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隻股票你非常看好,但錯過了買點,你是選擇放棄還是追買?

淡淡禪風


如何清晰的判斷出個股的買點是我們做票的重中之重!

一般來說,每一輪強勢調整中都孕育著新一輪行情的機遇,調整行情中我們最好的選擇是靜等大盤和個股都調整結束時,精選個股,抄底買入。這時,判斷大盤和個股是否見底,是決定我們是否抄底,或著是幾層倉位抄底的重要依據。至於股價是否調整結束,重點還是要從量、價、時間三個角度進行研判。

對於個股的量,價,時間你覺得自己把握不了, 這裡推薦你用直觀的指標看個股

毫無疑問,指標的存在給我們看盤帶給了我們很多方法,讓我們更好更快的找到操作點位, 也更加讓我們在實戰中運用出來。

共振抄底幅圖指標

好的牛股總是在多週期上顯示出同步向上趨勢,多週期同步向上的牛股也更具備著更大的爆發力。在我們實際運用中當15日,30日,60日,均線在高位某一點匯聚的時候共振就會發生,表現在個股中就是巨大的下行震盪,而在低位形成共振時,特別是呈現銳角折返時,就是個股發生反轉,爆發向上的時機。

具體操作上:

一:周線看趨勢,日線做波段。日線做波段,60分鐘做短差。用波段線只做機會最多, 安全性最高,獲利最大化的波段。

二:上漲波段代表大趨勢處於反轉向上。

(上圖是手機版本的共振抄底,利用日線周線判斷出個股的一個進場點位, 電腦端同樣適用。)

喜歡用指標看盤的朋友歡迎留言“共振抄底”領取源碼!


策略黑人


如果一隻股票你非常看好,但錯過了買點,如果追的話,就可能被套,如果放棄的話就可能踏空,絕不放棄,本人會把這隻有價值的股票納如自選,長期觀察:

1,股市中能夠有目的的耐心等待是最高境界,勝過一切技術分析!

因為散戶沒有資金優勢,沒有信息優勢,有的就是時間,再好的股票,也不可能一直漲下去,總有回調的時候,隨著大勢回落,那個我們期待的價格終將會出現,就看那個時候我們的錢還在不在,這很重要!

2,一家有價值的高成長公司,值得耐心等待:


A股中有三千多家股票,值得我們耐心等待的公司並不是很多,最多也就一百多家,所以發現有潛力的好公司,就不要輕言放棄,耐心等待,總是有介入的機會,比如茅臺,伊利,雙匯,片子癀,格力,恆瑞,只要你能夠耐心等待,都有機會跟隨這些優秀的企業一起成長,穿越牛熊,成就傳奇!

3,不為概念炒作動心,專心價值投資,複利成就偉大

A股市場長期以來形成的惡習,概念橫行,最終都是一地雞毛,從雄安到工業大麻,無一例外,運氣好的可能暫時獲利,終究還是一場空,只有那些能夠堅守價值發現的價值投資者,能夠用複利的銳器,在龜兔賽跑中笑到最後,成就一個又一個投資經典!

所以一旦發現有價值的公司,不要輕言放棄,這是本人回答,希望您滿意!


天天說股20年


這個問題很簡單,錯過了就是錯過了,你直接選擇放棄。

如果一隻股票你非常看好,但你由於各種原因錯過了買點,那麼其實這支股票在你的交易系統中已經成為了一隻“壞”股票,因為無論隨後它的走勢有多麼的強勁,甚至開啟主升浪行情,但對你來說都已經失去了介入的機會,而且如果你追高買入的話,很有可能違揹你的交易系統和原則,會打亂你的交易節奏,最後這筆交易能不能夠成功,需要打上大大的問號。



你之所以能夠提出這樣的問題,無外乎有這樣一個內在邏輯:這支股票雖然錯過了我認為最好的買點,但是如果追著買入的話,也可能獲得很大的收益。

我不否認這種情況在A股市場的交易上有很多,有一些股票在第1個漲停之後,會出現連續性的漲停,即便是你錯過第1個漲停板,你也可以在第二,甚至第三漲停板追高買入,並且獲利的空間也比較大。

但這是事實性的描述,不代表交易系統。從交易的角度來講,如果你認為在拐點應該介入,但由於各種原因,你並沒有進行操作,這支股票強勢拉昇,甚至漲停,你錯過了最佳的買點,如果你在第2個漲停板買入,這其實是兩筆交易。

