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旬老太將養子養大後卻被拋棄,無依無靠,山村夫妻贍養其餘生


都說“養兒方知父母恩”,可是很多人卻沒有做到,不僅沒有做到,還將養育自己的父母拋棄,對其不管不顧,任其自生自滅,這樣的人未來定然也會遭到子女的拋棄,所謂的“善惡有頭終有報”不是沒道理的。但有些淳樸善良的人卻將“不孝”之人的“爛攤子”撿起來,待她們如自己的父母,在陝西石泉縣曾溪鎮就有著這樣一位九旬的老太,18年前被自己收養的兒子所拋棄,無依無靠之下,山裡的一對夫妻將其接回家,全心全系當自己母親對待。

說起這個“贍養”的故事,我們還得從九旬老太梅樹興的家庭說起,梅樹興早年間嫁給了鄰村的一位善良農民,婚後的生活雖然貧困,但卻非常的幸福,唯一的遺憾就是兩人沒有子嗣,不過這沒有阻擋兩人之間的幸福,梅樹興和老伴領養了一個兒子,伴隨著養子的長大,梅樹興也是感覺到了希望,和老伴兩人省吃儉用為其攢錢娶媳婦。可是老伴沒有等到那麼日子,在養子沒結婚的時候就去世了。

那段時間梅樹興傷心了好一陣子,可是想到還有著兒子也就不再那麼的悲傷。但讓她萬萬沒有想到的是養子結婚之後卻不要她這個老孃了。1999年下半年,在無依無靠時,該鎮油坊灣村村民張忠才和妻子將其接到自己家裡贍養,像對待自己的親生母親一樣讓梅樹興頤養天年,每逢過年過節都會為其做新衣服,雖然不是十分的富裕,但每逢梅樹興的壽誕,都會為其祝壽。


張忠才和妻子一直生活在大山中,交通十分的不方便,從而收入也就很少,好在兒子都在外面上學,雖然經濟有著些許負擔,但兩口子對梅樹興卻捨得花錢。當被問到為什麼家庭如此,還要贍養梅樹興老人呢?淳樸的張忠才說:“她兒子不管她,我當時想到她一人無法生活,如果我再不管,她可能會餓死的,所以就讓她跟我們一起過,多一個人,也就是說多一雙筷子的事情”。語言雖然直接,但卻表露出了張忠才的善良。

這之後隨著國家政策的開放,以及扶貧的下鄉。張忠才一家搬到了316國道邊的集中安置點,到了這裡之後,全家人的收入也是有了顯著的提高,從原來的的每年幾千元到了現在的幾萬元,雖然不多,但卻足夠全家人一起生活。最為關鍵的是張忠才並沒有因為生活好了,而拋棄梅樹興,仍然像對自己的母親一樣。

梅樹興老人每每想到晚年能有著如此待遇,就打心底裡高興,當然也十分的感謝張忠才和他的妻子。所以閒暇時間,梅樹興能夠幫著乾點活就乾點,但每次都被張忠才拒絕,坦言“你年紀大了,就好好的休息吧,這點活我們兩口子幹得了。”如今梅樹興老人在他們的贍養下,十分精神。他們的善舉雖然普通,但卻十分的偉大,相信一般人做不出這樣的舉動,畢竟有的人對自己的親生父母都沒有那麼的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