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今天起堅持 22 件小事,讓你在 2019 年勢不可擋(下)

實現目標要從點滴做起。

從今天起堅持 22 件小事,讓你在 2019 年勢不可擋(下)

以下有22種行為可以讓你開始做出改變:

12、少一些“規避行為”

心理學上行為有兩種核心形式——規避和趨近。

規避行為就是把精力放在避免某件事情的發生上。規避行為通常關注風險而不是潛在的發展機會。

規避行為往往在你人生沒有保護和情感安全的情況下發生。比方說,科比第一年打夏季籃球的時候反映的就是規避打球。他不敢放開打因為害怕失敗。他擔心父親的愛和意見。因此,他就不能自由地暢想,表現出創造力。他表現出情感防禦因為他沒有保護。

當你情感和精神上感覺到安全時,你就會用進攻的姿態——趨近行為去對待人生。

對人生採用趨近導向並不意味著魯莽地去冒險。這意味著你願意為了實現有意義且重要的目標而勇敢地面對風險。

當WHY足夠強大時,你就會願意忍受任何的HOW。

你對牽涉到風險或者困難就不會那麼擔心,因為你的關注重點是你的目標和夢想。你的優先事項很清楚。你要向前。沒有東西能阻止你。


13、更多“潛意識增強”行為/體驗

你人生當中的每一種行為和體驗要麼提升要麼降低你的潛意識。

你的潛意識反映的是你認為和體會到的世界的“正常”部分。

正如David Hawkins博士在《放下(Letting Go: The Pathway of Surrender)》一書所解釋那樣:“我們的潛意識讓我們只能得到我們相信自己應得的。如果我們看低自己,那我們應得的就是貧窮。而我們的潛意識會將其視為現實。”

每一種行為都向你的潛意識發出信號——你認為自己應得的是什麼,你對這個世界相信什麼。

當你腦袋一片空白地注視著你的手機時,你的潛意識就會圍繞這一現實構建你的世界。你把這一行為視為“正常”,你的人生然後就圍繞著這一行為的質量進行規劃。

但是其實你可以構建“潛意識增強體驗”。你可以擁有可極大擴張對正常的潛意識感覺。你可以定期“重置”自己的正常生活。你可以定期製造“新常態”。你可以通過擁有強大體驗和用強大的方式表現來做到這個。你可以每天“重置”你對常態的看法來創造這種體驗。

身邊被出色和有趣的人包圍可以成為常態。

可以讓強大、重要的日常行為成為常態。

鬥志昂揚處在高峰狀態可以成為常態。

每天都不擔心錢的事可以成為常態。

每天擁有轉變的體驗可以成為常態。

真正瘋狂的是,慢慢地,你的人生就會改變。這可以是潛移默化地改變。但你的日常生活和體驗跟2、3年前相比會有極大的不同。

你將重置你的正常世界。這事兒應該定期做。


14、情感上要更有彈性

你的情感靈活性代表了你在挑戰情況下控制情緒的能力。

你有多靈活?

你的適應性如何?

你能控制自己情緒還是你被情緒控制?

你在生活中想要的一切都在恐懼的另一面。然而,為了能到達那裡,你必須無畏地突破閾值然後成功地駕馭邁出舒適區的未知。

那麼情感彈性就代表了你1)走出舒適區,2)成功駕馭對未知的瘋狂情緒的能力。

情感更具彈性的唯一辦法是練習。定期讓自己直面自己害怕和躲避的東西。

你必須更有勇氣。

必須嘗試未必能行的事情。

你必須更大大膽。

然後,隨著你的體會到未知所帶來的情感觸動,你需要更加擅長推進你的目標——而不要去管你當下的感受如何。

這並不意味著你要壓抑自己的情緒。也不意味著你可以忽視它們。

相反,你重視和承認你的情緒,把它看作自身處境的一個真實的因素。然後你讓這些情緒成為自身體驗的一部分,而你繼續把焦點放在你的目標上,而不是你認為可能會發生的風險或者威脅。

這就是趨近導向

這就是勇氣。

這就是粉碎不健康情緒模式的手段。

這就是你掃除潛意識障礙的辦法。

你就是這樣重寫自身記憶並且撫平過去的創傷和障礙的。主動地創造你的未來,你同時也治癒了自己的過去。

你需要撼動你的系統。借用Napoleon Hill的話來說,“一次好的震撼往往會幫助因習慣而萎縮的大腦。”


從今天起堅持 22 件小事,讓你在 2019 年勢不可擋(下)

15、專注於90天衝刺而不是新年計劃

新年計劃沒有用。

更好的辦法是什麼?

更好的辦法是制訂90天的衝刺目標。每90天就回顧一下之前90天,然後為接下來的90天設定新的目標。

每90天就重置一下,重新評估一下。

教導過的成功創業者比地球任何人都多的Dan Sullivan提供了一些自我評估方面的很好建議:

獲勝成就?回顧上個季度,在你所取得的成就裡面哪個是你最為自豪的?