在第1個點位買入是左側交易,第2個漲停板買入時右側交易,兩種交易思路完全不同,雖然可能最終的獲利上僅僅相差10%,但交易思維是天差地別。

如果你想在A股市場上穩定生存,必須讓你的交易系統處於非常穩定的狀態,讓自己儘量成為機械執行交易紀律的執行者。如果這種追高買入給你的收益暗示越多,你會越模糊你原本的交易系統,你會自然而然的認為,即使是追高交易也沒有什麼問題,從而習慣了這種追高買入的交易,但這種交易是存在著極大的風險的,一旦市場環境和個股狀態發生變化,你虧損被套的概率非常高,這樣會對你的交易信心打擊非常大,從而影響你隨後的交易。

一旦錯過,那麼這支股票就不屬於你,放棄它,把它從自選股中刪除,去尋找下一個自己認為非常好的股票,精準的把握買點,繼續自己的交易。


小散李大鵬


如果一隻股票,你非常看好,但錯過了買點,要不要追,有以下幾點來判斷:
一隻你非常看好的股票,如果你認為未來非常有潛力,至少未來還有30%以上的空間,才能去追,如果你自己都無法判斷其未來潛力,那麼追漲就是盲目的,9次成功追漲,一次追漲失敗就會讓你損失慘重。

你對這個股票的把握程度決定了你要不要追漲,投資就是要在大概率事件上才能下注。確定要追漲之後,還要看有沒有買點?

如果這隻股票,只是一個短期的炒作,無太大亮點,也沒有太好的買點,錯過就錯過了,無需遺憾。

如果這隻股票是個中期的炒作熱點或者主升浪,那麼此股票必然不只有一個買點,你首先需要判斷,你錯過的是第幾個買點,後面還有沒有買點。 耐心等待下一次買點出現,中線的大牛股一般都不止一個買點。

中線牛股的幾個買點淺談:
低位蓄勢盤整,突破盤整區域或者前期重要壓力位時,突破時就是第一個買點;突破重要壓力位,在壓力位附近盤整或者回抽確認前期整理平臺時,是第二個買點; 回抽確認後,二次突破前期漲停位高點時,為第三次買點。

一箇中線大牛股一般都有這三個買點,快速上漲的牛股,三個買點的間隔期比較短,大資金運作的長牛股,這幾個買點,間隔長一些。

另外這三個買點,都要有嚴格的止損紀律,因為做此類股票,趨勢是最重要的,不會止損的人,是不適合此類股票操作的。


現楊說財經


如果非常看好,但是錯過了買點,其實有兩種思路:

1、一旦個股開始進入主升浪,決對不是一兩個漲停能結束的,如果是連板的股票,第二個板通常比第一個要安全,如果是連續陽線拉昇的話,中間買哪一天都是可以的,這種情況我建議可以追。如果追完之後反而下跌,那是你看錯了股票,沒關係,等下一波再說。

舉一個我操作的股票例子給你看。



可以看到,第一次發現股票進入上升趨勢開始買入,持有一段時間後大概十個點收益,突然一天暴跌超過5%,嚇跑了,只剩下兩三個點盈利。誰知道賣出第二天就漲停,後悔也來不及了。

等了一週後發現能繼續保持上升趨勢,繼續發現買點買入,此後一直沒出啥問題,進入主升浪,一波大概百分之六十左右的上漲,隨後在跌破五日線次日沒有收回的時候減半倉鎖定利潤。

回調之後沒有繼續下跌,遊資介入,又是一波同樣的漲幅,在放天量反覆打開的那天清倉,沒有吃到最後一個漲停,但是也因此沒有吃到後續的跌停,利潤翻倍了,算是一波很成功的操作。

所以我的觀點是,不要因為一張股票漲的多而放棄他,買點之上同樣可以介入。完全不要考慮你能買到最低點和賣到最高點,吃到中段其實才是比較容易操作的。

2、一隻股票在拉昇過程中,通常會出現不止一個買點,錯過了買點一還有買點二買點三,通常買點一不是最可靠的,買點二才是。所以看好一隻股票,完全不用擔心錯過了一個買點,後面還有位置更佳的買點。

舉例以前的妖股特力A。



在特力A那波強勢妖氣沖天的走勢中,如果按照五日線和十日線金叉死叉來判斷,至少出現三個買點和三個賣點,前兩個賣點都翻一倍不止,第三個也超過50%,所以不用擔心錯過某一個買點。

主力在拉昇過程中會經常會回調來洗掉一些獲利籌碼,提高散戶持倉的平均成本來減少後續拉昇過程中的拋壓,每次回調都能出現買點,因此錯過某一個賣點以後不要灰心,自己觀察,等待後續的買點出現,不要因為少賺了十個點而錯過後面的大行情。


低調不隨波逐流


其實你這個提問是考驗一個股民投資者的情緒問題,看好的股票錯過了賣掉,是選擇放棄還是追漲?

