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時代,如何利用好這個先進工具

一大早,下樓辦事時在電梯口處遇著一位年紀60歲上下、西裝革履的“業務員”問我:你們這兒公司比較少吧?

我一愣,笑著指了指身後一排排的宣傳海報,他有些輕蔑的說道“都是些什麼公司?太不著調了!”

很快,他又帶著隱隱約約的怒意向我吐槽“現在這些公司太不靠譜了!可能今天約你見面,明天公司就跑路了!太沒有安全感了!”接著他搖頭擺手的一陣嘆息。

“所以說啊,現在的這個網絡啊,真的是太害人了!”出了電梯廳的他邊向我揮手告別邊自言自語。

一路上和他簡單的聊著,大約也知道了他的情況,聽到這話時,便順口答了一句:這現象也很正常!關鍵是我們自己要有一套評判標準!

各位企業家朋友是否也有過這樣的經歷呢?是否也曾被互聯網“害得不清”呢?

不管是否真的遇到,雲量師覺得,這問題還是出在自己身上。

一、為什麼會“坑你”?

1、沒有正確的評判標準

2、忽略本質,急於求成

3、用錯誤的方式對待

說實在話,現在90%的人都生活在互聯網世界中,估計只有10%的人是處於清醒的狀態。

這10%的人就是那些國內互聯網的原生接入者,和藉助互聯網發展的如魚得水的後來者,比如說馬雲,馬化騰、李彥宏等人。

雖然只有10 %的人清晰,但這也足以說明,互聯網世界不是雜亂無章、沒有規律可循、摸不著邊際的,只是大部分人缺乏正確評判互聯網的標準。

這也就是為什麼大部分人都生活在同一個互聯網世界,但就是看不懂也看不清這個世界的方向在哪兒一樣。

正如“成功的路上並不擁擠,只是堅持的人很少”一樣,成功路上追逐的人群數不勝數,但是按照成功標準而成功的人確實寥寥。

其實在互聯網的世界中,這句至理名言依然通用。互聯網上追逐的人很多,但是真正能成為互聯網人的也很稀少。但這並不能妨礙我們追逐的腳步。

在追逐的過程中,一定會遇到很多困難、陷阱、誘惑和迷茫,往往這個時候,就是人最脆弱的時候,如果沒能堅守住,就很容易踏上急於求成的路,忽略了互聯網的本質。

說白了,互聯網的本質到底是什麼,就是一個可以提升我們生產、工作效率的工具,只能被人所用,不然毫無價值。

任何新工具的出現,都是一場效率和效益革命。

舉個例子,互聯網這個新工具就是蟹。總會有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可能還順便取得非常可觀的收益。

結果當大家一哄而上時,這中間就出了很多問題。

螃蟹一開始就一隻,一個人吃剛剛好。人多了,就只能分著吃。

那可能有的人吃的是蟹腿、有的人吃的是蟹鉗,有的人吃的是蟹黃,也有的人吃的是蟹殼。不一樣的蟹,味道怎麼會一樣呢?

如果想得到完整的蟹,不同的人需求又不一樣。

有的人只想品嚐一下,自己烹飪或直接下館子,有的人想賣蟹營生,得學會怎麼養蟹吧?或者找到會養蟹的人合夥吧?諸如此類。

在這個過程中,需求被滿足的程度肯定有好有壞,那是因為每個人想要達到目的的方法都不一樣,遇到困難的處理方式也各不相同。

結果不好的人,會出現兩種情況。

一種情況可能就會覺得這蟹既不好吃又不好養,還不賠錢,真是隻騙人的蟹,可能從此以後與蟹絕緣。

另外一種情況是會一直都覺得蟹是好東西,但總是沒辦法改變現狀,結果越來越沒信心,錢投了一大把,實在扛不住這無底洞,最後被逼無奈只能選擇放棄。

結果好的人,也會出現兩種情況。

一種情況就會覺得這蟹真是太美味、太好養、太賺錢了!越來越喜歡這蟹,拼命探尋最優蟹的路徑和方法,結果越來越好。

另外一種情況就是覺得蟹是好東西,在尋求蟹的路上結果會日趨穩定在某一個水平,總是無法突破找到最優蟹的局面。

在企業藉助互聯網經營的過程中,大家可以仔細想一下,是不是也會出現這四種情況呢?

