆基通過非常方式移居到太極宮的甘露殿。

李隆基認為肅宗此舉是受到李輔國的蠱惑,其實是肅宗因為當年做太子的時候受到的種種迫害,因此對李隆基完全不信任所致。肅宗自做了太子之後,處境一直非常艱難,而在天寶年間連接發生的幾次大案,都是李林甫針對他而為的,就是因為李亨的政治基礎薄弱,幾乎遭遇滅頂之災。這一切雖然都是李林甫所為,但若沒有李隆基對李亨的防範,李林甫是不可能製造冤獄的。

除此之外,李亨在日常生活中也是處處小心謹慎,生怕惹怒了李隆基,巨大的壓力之下,兩鬢斑白有如老人。多年來的小心翼翼,讓他對李隆基極度防範,這自然也是可以理解的,玄宗首先因為武惠妃殺死了“三庶人”,又在李亨被立為太子之後防範他培植自己的勢力,現在晚景淒涼,不過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罷了。後來高力士被流放到了巫州,李隆基的另一親信陳玄禮被強迫退休,也離開了他。此外侍奉李隆基的兩個宦官王承恩和魏悅也被流放,過去侍奉他的宮女也被全部換人。

自此,李隆基身邊再無任何親信,並且終此一生,再也沒有走出過宮門一步,過著一種變相軟禁的生活。肅宗從李隆基進太極宮起僅在上元二年的冬至去見過他,兩人再未見面。李隆基對自己晚年的遭遇可以說是始料未及的,加上對楊玉環的思念,很快就死在了太極宮神龍殿。


潯陽鹹魚


“賜死楊貴妃”和“李隆基晚年生活悽慘”沒有必然聯繫,不是楊貴妃讓李隆基幸福還是悽慘。而是“皇帝”的權力與地位讓李隆基生活如何。李隆基首先愛的是皇位,其次才是她。

(1)李隆基在“權力”與“愛情”間的選擇,已經給出他的悽慘與楊貴妃在不在沒有直接聯繫

他的晚年生活悽慘主要是“父子權力鬥爭的結果”,與楊貴妃活不活著沒有任何關係,楊貴妃活著的話,李隆基鬧不好為了自己的地位,還把楊貴妃“賣”了呢。

李隆基最“愛”的是自己的權力,而不是“女人”。雖然,白居易等人有各種描摹他們之間感情的詩詞、影視作品,但是本質上無法改變本質:在自己性命、權力面前,楊貴妃根本不算什麼。

一個圖騰再美,只有在事情沒到“必須選擇”的時候不會顯現真相。

後人對“愛”地憧憬,總喜歡漠視本質。

(2)李隆基的悽慘主要在於權力被剝奪,楊貴妃的死只是一種鋪陳而已,甚至對玄宗的“憐憫”也主要是因為肅宗幹得不行且普通人的父子情懷所致

《舊唐書·楊貴妃傳》: “初瘞時以紫褥裹之, 肌膚已壞, 而香囊仍在。內官以獻, 上皇視之悽惋, 乃令圖其形於別殿, 朝夕視之” 。

也就是:埋葬楊貴妃的時候用紫色褥子裹著埋葬,後來肌膚已經腐敗但香囊還在。所以,內官便獻上香囊,李隆基悽慘地看著,然後讓人(王文鬱)畫了楊貴妃的畫像放在別殿,白天傍晚都要去看看。

李隆基逃到四川后,肅宗稱帝成為“新君”。在此情況下,李隆基已經成為弱勢一方,回到長安後,其禁衛軍先是被解除武裝廢除,後被軟禁宮中。

作為已經在位44年的李隆基,愛妃被逼死、愛卿被殺,自己只能點頭承認逼迫的人是“忠臣”。

這對於久居皇位者是什麼打擊?同時,久掌權位、常做明星的他,更有多少悲苦?

從唐肅宗稱帝后的作為看,李亨的治國才能還不如晚年的李隆基,由此,無論當時還是後世對其評價都不高,必然影響對其評價。人們將同情的目光寄託在李隆基的身上,再加上儒家思想在民間、統治階層地傳播已經成為定局,兒子對父親如此人們也多是同情父親。


坐古談今


唐玄宗李隆基是一個真正的渣男。

唐玄宗李隆基都已經55歲,半隻腳踏進棺材了,後宮佳麗3000都不能滿足他,非要將兒媳婦楊玉環搶來給自己暖床。

安史之亂爆發後,逃命途中發生“馬嵬坡之變”,唐玄宗李隆基為了保命,毫不猶豫的拋棄楊玉環,於是楊貴妃在佛堂裡被高力士勒死。

僅僅幾天之後,太子李亨就自立為帝,唐玄宗李隆基被逼無奈當上了太上皇。

安史之亂還沒有平定,但是安祿山被殺以後,長安已經收復,李隆基回到長安,此時的他已經再也無法掌控權勢,只是一個軟禁宮中的老頭。

唐肅宗李亨為了消除隱患,將唐玄宗李隆基身邊的親信全部趕走,只留下李隆基孤苦伶仃。

“千古賢宦第一人”高力士

在歷史上留下名號的太監有很多,但是大都是遺臭萬年的角色,留有賢名的非常少,而高力士被稱為“千古賢宦第一人”,非常的不容易。

高力士深得唐玄宗李隆基的寵信,曾經說過“力士當上,我寢則穩”。作為一個太監,官至驃騎大將軍,甚至封為齊國公,非常的誇張,但是高力士並沒有辜負李隆基的寵信。

哪怕是在唐玄宗李隆基被軟禁最落魄的時候,高力士也一直忠心耿耿地追隨於他,但是被唐肅宗李亨以“潛通逆黨”的罪名流放。

高力士在得知李隆基駕崩的消息後,“北望號啕痛哭,吐血而死”,生死相隨就是如此吧。

玉真公主李持盈

玉真公主李持盈是李隆基的同母妹妹。武則天時代,玉真公主李持盈在皇宮裡面深受迫害,膽戰心驚,所以一心向往修仙求道的生活。

玉真公主,是李隆基被軟禁以後唯一陪在身邊的親人,但是無權無勢,甚至沒有婚配的玉真公主,顯然無法與唐肅宗李亨相抗衡,在唐肅宗李亨的命令下只能出居玉真觀,與李隆基同年逝世。

禁軍龍武大將軍陳玄禮

陳玄禮是唐朝名將,在李隆基登基稱帝的過程中,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是真正的從龍之臣,一生之中追隨唐玄宗李隆基長達45年,一直深受寵信。

但是在太子李亨發動馬嵬坡之變時,陳玄禮選擇了協同李亨逼迫李隆基賜死楊玉環,但是並沒有影響到他的忠心,哪怕是李隆基被軟禁後也是李隆基身邊唯一的軍事力量。

但是唐肅宗李亨最不放心的就是李隆基身邊的陳玄禮,被“勒令致仕”不久病死。

可憐的唐玄宗李隆基形單影隻,與唐肅宗李亨父子二人相繼駕崩,相差僅僅13天。

歷史公元,和大家共同分享不一樣的歷史人物。想了解歷史人物,學習歷史知識的可以關注我,感謝大家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