當很多散戶投資者遇到這種情況,相信大部分散戶會選擇追漲,總以為要錯過幾個億的收益,越漲越要追,認為股票還會持續上漲。

但部分理智的散戶,一些老股民情緒穩定,不受個股漲跌影響的散戶會選擇放棄;因為這種散戶知道股市永遠都有機會,錯過一個買點還有其他更好的買點出現,而盲目追漲是風險太大,所以選擇放棄。

而假如我遇到這種情況,自己看好的股票錯過了買點,我肯定不會去追漲,選擇觀望為好,觀望一段時間之後再作出最終的決定還有沒有參與價值,如果有參與價值會等待第二個買點機會,如果漲太高沒有投資價值了就會選擇放棄。

我要給自己一個定位,這隻股票是短中長期看好,根據週期不同會做出不同的操作。

假如我長期看好這票,我不追漲也不放棄,我會等待第二個買點,畢竟長線買點很多,不在乎短暫性的第一個買點,我會等回調之後在逢低低吸,也不會追漲。

假如我中期看好這票,中期看好的票相信都是波段式的拉昇,每上漲到一個波段之時都會進行回調,所以我同樣等待波段回調的機會在介入,不會追漲,也不會放棄,而是選擇觀望。

假如我短期看好這票,就看錯過買點之後的拉昇幅度,如果一口氣上漲已經超過了我的短期目標價格,我會選擇放棄,另外再度選其他目標股,股市不怕沒好股。

綜合以上分析,我遇到這種情況,自己看好的股票既然錯過了,我首先肯定肯定的是不會去追漲,但是至於會選擇放棄還是觀望,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要保持穩定情緒,保持理智。


老金財經


對於這個問題,根據我個人多年玩股票經驗,是不會去追。當然每個股民都有自己想法,無非根據個人炒股經驗、個人心態等等去判斷要不要追。

我說下為什麼換作我不會去追?

1、 問題提出”非常看好”,只是猶豫一下或其他原因造成錯過買入。

告訴你股票從來都是沒有好點位,只是每個人想法不一樣,買入點也不一樣。不可以能買到最低,也不可以能賣到最高,只不過自己認為滿意買點而以。一隻股票究竟能漲多少沒人知道,等你進去就套了。很多人選擇股票哪一個不是看好買點進去,後面上漲沒有拋出,接下去就被套。還有人是直接追高被套。股票就是喜歡跟股民玩惡作劇,看好股票錯過買入,一路上看著飆升,只能唉聲嘆氣後悔沒有買入。有了上次經驗,這次剛好追買到,往往拉高再跌,來個拋物線,套你沒商量。所以另可踏空也不要冒險,機會有的事,錢還在口袋機會天天有。

2、跌通常是弱勢,漲一般代表強勢

我們一般都喜歡跟漲不跟跌,尤其是在作短線的時候,如果碰到強勢股,經常有機會賺取不錯的回報,不是所有的股票都能去追高。下面我們分享下股票走勢圖

假如我們在A點非常看好沒有買入,那麼已經錯過了,要是去追在AB點之間買入就會被套,因為從A點-4%到B點3%之間已經正負7%。要是追到以為賺了,往往忽略大盤和莊的存在,到收盤C點就是追買結果,在未收盤都存在變化因素。在A點沒有買入,已經漲到B點有7%漲幅,這時候看好去追有可能繼續上漲,有可能回調,所以另可放棄,因為你起步已經去了7%。

3、 有時候放棄也是最好選擇

很多人在股市不明朗都會選擇空倉,空倉意味沒有虧損,沒有虧損也意味賺錢。你說的放棄有可能踏空,踏空只是自己給自己下個定義。在中國股市都是投機性很強,又不是存在投資性質去買入,所以不存在踏空。只是失去機會。對於前期漲幅過大,當前成交量很大而股價卻不再上漲的個股不宜追漲,這時莊家出貨的幾率很大。

出現賣點的股票,越漲越賣。出現買點的股票,越跌越買。股票是上漲後,很容易頂背馳而回落;下跌後很容易底背馳而上漲。我們只要抓住根本,抓住心,不追高,保持好心態。


滴一生


如果一隻股票非常看好,技術形態和基本面都沒問題的情況下,並且大盤行情不是單邊下跌的情況下,那麼就值得為它冒風險。我遇到這種情況是會追買的。因為炒股本來就是要以有限的風險來換取無盡的利潤。只要在買入前計劃好準備付出的代價就沒有什麼好猶豫的。比如說我在2015年時非常看好券商股,當券商股大漲時,我錯過了很好的買點。當我買入券商股時已經是券商股的頭部了。但是我在買券商股時就已經做好了虧損的準備:

