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年淨利不夠一次虧!這家百年名校坐鎮的上市公司如今淪為*ST

價值股千篇一律,爆雷股卻萬千不同。

5月11日,隨著上交所一紙問詢函的公佈,爆雷個股又新增一典型案例。這次爆雷的主角是一家高校系的上市公司——*ST工新(曾用名,工大高新)。

22年净利不够一次亏!这家百年名校坐镇的上市公司如今沦为*ST

據悉,*ST工新實控人為哈爾濱工業大學。根據各方的數據顯示,哈爾濱工業大學在全國高校中排名前20,這所以工科見長的大學,在輿論中是僅次於清華大學的存在。

而*ST工新在一番資本運作之後,卻淪為資本的受害者。2018年實現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43.42億,虧光公司上市以來所有年份淨流潤。

公司三年前耗資25億元高調佈局的重要標的漢柏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漢柏科技)卻成為負擔,鉅額虧損扣非後淨利-23億元,263名研發人員全部離職,全部權益賬面值僅 400.17 萬元,股權被哈爾濱市中級人民法院將公開拍賣。

高校股,作為一種代表科技和文明的力量,知識與資本的結合,總能成為普通投資者機構們重點關注青睞的對象。坐擁名校光環,*ST工新為何被披星戴帽?這背後到底經歷了什麼?

去年鉅虧43億

4月30日,*ST工新披露2018年報數據顯示,公司2018年度實現營業收入3.32億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43.42億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淨利潤為-35.62億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資產-4435.25萬元。

22年净利不够一次亏!这家百年名校坐镇的上市公司如今沦为*ST

43.42億元的虧損,創公司上市以來新高。經每日經濟新聞(微信號:nbdnews)記者計算,拋開2018年度的經營數據,公司從1996年上市以來歸屬母公司淨利潤總和不足7億元。這意味著*ST工新不僅虧光了公司過去22年的總利潤,還透支了未來潛在的成長空間。而截至5月10日收盤,公司市值也僅為30億元。

同時,公司披露的2019年一季報數據顯示,當期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14億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1.31億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淨利潤為-1.16億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資產-1.82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中準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夥)為*ST工新出具了非標準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及否定意見的內部控制審計報告。此前,*ST工新曾因2017 年度財務報告被中準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夥)出具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根據上交所相關規定,公司股票已於2018年5月3日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股票簡稱從“工大高新”變更為“*ST工新”。

22年净利不够一次亏!这家百年名校坐镇的上市公司如今沦为*ST

對於2018年業績大幅虧損的原因,主要系全資子公司漢柏科技所致。*ST工新此前曾在2018年業績預虧公告當中詳細解釋說,公司及全資子公司漢柏科技因債務逾期、多個賬戶被凍結、部分金融機構要求提前還貸及人員流失等因素,導致公司及漢柏科技涉及多筆訴訟、仲裁,因此本年度預提了大額的借款利息、滯納金、罰息等約4.5億元。因漢柏科技目前狀況不能切實保障傳統業務的售後服務,部分客戶要求退貨並拒絕支付銷售貨款,使得漢柏科技2018年實現的銷售收入大幅減少,利潤下降。2018年年度公司預計對漢柏科技傳統業務相關資產計提減值準備約21億元。目前漢柏科技擬重新調整戰略,將未來發展前景廣闊的人工智能-人臉識別業務作為主營業務。公司於2016年合併漢柏科技100%股權事項形成商譽6.26億元,公司基於漢柏科技經營業務現狀以2018年12月31日為基準日對漢柏科技進行了全面評估並按照相關規定擬計提商譽減值準備6.26億元。

股價曾連收19個漲停

根據公告,2014年10月31日工大高新停牌籌劃重大資產重組方案。2015年5月13日,工大高新於公佈重大資產重組方案,擬以發行股份的方式購買工大高總等28家機構及彭海帆等12名自然人持有的漢柏科技100%股權,交易總價25億元,發行股份價格為6.05元/股,共計發行4.13億股。同時,公司擬以6.05元/股向工大高總等10名特定投資者發行股份,募集金額不超過83051.75萬元,用於漢柏明銳雲數據中心建設項目等。