熱點是什麼?觀察當今的一切,哪個重點領域的進展是你最有信心的?

更大和更好?現在,展望下一季度,有哪些新事物最令你感到興奮?

能夠讓你的未來90天成為一個出色的季度的5項“躍進”是什麼?

每90天,你應該對所取得的進展來一次慶祝。你應該把焦點放在結果而不是所花費的時間上。

每90天,你應該看到自己朝著目標又取得了明確的有形的進展。

每90天,你應該能夠觀察到自己的環境、收入和人生髮生了改變。

每90天,你的人生應該日益反映你的最高優先級。

你能做到這個。

忘了新年計劃吧。衝刺90天,然後恢復性休息一下,這樣會好得多,這樣持續性更強,這樣更加行動導向。


16、多休息

恢復永不停止。

——Mike Mancias,勒布朗·詹姆斯體能教練

恢復就是生產力。

睡覺是留給天才的。

休息不僅僅是睡覺。休息是專注於短促衝刺的高強度活動,然後是充滿樂趣和迷人體驗的長時間休息。

關於人生的設計你有多大的想象力呢?

Stefan Sagmeister在TED演講中分享過他是如何專注於“恢復”的。

他是紐約的一名著名設計師。每7年他都會關閉自己的工作室然後用一整年的時間“不工作”——去環球旅遊。

但是,在這段恢復期,他卻獲得了更有創意的洞察和靈感來為接下來的6年做準備。

如果你把這一原則應用到你的日常生活裡,你就能擁有多得多的創意和靈感。主動地從工作中騰出優質的時間。

你的遠離工作的生活質量越好,你工作就越高效越有創意。這一概念就是所謂的“對工作的心理脫離”。

研究已經發現心理脫離工作的人會:

  • 工作相關的疲勞和拖延更少
  • 工作積極性更高
  • 工作生活平衡做的更好,這與生活質量直接相關
  • 婚姻更幸福
  • 心理更健康

17、多思考

我是指刻意留出不受打擾的時間在一個不受干擾的空間裡只做一件事——思考。

—— Greg McKeown《Essentialism: The Disciplined Pursuit of Less(本質主義)》

早上晚上你得給自己留出一點時間的原因就是為了給自己留出空間去思考。

每天你純粹用於思考的時間有多少?

另一個原因是定期散步可以提供時間給你去思考

你被迫對自己的生活、目標以及優先事項進行深度思考的時間越多,在那些事情上所做出的決策就越好。

我在散步的時候(甚至在聽有聲讀物的事情),我也在思考我的人生和目標。實際上,我經常會產生大量想法,以至於我得隨身攜帶一筆筆記本來隨時記錄那些想法。

你的思考質量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你人生的質量。

大多數人每天都是重複的思維。實際上95%的人今天的思考跟昨天是一樣的。這對於富有創意的大腦來說簡直是暴殄天物。

如果你不斷升級你的人生並且學習新東西,那你的思想就會不斷改變、擴展並且關聯起來。

你會變成創意天才。

你會更加充分地享受人生。

你會更快地實現自己目標,因為你將學會如何將你的思想變成現實。

你不會年復一年陷入到相同的重複思維模式裡面。

給自己思考的時間。

記錄你的想法。

學會更好地訓練你的思想花園。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從今天起堅持 22 件小事,讓你在 2019 年勢不可擋(下)

18、多給予

生活施與給予者,向索取者索取。

——Joe Polish

從索取者變成給予者是最強大的心理轉變之一。

作為5個孩子的父親,我可以證明這些孩子主要還是關注索取。他們的主要興趣點還是自己的生存和需求。

作為人,自我實現意味著你已經由內到外樹立起自己需求能得到滿足的信心。然後你就可以把其他的貢獻給世界,改變別人的生活。

《複合效應》作者Darren Hardy曾經說過:“一個人的一生通常可以通過他嘗試去解決的問題規模來衡量。”

你嘗試去解決的問題規模是什麼樣的?

你究竟想做出多大的貢獻?

你關注的重點是從生活中得到什麼,還是可以給予什麼?

在建立有力的關係方面,你可以用交易的辦法也發展,也就是嘗試從關係中獲得一切。

Joe Polish是GENIUS NETWORK的創始人,被很多人視為頂尖的創業謀士。他有一份預期跟自己互動的每個人都遵守的“規則”清單。他稱之為“神奇關係方程式”。這個方程式的原則如下:

  • 專注於如何幫助他們減少痛苦上
  • 給關係投入時間、金錢和精力
  • 成為那種他們永遠都願意回電話的人
  • 有用、感恩、有價值
  • 己所欲,施於人
  • 避免禮節,要有趣、令人難忘,不乏味
  • 懂得欣賞人
  • 當場給予價值
  • 儘量面對面

19、多投資自己

下面的這個例子雖說是宗教上的,但卻極富啟發意義,非常能打動人。

George Q. Cannon 是Latter-Day Saint Church(後期聖徒教堂)的一位領袖。作為一名貧窮的年輕人,他的十一奉獻做法很獨特。十一奉獻,是指鼓勵教徒貢獻出自己收入的10%。

但是在如何支付他的十一奉獻方面George很有想象力。他不是採取事後支付,即支付自己掙的10%,而是決定捐出自己將來打算掙到收入的10%。

Wendy Watson在一次演講裡面進一步闡述了這個故事:

當主教對沒錢的年輕George捐了這麼大的一筆錢感到不解時,George是這麼說的:“噢,主教,我的十一奉獻不是按照我掙多少來捐的。我是按照我打算掙的錢來捐的。”次年,George果真掙到了自己捐出份額的10倍!

