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藝人40年玩泥巴塑藝術人生,80萬元興建幼兒園助家鄉教育發展


甘肅省臨夏州積石山縣有個土生土長的“河州工匠”,叫常天平。他13歲開始“玩泥巴”學畫畫,是臨夏州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泥塑藝術傳承人,40多年來致力於泥塑藝術,用自己的巧手,講述著黃土高原上的歷史故事。

常天平說:在他的泥塑藝術生涯中,他借鑑了前人的傳統藝術手法,領悟名家的藝術境界,創造自我、個性的泥塑人生。他的泥塑藝術具有強烈的視覺衝擊力和豐富的視角藝術,帶有深厚的隴原鄉土氣息。

作品《東鄉洋芋》、《河州擀氈匠》、《河州花兒》、《河州木匠》、《河州面片》、《河州古建》、《東公館》、《河州刻葫蘆》、《保安刀匠》、《陶王故里》、《松鳴濤聲》、《炳靈聖蹟》等等,每一件作品都生動再現農耕文化的深厚韻味和人文情懷,以及甘肅各族群眾的精神風貌。


常天平的泥塑藝術作品追求形、神、韻的高度完美統一。隨著他在藝術上逐漸成熟,他在泥塑藝術上刻意追求神韻的藝術境界是他畢生的追求。

對於泥塑藝術作品,常天平認為外形應該是神采奕奕,通過誇張和創意獲得藝術最大限度的展示,從而創作出具有觀賞價值和收藏價值更高的藝術作品。

《豐收場系列》《河州秧歌系列》都是常天平的泥塑代表作品,2014年,他的泥塑作品在第四節敦煌行•絲綢之路國際旅遊節展銷會上榮獲銅獎;2016年12月,在第十二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會冬季工藝美術精品展上,他的《中華工匠》獲得“中國工藝美術百花獎”;

多年來,常天平潛心鑽研藝術創作,不斷創作出優秀的藝術作品展現家鄉風貌,謳歌家鄉人民,但他更用實際行動,為他熱愛的家鄉做貢獻,2003年,他投資80多萬元,在家鄉積石山縣興建了一所幼兒園,為幼兒教育事業盡了自己的一份微薄的力量。

一個真正的藝術家,一個真正的大國工匠,常天平說,泥塑是他一生的追求、生命和靈魂!

圖為常天平的栩栩如生的泥塑作品。任圖世行 報道攝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