22年净利不够一次亏!这家百年名校坐镇的上市公司如今沦为*ST

據披露,漢柏科技主營業務為電子信息、計算機系統集成、計算機網絡設備、通信設備製造、維修、租賃等,主要產品包括網絡安全、基礎網絡產品、雲計算融合系及組件三大類。漢柏科技一直專注於雲計算數據中心產品的研究和開發,並致力於成為行業內領先的雲計算系統專家,目前已形成較為完整的雲計算產品系列,包含Power Cube系列雲立方產品、虛擬化軟件、雲管理平臺以及雲服務門戶等。彭海帆持有漢柏科技24.94%股權,為其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經審計,漢柏科技2013年及2014年的資產總額為22億元、25億元,營業收入分別為9億元、11億元,淨利潤為1.1億元、1.2億元。彭海帆承諾漢柏科技2015年度、2016年度和2017年度實現的淨利潤分別不低於1.85億元、2.31億元和2.78億元。

交易完成後,工大高新主營業務將新增雲計算、信息安全、基礎網絡等信息技術領域,形成傳統制造業與新興信息技術產業的多元發展格局,突破現有業務增長瓶頸。

2016年9月,工大高新發行股份購買漢柏科技100%股權,並納入合併範圍,上年同期尚未合併。工大高新在收購漢柏科技股權後,公司營業收入連續兩年翻倍增長,2016年和2017年公司實現營業利潤同比增169%和376%。

根據公司的年報,2012年漢柏科技與天津大學、南開大學成立了由中科院陳永川院士領銜的國家級應用數學中心,經過3年的研究輸出首個科研成果--基於人工智能技術的人臉識別算法,此研發成果是高校與企業“產-學-研”三者結合的優質成果,漢柏作為該聯合實驗室唯一的產業化單位,進軍人工智能產業。利用長期積累的硬件經驗、工程設計經驗加上資深的行業經驗,2016年實現產學研跨越式發展,成功推出人臉識別閘機、立式單屏、掛壁門禁、桌面終端、動態識別系統等五大系列人臉識別產品以及一系列行業解決方案,廣泛應用於安防、交通、教育、地產酒店、政府等各行業。人臉識別產品應用行業和領域非常廣泛,模式識別業務會是漢柏科技銷售額未來幾年最重要的增長板塊。

從公司股價來看,正是基於彼時收購漢柏科技的操作,公司股價暴漲,連著19個漲停板,股價最高37.81元,市值達到380億元,成為當時僅次於暴風科技的存在。

22年净利不够一次亏!这家百年名校坐镇的上市公司如今沦为*ST

標的鉅虧23億

25億收購的漢柏科技2017年使得公司大幅盈利,成功脫帽並且免於退市的風險。然而,工大高新在經歷短暫的高光時刻之後,隨即而來的是一連串讓投資者發矇的資本運作和股價的暴跌。來看工大高新近一年的公告:

2018年3月14日,工大高新停牌,擬以支付現金及發行股份方式,購買徐龍平、張雲學及其他股東持有的龍利得包裝印刷股份有限公司股權。

2018年4月13日工大高新公告繼續停牌,不超過1個月。

2018年5月3日工大高新,會計師事務所無法出具審計報告,被實施退市風險警告。

2018年5月15日工大高新公告繼續停牌,不超過1個月。

2018年6月14日工大高新公告繼續停牌,不超過2個月。

2018年7月14日工大高新公告繼續停牌。

2018年7月20日工大高新公告,違規對外擔保46億,資金被佔用近10億,涉訴訟案39起。

2018年7月23日工大高新公告,因涉嫌違反證券法律法規,被立案調查。

2018年8月14日工大高新公告,終止重大資產重組事項,且控股股東延期履行增持公司股票計劃156天。

2018年8月17日,在停牌時間持續5個月之後,工大高新復牌。上述多重利空疊加,工大高新股價迎來持續跌停,期間最高連續收出25個跌停。股價從復牌前9.49元跌至1.67元,跌幅超過80%。長期停牌疊加突如其來的暴跌,使得6.5萬股民被深套。

