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自由的名義,我讚美孤獨

孤獨是人本真的狀態,是人終極的狀態。

無論人身邊有多少親人、愛人、朋友,他實際上是孤獨的;無論人的生活中有多少親情、愛情和友情,他的內心必定還是孤獨的。人是孤身一人來到人世的,也將孤身一人面對死亡。這種孤獨存在的一個證據就是疼痛:當你疼痛時,別人無法感同身受,只能自己一人獨自忍受,體會,面對。

孤獨是美的,不是醜的。人們嫌惡孤獨,總是身不由己地想躲到人群當中去。在人群中生活,可以使存在的荒謬感不那麼尖銳,其區別有如一個人有皮膚和沒有皮膚。人群就像人的皮膚,有了皮膚,人就不會感覺到疼痛。而一個孤獨的人就像一個沒有皮膚的人,一陣微風都可以給他帶來刺痛,這微風的名字就叫做存在。獨自一人面對廣袤的宇宙和美好的人生,孤獨可以是美的,而不是醜的。

孤獨是強大的,不是孱弱的。幾乎所有的大思想家大文學家都是孤獨的,從尼采、叔本華到卡夫卡、梭羅。他們的內心強大到不須陪伴,像一棵根深葉茂的大樹,穩穩地挺立,深深地紮根於大地,不會因為一陣強風而倒下,也不懼風雨雷電。只有擺脫了所有俗世的糾纏,思想之蠶才能破繭而出;只有扯脫了所有人際關係的牽絆,獨自的沉思才有可能。而在這個世界上,並沒有多少人有這樣的機會,並沒有多少人的內心能夠強大到這個程度。

孤獨是快樂的,不是痛苦的。煢煢孑立,形影相弔,在人們心目中總是一幅悽慘的景象。但是如果能達到簡單的身體舒適精神愉悅的狀態,獨自一人也可以是快樂的,而並不必然是痛苦的。一個人吃飯睡覺也可以是快樂的,並不一定是痛苦的;一個人聽音樂、讀書、看電影更不會比跟他人一起做這些事更不快樂;尤其是寫作,那根本就只能是一人來做,一人獨享,身邊有人反倒會大受打擾。叔本華為噪音跟人打架的事情早就是膾炙人口的典故。

孤獨是自由的,不是束縛、囚禁和壓抑。只要有人際關係的牽絆,無論是親情、友情還是愛情,人就是不自由的,要受到種種的束縛和壓抑。比如為孩子犧牲自己的時間,為朋友做自己不願做的事,為愛人壓抑其他的情感。所以,只有孤獨的狀態才是真正自由的狀態,人可以獨自去哭,去笑,去痛苦,去歡樂;只有孤獨的人才能真正做到無拘無束,隨心所欲。人的肉身和精神總是趨向於自由,不願受到束縛和壓抑,而只有孤獨的心才能自由飛翔。

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

以自由的名義,我讚美孤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