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塊紅色土地上,先後誕生和養育了三支主力紅軍


新縣是鄂豫皖蘇區首府所在地,被稱作“紅軍的故鄉,將軍的搖籃”。在這塊紅色土地上,先後誕生和養育了紅四方面軍、紅二十五軍、紅二十八軍三支主力紅軍。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架飛機“列寧號”從這裡飛向藍天,中華蘇維埃區域第一屆運動會在這裡成功舉辦,著名紅色革命歌曲《八月桂花遍地開》、《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由這裡唱遍全中國。當時全縣人口不足10萬人,犧牲5.5萬人。家家有紅軍,戶戶有烈士。

紅四方面軍: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即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團。紅軍第四方面軍是在1931年10月底,由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第四軍、第二十五軍開始組建。

紅四方面軍:11月7日,在湖北省黃安縣七里坪鎮建立,徐向前任總指揮,陳昌浩任政治委員,劉士奇任政治部主任,實際領導權由張國燾控制,軍事指揮由徐向前負責。

紅四方面軍:方面軍下轄第四軍、第二十五軍。第四軍軍長為徐向前,政委為陳昌浩;第二十五軍軍長鄺繼勳,政委為王平章。原四軍部改為方面軍總部,兩軍所轄各師歸總部直接指揮。總兵力3萬餘人,民兵16萬。時為中國共產黨控制下僅次於中央紅軍的軍事力量。不久,又建立紅九軍,全軍共有6個師。

紅二十五軍:鄂豫皖蘇區紅二十五軍1931年10月成立於安徽金寨麻埠,軍長曠繼勳,政治委員王平章,轄73師,轄下3個團,師長劉英、政委吳煥先。1932年1月中旬,又在安徽金寨麻埠以紅4軍31團和五星縣獨立團一部為基礎組成75師,轄下3個團,師長廖榮坤、政委戴克敏。1932年5月中旬,在安徽霍丘縣白塔畈由獨立第3師,組成74師,轄下3個團


紅二十五軍:1932年11月30日,奉命留守的紅二十五軍一部編成新的紅二十五軍,軍長吳煥先、政治委員王平章,下轄第七十四師:師長徐海東、政治委員戴季英;第七十五師:師長周希遠、政治委員高敬亭。

紅二十五軍:1934年11月,奉命開始長征。1935年9月到達陝北蘇區,9月18日與陝北的紅二十六軍和紅二十七軍合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五軍團。軍團長徐海東,政治委員程子華,副軍團長兼參謀長劉志丹。  1937年,改編為國民革命軍八路軍115師344旅一部,投入抗日戰爭戰場。

紅二十八軍:1932年秋紅四方面軍退出鄂豫皖根據地後,由留在當地堅持鬥爭的省、道委負責人劉士奇、郭述申、沈澤民、吳煥先、王平章、徐寶珊、鄭位三等同志,共同召開會議決定恢復省委、道委,組織皖西紅28軍。軍長為廖榮坤、政委王平章,領導原25軍特務營、224團、246團。


紅二十八軍:翌年春,28軍和25軍會合,為集中力量對付國民黨軍對鄂豫皖根據地的“圍剿”,兩軍進行整編,28軍改編為25軍73師。後遭敵圍截,25軍被分割,徐海東率74師回皖西,重新組織28軍,軍長為徐海東,政委為郭述申,政治部主任為夏雲華,下轄82、84兩師,約3000人。

紅二十八軍:1933年1月上旬,由紅25軍第221團和特務營為基礎組成紅28軍。軍長廖榮坤,政治委員王平章。1934年春,紅25軍到皖西,28軍再次編入25軍。1935年2月,紅25軍西征後留下的部隊與鄂東北獨立團又重組28軍,未設軍長,高敬亭任政治委員。下轄第82師和手槍團,共1000餘人,堅持鄂豫皖蘇區的鬥爭。1938年初,紅28軍改編為新四軍第4支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