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失国宝的故事:这对“海归武士”终于合体了


这对好兄弟终于合体了!在最近国博“回归文物”展上,你可以见到他们俩兄弟站在一起,真的是十分男的。 五代彩绘浮雕武士石刻,镶嵌在王处直墓的甬道两侧,是在长方形汉白玉上高浮雕而成,皆身着盔甲,手持宝剑,一个立于麋鹿之上,肩上立一龙,另一个肩头栖凤,脚下踏牛。

武士身材魁梧,膀大腰圆,双眼圆睁,双眉倒立,气势威严。无论武士铠甲、头盔上的纹饰,还是龙鳞、凤羽、牛角、鹿蹄,都雕刻得细致入微、纤毫毕现。

可惜的是两块浮雕在被盗后,漂洋过海天各一方。虽终归故里,曲折过程却也成就了一篇扣人心弦的“海归武士”传奇。

2000年3月,美国佳士得正准备举办一场中国文物的拍卖会。中国画家袁运生在翻阅拍卖文物目录时,发现了一件中国古代浮雕,估价50万美元。

因为袁运生曾研究过王处直墓中的雕像和壁画,他初步判断,这件浮雕就是王处直墓中的被盗文物。他当即把情况通知给中国大使馆,又与中国文物部门取得了联系。

但是,拍品的所有者极力否认这件武士像是王处直墓被盗文物,他提出了两个理由:首先,武士像与王处直墓中的其他浮雕的风格不同。

其次,墓中没有被盗的雕像颜色都很浅,而武士像的彩绘则鲜艳如初。

对此,河北文物部门也很刚的给出了回应:首先,武士浮雕是门神,用以镇邪、驱鬼、守卫主人,造型必然夸张,而墓室中陪侍主人的散乐等反映的是歌舞升平,形象和蔼可亲,这种差别是合理而必然的。

其次,武士浮雕位于墓室前室,没被地下水浸泡,故而颜色鲜艳在情理之中,而其他墓室内的浮雕被水浸蚀过,自然浅淡。

当然,最致命的一个证据就是中国专家将王处直墓周围的土样与武士浮雕身上的土样进行分析化验,两份土样完全一样,可谓铁证如山。

最终,在大量证据面前,美国司法部门做出裁决,将文物没收,并无偿归还给中国,这也是中国首次从境外无偿成功追回古墓被盗文物。

2001年,由国家文物局划拨中国国家博物馆。 如果你去国博,你可以在地下一层的古代中国展厅中见到它。

就在中国专家与美国方面交涉的时候,又有一个好消息传来

纽约的大收藏家安思远先生从媒体上看到中国政府追索王处直墓被盗武士像的情况后,主动与中国文物部门联系

几年前他曾在香港古玩市场买过一件与拍品209号尺寸同等大小的武士浮雕,安先生将彩色照片寄到中国,请求验证。

经比对,这件浮雕的雕刻手法、彩绘及石料加工与拍品一样,出自同一位艺术家之手,它正是王处直墓甬道处两块被盗浮雕的另一块——盘龙踏鹿武士。

磋商后,安思远先生十分乐意将这件文物无偿捐献中国。

美国东部时间2000年6月24日12时,一架航班号为CA9016的大型747运输机从纽约起飞,目的地——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北京。

6月26日18时,当飞机停稳后,中国国家文物局的官员走向前去,迎接美国的安思远先生交还给我国政府的“国宝”——河北曲阳五代时期王处直墓汉白玉武士浮雕。

2001年5月26日,两件浮雕武士像终于在国家博物馆团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