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不去”“融不入”的偷渡客

“回不去”“融不入”的偷渡客

輿論場裡有疑問,“為什麼這個年代了還有人偷渡”。判斷死者可能是長期在歐洲黑身份的同胞。看有外媒報道,有相關官員猜測,死者是去投親的。有可能的,在歐洲“沒身份”黑著的國人,很多。事關某種“回不去”和“融不入”。

摘之前的歐洲尋訪隨記,供參考——

從科隆回比利時的路上,隨意閒聊。

聊起移民的“回不去”和“融不入”。

表哥提起一個說法——沒身份,十年監禁;有身份,終身監禁。籌了幾十萬錢出國,辛苦打工,還上了,又攢了不少,然後呢?

是呆在異鄉還是回國?沒身份的移民,得下狠心,回去就不能再出來了。有人便等,一等三十年。在德國杜塞爾多夫,有一個鄉人,就沒有足夠運氣,現在還是黑工。

表哥說起鄉人阿D,本在家鄉開小飯店,生意紅火,眼紅其他人偷渡出國錢掙得多,便也找了門道,借了錢,想去美國。到比利時,滯留了。打工開始還勤勉,後來國內傳來消息,老婆寂寞,偷男人,一下失了奔頭。後來自己又患病。1999年比利時大赦,移民好拿身份,他錯過了。2009年又大赦,他又因自己開的小店欠債,納不夠稅,失了資格。在這裡欠政府,利息高,日子一拉長,利滾利,他就掉進了債窟窿,只能回國,一了百了。現在據說在國內找了一個工廠看門。

這是這裡的華人圈子口中的極端例子。王大哥和表哥都開餐館,算移民裡日子過得好的。他們的口徑類似,只要務實,腦子活絡,都可以闖出一條生路,一年掙上百萬沒問題。他們都是膽大心細的,尤其知道要學語言,拓視野。王大哥加入默克爾的基民盟,每個月交120歐元,為了能多認識人。他在國內早年就置了房產,投資了工廠。

但作為扛家的男人,他們也不敢鬆下來。在基爾雨夜,我和王大哥王大嫂對酌。酒酣時,他們說在這裡生活寂寞。他們,再加上店裡喊來幫忙的親戚,便沒有幾個華人了。圈子太窄。王大嫂不開心了,便買張機票,回國玩一圈。但也呆不久,回去便吃吃喝喝,吵得很。他們玩笑,再掙些錢,過幾年就退休了,回國養老。他們一個1979年生,一個1980年生,看著都在壯年。我說了北京上海的學區房和育兒焦慮。這談話便斷了。

表哥說一句話精到,中國發展迅疾,沒早投資房產,沒關係網,現在回去,能做什麼?當年移民是“番客”,掙美金,掙歐元,臉上有光。現在國內人掙的更多,就更不好意思回去了。

阿D如果不是在債窟窿爬不出來,也不會好意思回國的。人心愛比,當年他若定心守住小店,小店換大店,不定是另一種命數。

人各有命。偷渡來的第一年最難熬。表哥說起一個生動的形容“爐頭 枕頭 火車頭”,幹活守爐頭,累的回家沾枕頭便睡,每週休息一天,便搭火車去看朋友。打工的移民在這裡住的分散。因為怕被警察查,走在路上,低著頭,賊眉鼠眼,慫搭搭,所以本地人看不起移民。

表哥現在送12歲的大兒子去荷蘭上國際學校。故土回不去,比利時人也不會當他們是自己人,“那就讓他當國際人”。

三個侄兒侄女和父母交流,多用法語,中文也說,但磕巴。表嫂一直和他們強調,他們是“中國人”。

“比利時人不會認他們的,如果再丟了中國人身份,他們就是浮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