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民族村”的鼻祖,黔東南最原始的村落,進寨先喝“攔門酒”


遊覽特色民族村,體驗鄉村生活,瞭解不一樣的民俗風情,是很多人的出行選擇。我國以雲南、貴州為代表的民族村順應時代潮流不斷興起,極大的帶動了旅遊發展。不過很少人知道,我國第一個“民族村”在哪裡。

我國“民族村”的鼻祖是位於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縣的郎德上寨,現在通常被稱為“郎德苗寨”。這個僅有百戶人家的苗族村寨可是相當的不簡單。

上世紀80年代,朗德苗寨作為貴州第一個民族文化旅遊村對外開放。成為全國第一個民俗風情村寨,1984年就被列為中國“露天民俗博物館”。現在全國各地興起的民族村,都是在它的啟發下建立的,這裡也是中國第一批“中國景觀村落”“中國傳統村落”。

頂著如此多耀眼的光環,這個郎德苗寨究竟有什麼特色呢?帶著這樣的好奇,我走進了這個小村子。吊腳樓、蘆笙堂、風雨橋,一個個極具苗族風情的景緻躍然眼前。

雖然火了40年,但這裡依然盡力維持了最原始的風貌。沒有熙熙攘攘的人群,沒有琳琅繁雜的小商品,有的只是歲月的沉澱,還有苗族人熱情的待客方式。

在節日期間,或者有貴客到來的時候,寨子裡的人會用最熱情的方式來迎接。這其中第一關就是客人在入寨前要喝十二道“攔門酒”,喝了這十二道酒才能進寨,如果沒有點酒量,恐怕當時就倒下了。

從寨腳公路開始,到寨頭的進寨門樓,設了12道迎客攔路酒卡。每道酒卡,在路中間放一張方桌,兩邊站著身著盛裝的苗族美女,提壺端杯,逢人敬酒,每道兩土碗,表示福壽雙全。

到了最後一道酒卡是進寨門樓,土碗就會換成大牛角。我從寨腳公路一直走到寨門樓,可是好好品嚐了這“攔門酒”的味道。

同時也悟出了裡邊的門道。對於不善飲酒的客人,你還真不用過度擔心,只要是雙手背在身後,彎腰用唇輕觸酒杯即離,並有禮貌他說一聲“兜社莫”就可以過關了。“兜社莫”在苗語裡是“謝謝你”的意思。

寨子依山勢而建,吊腳樓在山坡上鱗次櫛比,掩隱在茂林修竹間,而街巷都是鵝卵石鋪就,常年人們的行走已將其磨的光滑,雨後的街面上更泛起光亮。寨子裡目前有150戶左右,五百多口人,全部都是苗族,平時人們過著週而復始的傳統生活,旅遊旺季就會忙碌起來,迎接遊客。

她們農忙時耕種,旅遊季來臨就會載歌載舞,為遊客表演精彩的傳統節目。寨子中央有一個大蘆笙場,地面是用鵝卵石以仿古代銅鼓面十二道太陽光芒和飛奔的駿馬鋪就,他們就在這裡為遊客表演。

這些傳統苗族歌舞也是相當驚豔:蘆笙舞、踩鼓舞、錦雞舞等等,音樂和歡呼聲響起,一下子就將自己置身於歡樂的海洋,悅耳動聽的苗族飛歌就在這曠野山間迴盪。

候場時她們也是有說有笑,看著大量慕名而來的遊客,心裡估計在為大家喜歡這裡而驕傲。從攀談中也瞭解到,他們的生活得到了提高,也樂於為外來的朋友獻上自己民族最優美的舞蹈、最動聽的歌聲。

欣賞完歌舞之後,我在街巷裡遊走,也可以被邀請到苗家做客,看到有的人家還在用古老的紡車和織布機在勞作,有的人在手工做著針線活,也有的人家用著縫紉機做著傳統的民族服飾。這裡既傳統又不失現代,平日裡人們過著大山中寧靜的生活。

郎德上寨依山傍水,寨子前一條河流常年不息,匯入美麗的丹江。河上有座百年風雨木橋,站在風雨橋上可以眺望寨子全貌,吊腳樓掩映在茂林修竹裡,恍若世外秘境,令人留戀。

河邊的稻田裡還養了許多魚,每年這裡都會舉行抓魚比賽,人們提著竹簍赤腳趟在泥水裡,伸手在稻穀間摸索魚兒,那上百人淌水和魚兒掙扎的畫面,定格了這裡最熱鬧的景象。

苗年是苗族人民最隆重的傳統節日,苗年是每年中國農曆十月上弦月的卯日來過節,相當於春節的大年三十。今年郎德的苗年活動從11月1日到11月15日,屆時各種苗族傳統活動將持續上演,我們也會感受到苗家人的熱情和苗族文化的博大精深。你準備好去挑戰苗家攔門酒和“高山流水”了嗎?圖文原創,關注路燈攝影,每天為你分享旅途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