其實出現以上四種情況,是比較常見的,還有其他的一些特殊情況,就不一一贅述。

除了結果越來越好的那種情況外,其他三種情況多是因為我們在用錯誤的方式探索、使用互聯網。

二、真相

1、雙刃劍

2、提升效率和效益

3、降低成本

4、互聯互通

5、打破時間、空間

……

實際上,互聯網確實是一把雙刃劍。雲量師覺得,互聯網的優勢一定是大於劣勢的。關鍵在於使用互聯網的人的發心。

互聯網進入中國,也不過短短三十幾年的時間,還有很多優勢是在不斷的探索之中。

而且基於優勢大於劣勢這個觀點,相信大家都有目共睹過。否則,將不會有今天的阿里帝國、騰訊版圖、百度引擎等企業的出現。

當然它有被使壞的時候,但原因到底是什麼,大家也都很是明瞭。

究其本質互聯網也只是人類進步過程中又一神秘加速器,關鍵看我們如何瞭解、探索,用正確的方式打開它、使用它,真正發揮它的無窮價值。

我們既不能撿了籽麻丟了西瓜,也不能只顧西瓜看不見芝麻。互聯網有它的優勢,也需要我們警惕它的弊端。

各位覺得呢?

三、如何避免被網絡“坑”?

把自己當成參與者去擁抱這個時代!用更高遠的格局,重新審視這個時代!

再回到剛才說吃螃蟹的例子。

實際上,現在大部分人都挺羨慕能第一個吃到螃蟹的人。這也就是互聯網中常說的:先入和後入,區別是很大的。

對於互聯網發展初期的企業來說,先入確實搶佔了很多得天獨厚的優勢。

可是我們也必須要認清現實,如今的互聯網日趨成熟,不管互聯網是先入還是後入,影響都不會太大。

互聯網有個非常明顯的特點:門檻低。

它並沒有對任何人設限,關鍵在於你是否選擇進入。

但是選擇“抵制”一定會是非常不明智的做法,因為這是大勢所趨。

古往今來,大家會發現,逆勢一開始是很與眾不同,但最終又能抗爭到幾時?不還是被大勢捲入滾滾洪流中淹沒一切。

與其搖頭嘆息自我設限,不如來一場“與天鬥與地鬥”的其樂無窮。

何況只是與一個小小的時代工具周旋,難不成還得向一個工具低頭?

心態調整好了,必須要落到實處。

企業是否要藉助互聯網,這需要根據自己企業的目標,先建立一套正確的評判標準,接著在實踐的過程中,調整好互聯網的學習探索心態,去坦誠接納互聯網給我們帶來的結果。

只有先進入,才能有機會找到真正的答案。

大家都知道任何事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何況還是自己不太熟悉的領域。說不定就是另外一桶金呢?

結 語

這個時代,互聯網沉默不語,卻給了我們更多發聲的機會。

不管你用不用,互聯網就在那兒,不來不去,不悲不喜。

一開始雲量師也覺得互聯網已經是個過氣的話題,如今看來,並不是。看不見、聽不到,並不能代表不存在。

而作為企業,不去、不用,不懂,究竟能扛多久呢?

正如洪量老師常說:這個世界上沒有天才,所謂的天才只不過是掌握了其背後的一些要領秘訣罷了

互聯網時代,如何利用好這個先進工具

互聯網之所以能被那10%的人玩得好,並不是他們天生就是懂互聯網的人,只是因為他們掌握到了其中的秘訣。

而這個秘訣也並不是什麼天文數字,外星文,讓人頭暈眼花看不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