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系公司淨利佔比接近九成

國內A股上市公司和新三板掛牌公司2018年年報已披露完畢。近日,

記者對國內上市券商、控股或參股期貨公司的上市公司、新三板掛牌期貨公司以及內地在港上市期貨公司的2018年年度報告相關數據進行彙總,有65家期貨公司亮出2018年成績單,合計淨利潤54.91億元。在這65家期貨公司中,有19家期貨公司去年淨利潤超過1億元,其中有17家公司為券商背景期貨公司,去年合計淨利潤超過40億元。

總體來看,行業頭部的期貨公司經營相對穩定,淨利潤增速雖有所減緩甚至小幅負增長,但絕對額依然遙遙領先,中小型期貨公司經營波動較大,多數公司表現較差。

券商背景公司合計淨利近48億元

根據中期協公佈的數據,2018年全國期貨市場累計成交量約30.29億手,累計成交額約210.82萬億元,同比分別下降1.54%和增長12.20%。

受宏觀大環境及行業生態變化的影響,上述65家期貨公司中,有不少期貨公司的營收和淨利潤出現了下滑。不過,也有一些期貨公司逆勢增長,如銀河期貨、申銀萬國期貨、光大期貨、國投安信期貨等公司,2018年淨利潤增幅均超過10%。渤海期貨去年淨利潤增幅達123.24%。

永安期貨依然處在行業頭部位置。2018年,該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59億元,同比增長64.33%,淨利潤8.89億元,同比增長0.15%,淨利潤連續7年增長。

記者不完全統計,在這65家期貨公司中,共有40家券商背景期貨公司,去年合計淨利潤47.95億元,占上述65家期貨公司合計淨利潤的87.32%。

有8家期貨公司淨利潤超過2億元,均為券商背景期貨公司。除永安期貨外,排名第二位的是中信期貨,淨利潤為4.04億元。之後的國泰君安期貨、海通期貨淨利潤分別為3.33億和3.30億元。銀河期貨、申銀萬國期貨、華泰期貨和光大期貨淨利潤分別為2.55億、2.17億、2.06億和2.03億元。

此外,國投安信期貨、中信建投(601066)期貨、招商期貨、浙商期貨、廣發期貨、方正中期期貨、魯證期貨、東證期貨和渤海期貨淨利潤也都超過了1億元。宏源期貨、興證期貨、格林大華期貨、長江期貨淨利潤均超過8000萬元。

部分期貨公司尤其是中小期貨公司去年經營指標下滑與傳統經紀業務收入下滑有著密切關係。從新三板掛牌期貨公司的情況看,經紀業務收入下滑的期貨公司佔近半數,最大降幅超過30%。對於去年經紀業務收入下滑的原因,有公司稱是市場競爭加劇造成的。

值得一提是,雖然經紀業務仍是大多數期貨公司的主要收入來源,但一些期貨公司的營收結構已經發生質的變化,經紀業務手續費收入佔營收的比重持續下降。

資管業務蓄勢待發

去年資管新規正式落地,期貨公司資管也經歷了重塑的過程。中基協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年底,期貨公司及其子公司資產管理業務規模1249億元,較2017年年底減少近一半。

之前在資管業務上表現搶眼的天風期貨,資管業務收入已連續兩年下滑。去年,天風期貨資管業務收入同比下降42.52%。該公司稱,一方面源於資管行業監管政策陸續出臺,限制了部分既往業務的拓展;另一方面,資管產品增值稅的實施也在一定程度導致管理規模持續下降,部分產品費率也有所下調。

在期貨資管業務規模縮減的背景下,期貨公司資管業務收入下滑並不罕見。在新三板掛牌的期貨公司中,包括永安期貨、海通期貨、廣州期貨等在內的多家公司均出現資管收入下滑的情況。

據記者瞭解,也有一些期貨公司提前主動適應新規,通過多方面的投入,資管業務收入出現了明顯增長。弘業期貨2018年資管業務收入597萬元,同比增長168.39%。該公司稱,2018年公司進一步優化資產管理中心設置,主動適應資管新規,謀求新的發展機遇,一是與國有大型銀行、證券公司等大型金融機構合作取得新突破;二是增加包括資產支持證券等在內的固收產品投資;三是以增強主動管理能力、擴大主動管理規模為方向,創新設計“固收+”主動管理產品模式,並推動相關產品落地。繼2017年大幅增長後,邁科期貨資管業務收入2018年再增長近一倍,為1775萬元。

對於今年的期貨資管業務,不少期貨公司表示,在當前政策的引導下,期貨資管行業將實現從“逐量”到“提質”的轉變,期貨資管有望通過展現自身獨有優勢,在新的起跑線上實現突破。

風險管理業務成部分公司營收主要貢獻者

風險管理業務依然是期貨公司2018年經營少有的亮點。不少期貨公司2018年營收大幅增長得益於旗下風險管理公司業務收入的大幅增長。

渤海期貨是去年淨利潤超億元陣營中的新面孔。該公司去年營業收入為41.71億元,同比增長107.63%;淨利潤1.09億元,同比增長123.24%,淨利潤增幅在上述65家期貨公司中排名第一。該公司的全資子公司渤海融盛資本管理有限公司去年實現營業收入36.59億元,同比增長101%;實現淨利潤7764.13萬元,同比增長219%。

永安期貨去年其他業務收入137.48億元,同比增長80.85%,佔營業收入的比例高達86.38%。永安期貨稱,其他業務收入大幅增長主要系永安資本等子公司現貨業務規模擴大。

有關數據顯示,2018年,風險管理公司業務收入增長逾三成,為1132.46億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