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宮廷盛寵金魚品種:望天龍與水泡眼賞鑑


望天出現於1870年,是龍井魚眼球上轉,背鰭消失形成的,又稱朝天眼,朝天龍,望天眼等,“望天”之所以會眼睛朝天,一說是由於基因突變而來,一說是由於在清朝宮廷採用深缸飼養,金魚做“缸”觀天而產生的演化--傳說清朝宮廷將其飼養在黑暗的環境中,在上方開一小孔,日久天長,代代相傳而形成了著一奇特色相。由於望天,朝天都包含有仰望天子之意,因此在清代宮廷中,望天金魚曾是最得寵的品種之一。

獨具特色的龍背種金魚:望天是龍背種金魚中的代表品種。龍背種是在草,文,龍,蛋,之外另立的一個品系,它既有龍睛的眼形,背上又無背鰭屬蛋種,但一直以來未被人們所重視,所以品種不多。龍背金魚曾經出現過的品種有:望天、望天絨球、龍背、龍睛虎頭、龍背絨球等。

特徵:望天金魚眼球似龍睛,膨大而凸出眼眶,只是一般龍睛的眼睛是向左右凸出的,望天金魚則是向上呈90度翻轉。據記載,幼魚在2個月時,凸出的眼球先以45度角向頭前方發育,再以45度角向上翻轉平整,變化過程十分有趣,望天金魚的眼圈大多晶亮非凡,如將魚缸放在暗處,常常未見其身先見其光,當中以眼球、眼圈、眼眶構成一組同心圓,俯視時看上去就如各有一道金色光澤環繞,因此又得"三環套月"之名。


品種與鑑賞:望天金魚最主要的觀賞重點在於眼睛,要圓而對稱,大而端正的方為正品,尤其眼軸需要端正朝上,左右眼球平直無高低。由於眼睛上翻,望天金魚的頭部顯得比較寬,因此體形以肥大強壯為好,背部則需要光滑無刺。望天有長尾和短尾兩種,長尾尾鰭不可拖沓綿軟,應能張合有力,短尾則應注意尾部與背部,尾柄的結合曲線。

由於望天金魚的兩眼朝天,視角十分狹窄,再加上本身就是龍睛眼形,視力較差,覓食時只能藉助於嗅覺的幫助,搶食能力很差,因此最好能一個品種單獨飼養。望天適合俯視觀賞,最好能養在水位叫淺的木海或大盆之中。

望天的色彩有紅、白、橙、紫、黑、紅白、紅黑、五花等,如果鼻端再掛上兩個小小的絨球,就成了“望天球”,是中國金魚名種之一,還有的望天長有完整的背鰭,稱為文種望天,極為少見。

望天球:因鼻間隔變異呈絨球狀,突出於鼻孔外面而得名。

此類絨球一般較小,不會影響對眼部的觀賞,遠遠看去就象是一尾金魚留有小鬍子,戴了眼鏡,正從眼鏡縫裡打量別人,十分逗趣可愛!

水泡金魚又名水泡眼金魚,是出現較晚的一個品種。無論是明代的《硃砂魚譜》、《金魚品》還是清代《竹葉亭雜記》中的《金魚飼養法》卷都未見有其記載。

水泡金魚最早於1908年在蛋種金魚中被發現。初始的水泡並不明顯,泡體很小。著名語言學家林漢達先生在四十年代所著《金魚飼養法》一書中,曾有這樣的描述:“其實眼眶下端生了一 個水泡,好像人的下眼沿被黃蜂蜇了一下,浮腫起來有什麼好看......”

在各種金魚特徵變異中,尤以眼睛的變異最為豐富,龍睛、望天、水泡都是以眼睛的奇特而著稱的金魚品種,這其中又以水泡眼最為獨特。

水泡眼在京津兩地,舊時的叫法是軲轆線眼、託眼。

在金魚的眼球下方,與眼眶連接處,各著生一個半透明的水泡,水泡的外部由皮質薄膜包裹著淋巴液,隨著魚齡的增長,水泡會逐漸變大, 如同金魚的頭部頂著兩隻圓圓的氣球。並且水泡迫使眼球向上轉。形成望天的形狀,猶如受到委屈的表情,討人憐愛。

此外近二十年,還出現了一種泡型變異--“四泡金魚”。分為兩種,一種是在大水泡的內側,頭頂上方,多生出兩隻小水泡(下方右圖)。這樣在頭側和頭頂就生長著四隻水泡,非常珍稀。還有一種頜泡水泡,頜泡與水泡不同,是在金魚的下頜部分突出兩個小口袋,與水體直接相連,在金魚吞嚥食物時,頜泡會隨之一突一 縮,十分有趣,因此又被稱作“戲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