George Q. Cannon十一奉獻的宗教做法不是交易性的。這是變革性的做法。他並沒有將十一奉獻看成是成本,而是把他看成對自己以及自己與信仰的關係的一種投資。

不管你信不信靈性思想思想,這個故事在心理學上都是很有啟發意義的。

他是怎麼把自己的財務投資變成技能和心態升級的呢?

不是從當前情況出發去行動,而是根據將來情況行動。

不是活在當下或者過去,你可以“設想自己希望實現後的感受。”

這就是要你每天寫下自己目標的原因之一——這讓你可以彷彿自己渴望的未來已成具體事實那樣生活。

但是讓你投資於自己、關係、優先事項以及未來還有一個原因。當你投資某樣東西時,你就提升了跟那樣東西相關的潛意識。基本上,你是在對自己說——我可以成為比現在更好的人,我可以比現在得的更好。這就是想象力如此關鍵的原因。

George Cannon就是給自己與上帝的關係進行了投資,這導致了10倍的轉變。相對於把東西視為成本,投資永遠都是更強大的心態。


20、多投資於別人

永遠不要懷疑那一小部分充滿愛心的人能夠改變世界。事實上,他們是唯一曾經改變世界的人。

——Margaret Mead

你愛你投入進去的東西。你愛你投入進去的人。莎士比亞寫道:“不表現愛的人就是不愛。”

在關係方面,愛緊隨投資而來——感情上、時間上、金錢上的投資。愛是一種強大的力量,但與其說愛是一種感受,不如說是一個“動詞”。

愛就是行動。緊隨其後的我們稱之為“愛”的感受其實是聯繫——一個顯著相當罕見的東西。

你在跟他人的關係中的投入越多,你跟他們的聯繫就越緊密。你在人道方面的投入越多,你就會越關心整個地球。你就會更加看到人的重要性,每一個人都很重要。


21、多投資於組織/因為你相信它

成功就像幸福一樣可遇而不可求,它是一種自然而然的產物,是一個人無意識地投身於某一偉大的事業時產生的衍生品,或者是為他人奉獻時的副產品。

——Viktor E. Frankl(維克托·弗蘭克)《活出生命的意義》

你全身心投入的事業是什麼?

你真心相信的是什麼?

你知道嗎?

成功和幸福是你全身心投入到自己真心相信的東西之後無意識的“副產品”。

成功和幸福是你全身心地為他人的成功和幸福著想之後無意識的“副產品”。

如果你還是想為自己尋找幸福,那你可能要找很長的時間,而且可能會找錯地方。

因此,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幸福是一種引人追逐的、難以捉摸的幻象。就像印度作家、教育家Ruskin Bond所說那樣:“幸福是一種難以捉摸的心境,笨拙地去追求無法達到這種心境。幸福只會賦予那些不刻意去追求幸福的人:不關心能得到什麼好處也許是擁有幸福的唯一之道。”


22、關注進展而不是“時間”

你行動越快,時間過得越慢,你就活得越久。

——Peter H. Diamandis

按照我們的理解,時間是一種任意構建。

在物理上,時間不是時鐘上流失的分鐘數。相反,時間是特定物體運動距離與速度的關係產物。

光每秒鐘大約跑30萬公里。因此,一光年是9.5萬億公里。

地球與月球的距離是38萬公里,因此,月球距地球約1.3光秒之遙。

地球距太陽約1.5億公里。因此,太陽距地球約8光分之遙。

地球距火星約5400萬公里。因此,火星大概是187光秒之遙。

這些都是以“距離”為尺度的。

科學雜誌《天文與天文物理》最近研究表明,我們的銀河系可能比我們之前想象的要大。尤其是我們的螺旋星雲巨大的恆星轉盤跨度至少有17萬光年,最大可能達到20萬光年。

如果你開車的平均時速為60邁,則橫跨銀河系需要超過2萬億年——這比宇宙的年齡(估計為138億年)還要大150倍。

從今天起堅持 22 件小事,讓你在 2019 年勢不可擋(下)

從今天起堅持 22 件小事,讓你在 2019 年勢不可擋(下)

圖源/網絡

本文翻譯自 medium.com

原文鏈接:https://medium.com/thrive-global/30-behaviors-that-will-make-you-unstoppable-in-2019-e42c92cbcda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