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給“PPT造車”的時間不多了


最近一週,全球汽車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黃浦江畔,一年一度的上海車展正在這裡上演。這是全球汽車界的盛事,傳統豪強秀實力,造車新貴異軍突起。

今年大家議論的一大焦點,就是誰來代表國產電動汽車,對抗強勢闖入的特斯拉?


作 者:五月花

來 源:正和島(ID:zhenghedao)


毫無疑問,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萬億級別的市場規模,誘惑力實在太大。

對全球車企來說,中國市場的重要性,怎麼說也不為過。

所以,每一年的上海車展,國內外的汽車品牌不吝投入重金,發佈新品牌,展示新技術,共同締造一場汽車界的豪門盛宴。


上海車展,電動汽車混戰的縮影

今年的車展,智能電動汽車成為大家談論的一大焦點。背後的原因,不難理解,智能化、電動化是全球汽車業公認的趨勢,近幾年搶盡風頭的特斯拉,就是這股新風向的誕生物。

而中國,當之無愧是這股風向的前沿陣地。去年全球賣出的200萬輛電動汽車,中國佔了一半。特斯拉的上海工廠佈局,以及國內如雨後春筍般湧現的近50家造車新勢力,告訴我們,電動汽車這條看似藍海的賽道上,其實已經擠滿了競賽者。

留給“PPT造車”的時間不多了

特斯拉、蔚來、天際汽車……等品牌都來了,熱鬧擁擠的上海車展是一個縮影,我們可以從中窺探電動汽車競爭的慘烈。

其中有沒有泡沫?當然有,幾乎每個風口產業在中國都少不了經歷泡沫化的階段,但同樣無可避免的,很快就有一個擠泡沫的過程,用戶逐步集中在頭部陣營,PPT造車的空想家們遲早要銷聲匿跡。

外來的特斯拉實力不凡,國內群雄而起的造車新勢力,誰能成為倖存者,並笑到最後?


誰來挑戰特斯拉

有人問:未來中國的智能電動汽車市場,會不會是特斯拉的天下?4、5年前,當特斯拉一枝獨秀的時候,可能很多人會回答“會”,論科研實力、電池開發、外觀設計,特斯拉太強大了,強力碾壓競品。

不過,當你把視角切換到2019年的上海車展,也許就不會那麼悲觀——中國本土的智能電動汽車,已經具備與特斯拉一較高低的實力,甚至在一些核心指標,開始超越特斯拉。

業界頗有共識的是,特斯拉的確在續航里程方面有突出優勢。不過,憑藉在窗口期的技術積累以及傳統車企的人才輸出,新造車已經擁有底氣與特斯拉叫板。

以天際ME7為代表,其續航里程與智能配置媲美特斯拉。作為iMA架構的首款產品,ME7搭載效率高達98%的博世最新一代扁銅線永磁同步電機,意味著同等度數的電量擁有更長的續航里程。

天際汽車ME7等速60公里每小時的前提下,最大續航里程可以達到700公里,綜合續航里程500公里。在純電動車當中是比較出色的成績

留給“PPT造車”的時間不多了

續航能力之外,國內電動汽車的“智能系統”如今也有後來居上的態勢。

車載人工智能系統,為什麼對電動汽車如此重要?這是因為,電動汽車比傳統汽車要處理更海量的數據,可以讓行駛變得更安全、更舒適,而且擁抱電動汽車的多為年輕一代,他們伴隨互聯網長大,天生對高智能的產品易產生好感。

2015年,特斯拉正式啟用了一款駕駛輔助系統Autopilot,並開始利用影子模式功能,收集大量真實的路況數據;2016年特斯拉發佈Autopliot2.0,稱其可以實現常見道路的全自動駕駛,包括Model 3車型都可以搭載,彼時,科技圈與汽車圈為之譁然。

這兩年,國產的電動汽車也開發了自己的車載智能系統,這是一場看不見的人工智能戰。比如,蔚來ES8開發了人工智能系統NOMI和自動輔助駕駛系統NIO Pilot、天際汽車的iMA(intelligentModular Architecture的首字母縮寫)架構。

