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千多年前,秦始皇修建了世界上第一条高速公路


秦直道,陕北俗称“皇上路”、“圣人条”,是秦始皇于公元前212年命人花了五年时间修建的一条重要军事要道。秦直道南起京都咸阳军事要地云阳林光宫,北至九原郡,穿越14个县,800多公里。路面宽度20-60米,它在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竭尽全国人力、物力,从事两项规模巨大的国防工程建设,一是修筑了万里长城;二是修建了一条类似今天的高速公路“秦直道”。

直道是秦始皇为攻防匈奴,令大将蒙恬率数十万军工、民工突击修筑的国防道路。起自甘泉宫,止于九原郡,长“千八百里”。路线大体南北相直,因称“直道”或“秦直道”。

秦王朝通直道与筑长城从性质上来说是完全不同的两项工程。筑长城是出于军事斗争的需要,抵御少数民族奴隶主贵族的侵扰,是一项军事工程。直道只能算是一条交通线,当然可以运输军队和军用物资、军士们所需的生活用品等,但是只是在战时是这样,所以不能单纯的称为军事道路。

秦直道工程从秦始皇三十五年至秦二世三年,历时约五年之久,其中前两年为第一期工程,虽粗可使用,但仍然“道未就”;后两年多则为第二期工程,修缮之后,直道才完全竣工。

秦直道是中国劳动人民在2200年前,用落后的生产工具建筑出的一条长达800多公里的车马大道。而且当时仅用两年半时间,就完成了选线、改线、施工、建筑驿站、邮亭等工作,其速度之快、工程之艰巨,在中国乃至世界筑路史上都算是一个奇迹。

自唐代以后,随着政治中心的转移,西北地区的交通格局相应的发生了巨大变化,但秦直道仍在沟通陕、甘、宁、内蒙诸省区的经济交流方面发挥着作用。历代断断续续地加以开发利用,这也正是秦直道遗迹得以保留至今的主要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