22年净利不够一次亏!这家百年名校坐镇的上市公司如今沦为*ST

而這並不代表著投資者噩夢的結束。除了前述風險之外,公司彼時耗巨資收購的標的漢柏科技也面臨巨大的風險。

年報披露,報告期內,漢柏科技營業收入大額為負且鉅額虧損,扣非後歸母淨利潤為-22.82 億元,三年業績承諾累計實現數為-16.90 億元,未完成收購時的業績承諾。2018年度原已銷傳統業務產品遭到客戶退貨,退貨收入總計 7.54 億元。

2016 年至 2018 年,漢柏科技研發投入合計 1.52 億元,除 2017 年資本化0.05 億元以外全部費用化,且資本化部分次年全額轉入當期損益。2016 年、2017 年公司研發人員數量分別為 195人、263 人,2018 年研發人員全部離職。

哈爾濱市中級人民法院將公開拍賣漢柏科技全部權益,現漢柏科技股東全部權益賬面值僅400.17 萬元,評估值 1.06 億元,較 2016 年重大資產重組 25 億元的交易價格差異巨大。(工大集團2017年5月向吳成文借款人民幣1億元整,工大高新為該筆借款承擔連帶責任擔保。因借款逾期,吳成文向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以下簡稱“杭州中院”)提起訴訟,杭州中院於2018年1月26日凍結公司持有的漢柏科技100%的股份。)

截至期末,募集資金投資項目漢柏明銳雲數據中心建設項目累計投入金額3.14億元,另被關聯方工大集團佔用的2億元募集資金尚未歸還。

根據年報披露,工大高新於2016年以25億元收購漢柏科技100%股權,形成6.26億元的商譽。

上交所連發28問

值得注意的是,對於工大高新2018年的年報,中準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夥)出具了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及否定意見的內部控制審計報告。

然而有意思的是,公司股價在最近幾個交易日中卻接連收出4個漲停。公司在提示風險中稱,截止目前,公司關聯方資金佔用餘額7.48億元、違規擔保餘額38.61億元。同時,公司受債務逾期、多起訴訟案件、多個賬戶被凍結等因素影響,公司資金週轉存在一定困難,已對公司正常生產經營構成影響。

針對工大高新存在的一系列問題,上交所於10日晚間發出問詢函,28問上市公司,每日經濟新聞(微信號:nbdnews)記者梳理了問詢函當中的主要問題:

22年净利不够一次亏!这家百年名校坐镇的上市公司如今沦为*ST

1、請公司補充披露漢柏科技近三年主要財務數據的實際數及前期盈利預測數;詳細分析 2018 年鉅額虧損的原因,與盈利預測及以前年度出現巨大反差的原因;前期評估定價的合理性、審慎性及依據,公司董事會是否已充分調研評估該交易事項及相關重大不確定性、勤勉履職及依據;業績承諾方具體補償安排,是否能夠按期足額進行業績補償。

2、根據公告,哈爾濱市中級人民法院將公開拍賣漢柏科技全部權益,現漢柏科技股東全部權益賬面值僅 400.17 萬元,評估值 1.06 億元,較 2016 年重大資產重組 25 億元的交易價格差異巨大。請公司結合漢柏科技各項資產狀態,詳細說明漢柏科技各項資產大額減值的過程及原因;說明漢柏科技是否被過度減值,是否存在通過拍賣進行利益轉移的情形,是否存在其他利益安排。

3、募集資金投資項目漢柏明銳雲數據中心建設項目累計投入金額3.14億元,另被關聯方工大集團佔用的2億元募集資金尚未歸還。請公司說明募集資金投資項目的項目規劃、項目進展、具體投向;相關投入是否形成資產,相關資產是否存在減值情形,對公司的影響;相關會計處理方法及依據。

