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林俊杰一首歌的主人公原型!一段特殊經歷來了解漢字的締造者

“多遙遠,多糾結,多想念多無法瞭解。”林俊杰的一首《倉頡》曾被很多歌迷熟知,講述了沒有文字的時候,異地之間無法抒發情感的糾結之處。這一切因為一個人的出現而被改變,他就是傳說中的文字締造者—倉頡。

他是林俊杰一首歌的主人公原型!一段特殊經歷來了解漢字的締造者

在我小的時候村裡的大人們告訴我:咱們村附近有座倉王墳。不過從我記事的時候起那裡除了有座小土堆,已經沒有什麼遺蹟了。到是讓我印象最深的是離小土堆大約500米是兩河“Y”型交匯處,河道里長滿了蘆葦和浦草,兩河之間是長滿了古柏、槐樹和其他樹種的森林,森林裡有一痤年代久遠費棄的青磚窯遺址,給人一種陰森的感覺。後來那裡已經是一片耕地和楊樹林了。

他是林俊杰一首歌的主人公原型!一段特殊經歷來了解漢字的締造者

倉頡墓和“古倉頡之墓”墓碑

長大以後我才知道,這個小土堆就是倉頡墓,當地人習慣地叫倉王墳。據老人們回憶,抗戰前倉頡墓是直徑近15米、高約1.5米的高臺。墓前約3米有3間享堂,即倉聖祠,當地人習慣地叫倉王寺。它上下兩層,下層為石砌。墓後有碑林,古柏參天,碑刻林立。倉頡墓實很滄桑。當地的縣誌比較近的一次記載,來自於清道光年間,知縣對倉頡墓進入過重修,並書《重修倉聖祠記》以記載。其中明確記載了知縣從發起修墓只用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備好了倉頡墓的封土,墓前還建起了堅固耐用、高敞明亮的三間祠,既倉聖祠。

可惜的是日軍侵華時,日軍侵略者將倉聖祠拆毀,用上層的木材、磚瓦修建了炮樓。而倉聖祠的基石建成了倉聖橋,距倉頡墓只有幾十米,該橋現在仍是村民前往田間勞作的重要通道。倉頡墓後毀壞的石碑,在1950年代為了預防黃河氾濫,修建了黃河大堤。

他是林俊杰一首歌的主人公原型!一段特殊經歷來了解漢字的締造者

倉頡石刻畫像碑

2000年聊城市文物管理委員會派來了考古工作隊。勘探結果很讓人振奮:該地為一處古代遺址,並探出古墓數座、陶片若干。由此,基本確定這裡是一處龍山文化遺址,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與倉頡生活的時代相符。

同年關於發掘、保護倉頡墓遺址的議案被全國人大辦公廳批准後,當地政府對倉頡墓進行了重建。在重建過程中,倉頡墓所在的村成立了倉王寺籌委會,村裡的有識之士紛紛解囊捐款,對倉頡墓的重建大力支持。倉頡墓的重建在原址上完成。2003年聊城市人民政府將重修的倉頡墓列為聊城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現存倉頡墓為方形,底邊長17米,高9米,巍然如金字塔般立於平野。墓正前方立有“古倉頡之墓”墓碑,和倉頡石刻畫像碑。另有十幾幢有關歷代和當時維修倉頡墓之記事碑和漢文字發展史碑。特別是漢文字發展史碑,自倉頡造字始,有契文、大纂、小纂、隸書、楷書等歷代名人碑刻。學書法者,不到此瞻仰開創文字的鼻祖,當為終生憾事。墓周圍種植了一些松柏。今日之倉頡墓是碑刻林立,翠柏成行,是人們憶昔懷古的靚麗的景觀。

他是林俊杰一首歌的主人公原型!一段特殊經歷來了解漢字的締造者

書法•蘭亭序(局部)

倉頡是漢字的締造者,被後人尊為中華文字始祖,創造了系統的象形文字。傳說倉頡是黃帝的史官,或說是古帝。黃帝是古代中原部落聯盟的領袖,由於社會進入較大規模的部落聯盟階段,聯盟之間外交事務日益頻繁,故迫切需要建立一套各盟聯共享的交際符號,於是蒐集及整理共享文字的工作便交在史官倉頡的手上了。倉頡造字傳說在戰國時即已流行。到了秦漢時代,這種傳說更加盛行。現代學者認為,成系統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由一個人創造出來,倉頡應該是文字整理者或頒佈者。

漢字是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文化的瑰寶,也是我們終生的良師益友,每個人的精神家園。漢字可以引起我們美妙而大膽的聯想,給人美的享受。漢字更是民族靈魂的紐帶,每一箇中國人就是那一撇一捺,已經成為方塊字的魂魄。漢字是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文字。使用漢字和漢語的人數達到16億以上。漢字是現在仍在使用的歷史最悠久的文字,已成為一種書法藝術,漢字的書法藝術是任何其它文字所無法相比的。世界上沒有一種文字像漢字那樣歷盡滄桑,青春永駐。漢字是輝煌燦爛的中華文明歷史的見證。願當地政府利用倉頡墓遺址以及附近的河流、水塘、溼地等資源開發旅遊,形成獨特的文化特色,樹立獨特的文化形象,促進當地的經濟發展。讓更多的人瞭解倉頡墓、漢字的締造者倉頡、龍山文化以及漢文字發展史,弘揚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