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安徽志願填報:“計劃+位次”數據特點出來了,相差這麼大?

廣東安徽志願填報:“計劃+位次”數據特點出來了,相差這麼大?

昨天,金榜發佈了今後志願填報主流技術“計劃數+位次”最新戰法,引發網友大討論,表示肯定的不少,但也有很多網友表示沒有看懂,也有直接就開噴的。任何新技術在推廣和應用過程中,都需要一個接受檢驗的過程,所以出現這種現象並不奇怪。2019志願填報:線差位次只是小菜?“計劃+位次”PLUS正成為主流。

廣東安徽志願填報:“計劃+位次”數據特點出來了,相差這麼大?

志願填報的真相,都隱藏在歷史數據中。今天,金榜在這裡,再以廣東安徽這2個高考大省的錄取數據入手,對這種操作法,再細化一下。希望看過本文的所有家長,都可以學得會,並有膽量自己幹。

此前,位次法已經深入人心,這種操作方法比較簡單。我們在去年引入了一個關鍵詞叫“同位分”,就是查出上年相同位次對應的分數,以這個分數作為選院校和定專業的參考。它的侷限性在於:僅僅適用於招生計劃變化不大的重本院校。普通“雙非”院校這麼操作誤差較大,比如2018年隨著各高校減少普通批計劃,如果保底院校不牢靠,滑檔那都不算事兒。

廣東安徽志願填報:“計劃+位次”數據特點出來了,相差這麼大?

還有一種簡單的操作方法叫“線差法”。但它僅僅適用於分數線附近的小部分考生,所報的高校基本是民辦高校獨立學院“你敢報、我就敢錄”的類型,離分數線越遠,誤差越大,基本是一種很邊緣的方法,報考使用率不高。

線差法,因為涉及院校不多,可以不在意招生計劃。但傳統的位次法,很多家長都不想浪費一分,所以拿實際位次“頂格”報考,走專業調劑的可能性很高風險不少;即便是留點餘量,比如降10分、8分去選院校,因為沒有考慮招生計劃這個關鍵變量的影響,餘量也不見得夠用,多少還是有“瞎蒙”的嫌疑。所以,這種技術從產生那一天起,就營養不良、先天不足。

廣東安徽志願填報:“計劃+位次”數據特點出來了,相差這麼大?

金榜首創的志願填報“截止計劃數+X%位次後推”法,是一種“隨動轉向”的靈活戰法,一舉扭轉了以上兩種報考方式的缺陷和不足,全部一包在內,刻舟求劍不要,瞎蒙不要,真正實現彎道超車,從院校到專業精準報考。

要用好“截止計劃數+X%位次後推”法,一定要有《投檔位次排序版》,一定要有計劃或錄取數(由於大多數省市現在限制高校1:1或1:1.02投檔,這兩個數據基本相當),比如安徽這樣的:

廣東安徽志願填報:“計劃+位次”數據特點出來了,相差這麼大?

先給大家講一個基本原理:招生計劃有多少,就錄取多少考生。比如表中的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共提到檔案67份,那麼餘下的10個考生去哪兒了?

當然是下方的上海交通大學和復旦大學承接。當復旦大學錄取結束的時候,共錄取86位考生,而錄取最低位次是125,那麼多出來38位考生繼續下移,類似於多米諾股牌。顯然招生計劃總數對應的位次要低於投檔位次,我們就是要考察招生計劃與投檔位次的比例關係,從而來定位院校和專業。

廣東安徽志願填報:“計劃+位次”數據特點出來了,相差這麼大?

一、安徽省的錄取規律是這樣的

下面,我們先把安徽省2018年投檔位次排序電子版濃縮成下面這張表格,一本批次10000-70000名區間各選一所高校,看一下截止計劃總數與投檔位次間的關係:

廣東安徽志願填報:“計劃+位次”數據特點出來了,相差這麼大?

現在大家看出來了吧?顯然,安徽省高招錄取特點與上篇文章提到的河南、山東和雲南的表現完全不同。安徽高招的錄取特點是:

越是好大學,計劃總數對應位次後推比例越高,峰值最高點接近60%,而到一本線附近後推比例下降到25%,開始趨近於計劃數。這一點,也很好地詮釋了“線差法”的操作原理:考生“停留率”提高,不再挑院校只要能保住一本就行………

有人要問了,那多出來這接近60%的考生,到哪兒去了呢?自主招生、綜合評價、各種國家專項地方專項、以及提前批等等,當然更多的還是到下一級格或二本好院校去挑好專業去了。下面這些二本院校的投檔分就高於不少一本院校,有圖為證:

廣東安徽志願填報:“計劃+位次”數據特點出來了,相差這麼大?

這些二本院校的投檔位次已經遠遠高於不少一本院校了,至於專業錄取分數和位次更是可想而知了。

廣東安徽志願填報:“計劃+位次”數據特點出來了,相差這麼大?

二、廣東省的錄取規律竟是一條“拋物線”

我們在先前文章中提過,不同省份有不同的報考特點,這兩天5省的數據,大家開眼了吧?下面,我們再把廣東省的投檔位次隨機抽取10校成濃縮版,看看這個省份的錄取規律:

廣東安徽志願填報:“計劃+位次”數據特點出來了,相差這麼大?

廣東省2018年投檔位次,經過我們一整理排序,發現投檔位次在中間段也就是30000-40000名到達峰值頂點,位次後推比例超過63%。此前,波峰下降,最後跟安徽表現一致,位次後推比例只有22.9%,開始逼近計劃總數對應位次。

廣東安徽志願填報:“計劃+位次”數據特點出來了,相差這麼大?

三、報考建議

關於考生人數變化

跟大多數省市人數飆升不同,今年廣東高考人數減少2000人,競爭壓力不大,志願填報難度不高。而安徽去年宣稱有考生49.9萬,但一分段理科考生不過17.5萬,可見也是含大量中職生。所以,即便今年安徽公佈考生數上漲,也不足為慮,出來成績查一下一分段理科或文科考生人數,增加還是減少數量一目瞭然。

報考方案之廣東篇:

由上圖可知,對廣東考生來說,今年減少計劃的可能性不大,中南大學7821名、西南大學15116名、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的22295名、廣州大學的40715名,也就是我們前文提到的“截止計劃總數”對應的位次考生,可以用來挑專業,也可以用來保底。

同時,廣東理科20000名考生,報考對應院校,專業求穩可以將“截止計劃數”對應位次後移25%,想衝一衝,就可以放到35-40%;30000-40000名考生,則可以後推40%保專業,60%衝擊;而50000-70000名考生則20%穩,30%衝。

廣東安徽志願填報:“計劃+位次”數據特點出來了,相差這麼大?

報考方案之安徽篇:

由於安徽高招錄取特點是從高到低滑落,那也很好辦。建議20000名之內考生,可以參考招生計劃總數後推60%確定衝擊院校目標,後推40-45%用來穩專業;30000-50000名考生,後推40%衝院校,後推30%穩專業;下面考生以此類推。同時,“截止計劃總數”對應的位次用來挑專業或確定保底院校。

在這種思路下選專業的話,如果查不到專業錄取分數,在確定錄取規則不設級差的情況下,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分開梯度選專業即可;能查到大學分專業錄取數據的情況下,還是建議通過專業錄取數據求證,如果虧分嚴重,要及時糾正偏差換院校。

怎麼樣?今天的文章大家看懂了嗎?2019志願填報:線差位次只是小菜?“計劃+位次”PLUS正成為主流。感謝閱讀,歡迎關注,同時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