4、公司 2017 年和 2018 年分別被出具了無法表示意見和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請公司年審會計師說明公司導致無法表示意見的情形是否已經消除;截至 2018 年末,公司違規擔保餘額 40.61 億元,資金佔用餘額 7.48億元,公司相應計提了預計負債和壞賬準備,但無法就關聯方資金佔用的未來可收回性以及違規擔保可能形成的擔保損失獲取滿意的審計證據,請說明相關影響是否具有重大性和廣泛性;鑑於審計報告中明確表述公司持續經營能力存在重大不確定性,且控股股東承諾注入資產能否實施具有重大不確定性,請說明出具保留意見是否適當;鑑於本年度集中計提大額減值準備且發生大量退貨,請說明相關事項實施的審計程序並取得的審計證據,並說明審計程序和審計證據是否充分適當,是否保證公司前期業績的真實性,是否存在前期重大會計差錯調整的問題,是否存在因調整而造成 2016 年和 2017 年虧損的情形。

上交所要求公司於2019 年 5 月 11 日披露本問詢函,並於2019 年 5 月 18 日之前,就上述事項予以披露,同時對定期報告作相應修訂。

百年名校坐鎮為何瀕臨退市邊緣?

22年净利不够一次亏!这家百年名校坐镇的上市公司如今沦为*ST

資料顯示,工大高新控股股東為哈爾濱工業大學,學校始建於1920年。多方的數據顯示,哈爾濱工業大學在全國高校中排名前20,這所以工科見長的大學,在輿論中更是是僅次於清華大學的存在。

緣何一家全國排名前列的名校坐鎮的企業與其他高校股存在如此大的差異,又為何會連續被ST呢(2016年被ST,2017年脫帽,2018年再度被ST)?

每日經濟新聞(微信號:nbdnews)記者梳理資料時發現,在此前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工新董事會成員大部分由具有工大集團背景的人出任,工大集團的董事長張大成同時也一直擔任上市公司董事長,上市公司前述一系列資本運作均由張大成在任期間實施。

早在2006年,據《新京報》報道,因牽涉一起經濟案件,ST工新董事長、法人張大成正配合調查。

2018年1月,工大高新因未按照相關規定及時披露公司被申請仲裁及仲裁進展情況,未按照規定及時披露公司控股股東參與融資融券業務情況收到了中國證監會黑龍江監管局的處罰決定書,認定公司信息披露違規。此外,在工大高新子公司紅博商貿城相關仲裁過程中,公司分公司未經授權私自簽訂損害上市公司利益的和解協議導致上市公司2017年度虧損1.5億。

2018年11月2日,公司公告顯示,公司當日召開的公司2018年第二次臨時股東大會分別選舉王明秀、王麗梅、邱兆強、郭君巍、曲建奇為公司非獨立董事,選舉時闐華為公司獨立董事。張大成退出公司董事會名單。資料顯示,在新當選的公司董事中,王明秀、郭君巍、曲建奇均為哈爾濱工業大學推薦人選。

記者注意到,早在2014年,中央財經大學中國企業研究中心主任劉姝威就曾專門發文炮轟過工大高新,呼籲公司重組董事會,使其真正成為承接哈工大高科技成果的平臺。

劉姝威在撰寫的文章中指出,工大高新是哈工大控股的上市公司,哈工大控股工大高新的目的應該與哈工大科研成果轉移有關。但工大高新的主營業務是大豆深加工、乳製品、商業場地出租和商品銷售,這些業務與哈工大的專業毫不相干。同時,工大高新的全資子公司和控股子公司,2013年除了哈爾濱紅博廣場有限公司有908.56萬元淨利潤和一家酒店有5.75萬元淨利潤以外,其它子公司有少則幾百萬元、多則幾千萬元的虧損。唯一與哈工大專業有關的子公司——哈爾濱工大群博智能機器人有限責任公司虧損24萬元。

劉姝威當年也發出三大疑問:

“哈工大控股工大高新的目的到底是什麼?工大高新董事長張大成曾任哈爾濱工業大學副校長,為什麼工大高新會如此經營?工大高新的經營狀況和虧損根源是什麼?”

然而令投資者沒想到的是,時隔多年,劉姝威當時所指出的問題仍舊存在。

(本文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