當2017年蔚來ES8全球首裝Mobileye EyeQ4自動駕駛芯片,計算能力較上一代提升8倍時,特斯拉已經感受到追趕的壓力。

而天際汽車的iMA架構,區別於傳統物理性平臺,在設計之初就被賦予了軟硬件結合和多層架構協同的屬性,聚合了整車、IT、互聯網等領域前瞻技術,自下而上由網絡架構、硬件、驅動層、應用層及雲端5個層次組成,其實時成長性、高度集成化和高度智能化達到了非常高的水平,稱之為“中國智能電動汽車第一架構”也不為過。

iMA是車聯網功能的技術支撐,車聯網功能是iMA在實際用車體驗中的表現。我們知道,其實中國車企從來不乏創新能力,但其創新往往侷限於應用層面的某個細節,比如更精準的語音指令、更先進的導航系統,而天際ME7獨創的這套iMA架構,屬於基礎設施層面的創新,它意味著智能互聯繫統的脫胎換骨。

他就像一個全新大腦,一邊讀懂車主,另一邊讀懂車身,從而實現最人性化的駕駛體驗。

在車展現場,天際ME7的智能互聯功能就讓體驗者大呼驚喜:

打開車門,車內5個大屏,連接星空環繞氛圍燈,彷彿置身璀璨銀河中浪漫並富有科技感,呼叫AI精靈“小天”:“播放音樂”,即可迅速響應飄出熟悉的旋律,也能通過“開啟天窗”等語音,實現對汽車功能的控制。

現場記者親身試驗5屏互聯功能,天際汽車ME7的5個大屏幕,相互獨立又可共通互聯,屏幕上選擇的視頻、音樂、地址等,能與其他屏幕實時分享。強大的iMA架構,讓電動車變成一臺移動的多屏Iphone。

電動汽車戰不僅是科技硬核戰,更是數據戰。誰家的車載智能系統更強大,誰就能更好服務消費者。特斯拉的領先優勢,正在逐步被蔚來汽車和天際汽車領銜的“中國軍團”縮小。


第一陣營浮現:TTW

無論是電池硬件還是智能軟件,國內造車新勢力中的領頭羊,已經拿出硬核產品對標特斯拉。以至於智能電動汽車市場上開始出現“TTW”(T即特斯拉、T即天際汽車、W即蔚來汽車)的討論,特斯拉Model3、天際ME7和蔚來ES8這三款車型,或有望在未來2、3年主宰中國市場。

仔細盤點一下這個TTW陣營,你會發現相當有意思。他們有很多共同點:炫酷的外觀、續航能力都超過500公里、車載智能系統的計算能力數倍於市場平均水平、主打中高端市場。

當然,還有一點,它們希望自己對車主來說,不僅僅是一輛電動汽車,而是出行生活的貼心服務商。

未來的電動汽車公司,不僅是製造業公司,更是互聯網公司;他們要從車本身的買賣當中賺錢,更要在出行生活中提供全週期服務。汽車即場景,場景即需求,這才是電動汽車企業的未來商業模式。

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使得三百六十行的商業模式遭到顛覆,一個共同的演變趨勢,就是原來單純賣產品,傾向一錘子買賣,現在是“產品+服務”並重,體驗變得前所未有的重要,從電視、手機,到汽車,無不如此。

在服務及顛覆傳統汽車商業模式這一點上,特斯拉遠比不上蔚來汽車與天際汽車,而相比之下,蔚來8人服務1人的模式或許噱頭更大,落地不足,可持續發展性也值得質疑。

留給“PPT造車”的時間不多了

在這方面,天際汽車打造了一套暢行“365”全場景服務體系,成功打造了從購車到擁車的服務閉環。

3指的是由天際中心、安心工場、速捷驛站構成的3大服務生活空間;

6指的是城市創客,保險理賠,充電服務,維修保養,出行服務,優選生活6方面的服務合作伙伴;

