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化工創新轉型之路,山東半島該怎麼走

山東省常住人口過億,重化工產業龐大,煤炭消耗峰值已達四億噸,地煉總量也超過一億噸,單位GDP能耗全國最高。如不是環海半島,環境和空氣質量更加堪憂。山東省如何因地制宜創新發展,走出一條擁有山東半島特色能源轉型之路?值得深思!

能源化工創新轉型之路,山東半島該怎麼走

山東半島如何創新減煤之路

濟南、青島、煙臺是山東經濟發展三巨頭,經濟較為發達,市民對減煤認識更深刻,支付能力也較強。山東省確立濟南、青島、煙臺中心城區作為減煤核心戰區是明智戰略安排,首先清除燃煤鍋爐,其次逐步替代燃煤熱電廠,最後也要協助周邊農村加快散煤清除步伐。其他地級市中心城區、經濟實力較強縣城,以及各種可再生能源豐富的地區,也可以因地制宜合理平衡經濟發展與能源轉型,逐漸減少煤炭消費。雖然產業結構調整、減煤之路有相當大的難度,只要科學規劃,再加上建築節能,努力奮鬥,逐步減少山東半島煤炭燃燒總量是可以實現的。

山東半島如何創新石化佈局

山東小型煉化廠由於規模小、成本高、汙染重、生存難,現存石化基地佈局非常不符合現代石油化工基地佈局原則。

山東根據油源、環境、市場、運輸等因素佈局三大石化基地是比較科學戰略規劃佈局,一是基於勝利油源山東北部石油化工基地,選擇一家實力強、規模大,擁有擴產環境容量的現有煉化廠擴大到四千萬噸規模;二是基於渤海油源的煙臺龍口山東東部石油化工基地,可與中國海油合作優先就近消納渤海原油,藉助龍口深水良港,規劃建設四千萬噸石油化工基地及原油儲備基地;三是基於境外油源青島日照區域山東南部石油化工基地,也可以按照四千萬噸進行規劃佈局。其他小煉化廠已完成歷史使命,該退出就退出,將好水好空氣還給周邊居民。山東半島石化基地宜大不宜多是創新石化佈局基本原則。

城市燃油車也是霧霾重要汙染源,在經濟實力較強的城市逐步用綠色電動車、氫能車替代燃油車是大勢所趨,作為上億人口經濟大省規劃建設大型電動車、氫能車製造基地是非常必要的。助力山東半島壓縮燃油消費規模,山東不僅創新能源轉型,也要創新車輛轉型。

山東半島如何創新天然氣佈局

山東半島本土自產天然氣較少,從境外獲取氣源是山東天然氣發展主要渠道,山東半島擁有較長海岸線和眾多深水良港,科學規劃佈局大型LNG接收站和倉儲基地是保證山東氣源供應,特別是冬季採暖調峰需求戰略舉措。

擴建青島LNG到千萬噸級大站是當務之急,在煙臺建設一個千萬噸級甚至數千萬噸級LNG接收大站也是非常必要的。一個沿海地級市原則上規劃佈局一個大站是比較科學合理戰略安排。山東天然氣管網是山東油氣管網主體,結合未來長遠市場需求和天然氣來源,科學規劃新增天然氣管道路,天然氣管道管徑、壓力是為未來設計的,最好採用較大管徑、較高壓力,確保三十年內不用建複線,管網本身較大管容和輸配能力也是極為寶貴的更為直接冬季調峰能力。

山東半島如何創新可再生能源發展

山東人口多,城市鄉村密度較大,大力發展分佈式光伏光熱、分佈式風電是可再生能源發展的重中之重,就近消納能力強將助力其發展。

山東半島生物質豐富、垃圾眾多,是寶貴的可再生能源,而且技術已非常成熟,山東陽信縣已探索出一條生物質壓縮顆粒低成本滿足燃燒與採暖需求,山東省要發揮百姓組織性強的特點,力爭十四五期間將山東境內可以利用的生物質和垃圾藉助熱電或燃燒方式全部燒掉,不僅提供寶貴便宜可再生能源,而且助力山東半島更整潔美麗。

山東地熱資源豐富,可以借鑑雄安新區、德州平原縣城地熱造衛星城模式,調整城市規劃佈局,如濟南附近的地熱田、威海文登地熱溫泉都可以規劃建設地熱城,有了地熱、被動式建築和分佈式光伏,基本可以實現煤炭清零,油氣大幅度減量,地源熱泵和空氣源熱泵也可以大力發展。

山東半島較長的海岸線和海域面積足以支撐海上風電業務發展,選擇非航道海域發展海上風電並配套建設海上風電製造基地和港口,海上風電水中設施更有利於魚類生存和繁殖,發揮山東半島魚類養殖優勢,海上風電與海洋牧場、深水網箱養殖、海洋旅遊與垂釣相結合,綜合利用海上風電運營船舶使用效率和海洋麵積創造財富能力。

低碳綠色發展是十九大確定國家能源發展戰略,山東民營和地方國有資本有機融入大型石油化工基地、大型LNG接收站、山東半島油氣管網、燃氣熱電廠、地熱資源開發、海上風電開發等能源項目發展,在滿足山東低碳綠色能源需求的同時,獲得各類能源項目發展蘊含的豐厚利潤,助力山東因地制宜發揮半島特色創新能源轉型,打造美麗宜居山東半島。(作者許江風: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經濟技術研究院綜合規劃資深工程師。文章僅代表個人觀點,與供職單位無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