1 只用部分資金買入券商股,其它資金買別的行業的股票。以此來分散券商股的風險。

2 在買入券商股之前就已考慮好所能承受的虧損金額,已做好止損的準備。

3 嚴密關注券商股的走勢動向,隨進準備逃跑

由於我當時採取了這三項措施,雖然我是在券商股的頭部區域買入的。但是我逃頂及時,不但沒有虧損,逃頂時還賺了些許。


當然了,我不是每次錯過買點時進行追買都會虧損。有更多的時候追買是盈利的。比如去年我看好的華蘭生物股價是25到27元,但是我錯過了這個股價的買入點。我後來追買時已是29元的成本了。最後我依然是賺了近10元,以將近39元的價格賣出的。

要記住歌中這是麼唱的——愛就要執著,愛要越挫越勇,想愛就不要怕傷痛。


股市狂人丁蟹


這首先要看你是怎樣的操盤風格,短線、中線波段還是長線。

如果是短線,那麼就沒有必要再參與了。短線一般期望的盈利區間就在10%左右,如果錯過買點再追買的話,吃麵的概率是很大的。

如果是長線,那基本上沒有什麼錯過不錯過的說法,隨時都可以買入,長線持有就可以。

如果跟我一樣是中短線波段操作,這就需要認真分析一下了。

自己很看好的股票,一般都是注意了好長時間等待突破。一兩天時間沒有留意,發現已經突破了,這時候是追漲買入還是放棄的確是個折磨人的想法。

我曾經重倉追漲買入過,然後後面回調吃了大虧;也曾經耐心等待它回調,結果眼睜睜看著跑飛了一隻大牛股,一倍以上的漲幅,從頭到尾都沒有回調過。兩種情況都存在著可能性,誰也無法去判斷。因此我試著分倉去操作,從1:1到1:2不斷優化,最終結合成功率,我將比例定到了1:3——也就是,追漲買入1/4,以防放飛一隻大牛股;如果它回調到期望的支撐位買入點,再買入剩下的3/4。當然如果股價回調跌破了重要支撐位,剩下的3/4就不要買了,還要把原來的倉位平掉止損。

具體操作起來還有更多需要細化的地方。比如當前大盤是強是弱,牛市還是熊市,個股是龍頭股還是弱勢股,操盤的主力風格是兇猛還是溫和,都是需要綜合考慮的。在牛市中不反對追漲,在熊市中,一般不建議追漲,甚至可以把1:3的比例再降低。如果有重倉的想法,我的建議是,不要追漲買入,耐心等待它回調,不惜踏空。

事實上,以現在A股的弱勢行情,基本上都是一上漲一回調,股票不怕沒有買入機會,只怕踏錯節奏。行情永遠不會好到沒有買入的時機。

執行自己的交易系統,認真等待回調買點。交易賺錢的機會每天都有,市場上,錢永遠掙不完,但可以虧完。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交易掙錢不在速勝,而在百戰不殆,在於複利,在於穩步上升。

祝好!





穩步財經


看好的股票不在買點價位,這種情況在現實中非常常見,甚至可以說在多數時候是普遍現象,反而既非常看好、又在買點附近的僅是少數而已,所以這個問題確實很有探討的價值。

追高可能被套,絕大多數投資者的虧損不正是這樣追來的嗎;不追又可能錯過機會,踏空自己喜歡的公司無疑也足以令人懊惱。那麼,究竟要不要追進去呢,我覺得重點考慮以下幾點:

第一、不追的機會成本,主要看公司的發展前景和稀缺性有多強:如果僅是相對優質的公司、稀缺性不高,可以挖掘出較接近的投資標的,那麼追高的意義就很小了,不去追高也不會錯過非常大的機會,那不妨重新挖掘在買點附近的同類公司;如果公司的潛力非常好,有或者題材很獨特,想象空間足夠,那麼適度地追下也未嘗不可;如果能挖掘有高速成長潛力的好公司,那麼還是值得一追的,真正優質的資產並不多而且整個市場都在挖掘,過於追求買點的精確可能會因小失大。

第二、追高的交易風險,主要看這個公司近階段的絕對漲幅以及現價相對較好買點的溢價情況:如果短期漲幅過大就要謹慎了,很正常的技術整理或小幅回落就可能讓這筆投資產生不小的浮虧,這筆投資就顯得不這麼合宜了;還有現價如果比買點高得不多,比如在一個板左右的空間,那麼可以採用分批建倉的方式,平攤下投資成本,當然分批的節奏要參考整體大勢以及這家上市公司自己的走勢。

綜上,我們做這個追還是不追的決策,就是要權衡追高介入的風險收益比是否合理,既要理性分析公司的發展潛力、追高的價值,又要合理預估交易風險,如果決定要追入了,那麼分批、有節奏地介入是相對較好的選擇。僅供參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