5指的是一鍵上門服務、驛站取送車服務等5大服務解決方案。

常常讓電動汽車主頭痛的充電問題,在天際ME7的充電解決工具箱裡,有便攜充電、私樁配套、私樁共享、移動補電等10種解決方案,並規劃100座快充充電站、1000臺移動服務車、10000根專屬充電樁及100000+公共充電資源。以後,給汽車充電可隨時隨地進行,就像給手機充電一樣方便。

解決了續航和充電問題,越來越多車主開始對天際ME7產生興趣。本次天際ME7在上海車展上共推出天際ME7尊崇始發版、不帶後排娛樂系統的尊崇始發版兩種版本,其補貼前預售價分別為38.18萬元和36.68萬元(含3年暢行權益),可以看出,其瞄準的是中高端市場

天際ME7還對外公佈了“終身質量擔保、三年免費暢行”的全方位服務。其中共包括:

3年免費保險、3年免費無限公共充電、3年免費保養、3年免費維修、終身免費道路救援、終身免費流量、免費贈送充電樁、限量版訂製套裝等8項極致服務。

有業內人士估計,僅僅是這8項服務,價值不低於10萬元。這麼一算,38.18萬的補貼前預售價,性價比其實很高。

天際汽車打造的這套全場景服務體系從創客、保險理賠到充電、保養,幾乎把出行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囊括進去了,其中蘊藏著巨大的需求和巨大的商機。

天際汽車董事長兼CEO張海亮博士意識到移動互聯網對汽車業商業模式的改變。他說:“移動互聯網將對整個汽車產業鏈進行重塑。企業也可以用最低成本的方式,和用戶進行最直接的交流,將來汽車行業競爭的,一定是用戶體驗,是和用戶關係的緊密度。”

留給“PPT造車”的時間不多了

2019,電動汽車品牌的大考之年

2019年,一定是國內電動汽車重新洗牌的一年,也有人說,這是“大考之年”。因為,企業紛紛面臨交貨的挑戰,而無法量產,正是電動汽車普遍的阿基琉斯之踵。換個角度,誰能捷足先登實現量產,自然能搶佔先機。

現在所有企業裡面,特斯拉的量產能力是最強的,去年8月,特斯拉第10萬輛Model3已經下線,其上海工廠也計劃在2019年進行試產,明年實現量產。說實話,留給中國造車新勢力的時間不多了。

而國內電動汽車企業中,目前製造能力最強的要數蔚來,截止2019年第一季度,蔚來已經實現量產車交付15337輛。

天際汽車是新造車勢力裡最早實現交付的企業,如今啟動預售的天際ME7,已是即將交付的第二款車型,預計明年第一季度將實現交車。

天際汽車董事長兼CEO張海亮、首席技術官牛勝福、首席營銷官向東平、首席人事官金迪、首席財務官陳曉斌、首席製造官劉巖,無不都是在上汽大眾擁有20年以上管理經驗的老炮,並經歷過一款車型從無到有的全流程。所以,對於交付環節,他們駕輕就熟,比純互聯網人跨界造車當然更靠譜。

而且,天際汽車創新地打造一條高效的研發生產線。我們知道,傳統汽車產業的研發和製造是分不同地方進行的,而天際汽車的營銷和技術、研發都在開放的辦公場地,“一百多畝地的大廠房,下面的一樓全部都是試製、實驗、造型各方面的設備,而在二樓和三樓搭起鋼平臺,作公司辦公室。”就像當下的互聯網企業那樣,打破部門分界,大大加快從設計到製造的速度。

這是最好的時代,這也是最壞的時代。

對於電動汽車企業來說,未嘗不是如此。每年超過50%的市場增幅,機會無限,極其誘人;外來巨頭已經強勢闖入, “智能電動汽車新三強”TTW開始發力,進入門檻越來越高,競爭越來越慘烈。

4月的上海車展,人山人海,智能電動汽車的中國戰局,下半場剛剛打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