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大佑和李宗盛,在華語樂壇誰的地位更高?誰的影響力更大?

用戶50973821265


如果談到影響力,我認為前期羅大佑比較有影響力,後期則是李宗盛有影響力。如果說他們誰地位更高,那麼一定是羅大佑無疑。

先來看羅大佑所處的時代,正是臺灣省高速發展的階段,有些人希望經濟騰飛,有些人則需要青山綠水,於是便出現了階級矛盾。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羅大佑創作了帶有批判性的《鹿港小鎮》。

之後的《愛人同志》《未來的主人翁》《現象七十二變》等,都承載著一定的社會責任,甚至是《童年》《閃亮的日子》《滾滾紅塵》《戀曲1990》等比較有詩意的作品,也是展現特定時代下的眾生相。更別提《明天會更好》啦,這應該算是最著名的一首時代獻禮歌……

我們內地的原創音樂比臺灣省晚了至少十年,在高曉松這代音樂人的推崇下,羅大佑成了文藝青年的精神領袖,就如弗朗索瓦·特呂弗之於新浪潮,安迪·沃霍爾之於當代藝術,崔健之於中國的搖滾樂,一旦成了“先驅”,自然會被銘記,所以羅大佑的地位便起來了。

李宗盛呢,趕上的是臺灣民歌時代,唱得都是陽光、雨露、風,這怎麼能和羅大佑這種“社會鬥士”比呢,所以他在樂壇地位是不如羅大佑這位“老大哥”的。

到了今天這個時代,社會即使病入膏肓,也不是我等老百姓能夠妄加評論的,官方對文藝作品管控愈加嚴格,也就失去了“羅大佑們”應有的價值,而隨著生活壓力越來越大,人們越來越關注自己的處境和狀態,這個時候的李宗盛,用自己的人生閱歷,唱出了70、80後兩代人又喪又無奈的心聲,句句錙銖、句句戳心——這也是為什麼我們會發出“少年不知李宗盛,再聽已是曲中人”的感嘆。

李宗盛是從《給自己的歌》開始重新被人審視的,接著《山丘》《新寫的舊歌》將其推向神壇。

當時簡直盛況空前,KTV裡的老男人們藉著酒勁兒,嘶吼著李宗盛的歌,那一句“想得卻不可得/你奈人生何”,差點讓自己哭出聲;朋友圈裡全是李宗盛歌詞解析,人人都覺得李宗盛在自己家放了攝像頭,把自己的故事寫進了歌裡……於是,靠著新媒體的傳播,李宗盛成為了當下華語樂壇最有影響力的“心靈捕手”。

當然,很多音樂人是不服李宗盛的,就像羅大佑的擁躉高曉松,覺得李宗盛這些東西他也能寫,於是寫了一首《越過山丘》,找楊宗緯來唱……呵呵,滿篇蒼白。不過,你不能說他生活閱歷不夠,只能說他養尊處優慣了,寫出來的歌詞也是仰視的姿態,無法讓人感同身受。

羅大佑結婚生子後,也發表過專輯《家III》,但並沒有預期的效果,甚至被人詬病少了憤怒,而李宗盛的創作,頻頻得到金曲獎的認可,頻頻被“精英人士”所推崇。

值得注意的是,這並不代表羅大佑江郎才盡,也不能說李宗盛技高一籌,時勢造英雄,在影響力方面他們沒有孰高孰低,一切都是宿命而已。


言午許


羅大佑和李宗盛都是影響幾代人的流行音樂教父,有人說羅大佑是中國的“鮑勃迪倫”,他寫的歌曲格局比較大,不侷限於情愛,有超脫世俗的情愛,有對社會和人文的理解和批判。



《鹿港小巷》的歌詞簡單樸實真實,揭露和批判社會發展帶來的弊端,《童年》是對兒時的回憶,也是對農業文明的祭奠,《皇后大道東》有著對香港迴歸的展望和以後發展的擔憂。


李宗盛是以情歌見長,他的作品讓人世間的情情愛愛表達的淋漓盡致,使聽眾聽罷為情所動,不免潸然淚下,李宗盛可以說是開創了情歌的一個新流派。



李宗盛的歌曲還有對人世間的感慨和理解,如《山丘》對人這一生的的感悟、《凡人歌》中的“嚐盡世間心酸,譜寫人生滄桑”、《給自己的歌》描述了自己內心的獨白,都是以音樂的方式去揭露“人生”二字。


敢扯爸爸臉的歐巴桑


兩個殿堂級的音樂製作人,在創作方面比較:



截至目前李宗盛共創作歌曲約254首,其中不僅有《當愛已成往事》、《鬼迷心竅》、《我是真的愛你》、《漂洋過海來看你》這樣的感性情歌,也有《凡人歌》、《愛的代價》、《山丘》、《給自己的歌》這些富有對生活,人生反思的歌曲。


而截止目前羅大佑共創作歌曲約349首,大多數是大氣恢宏的,《之乎者也》專輯、《皇后大道東》、《東方之珠》、《追夢人》這樣,當然,也不乏《戀曲1990》、《你的樣子》這樣你儂我儂的小曲子。

相較而言,李宗盛更擅長描寫女性的心理,卻也不像黃偉文般專注於市井之間,也不像林夕那樣單寫情愛,而是一種女性知己的狀態。詞曲細膩卻不乏張力,有年少不識李宗盛,聽懂已是不惑年的說法。

而羅大佑,《鹿港小鎮》甚至可以說整個《之乎者也》專輯都不缺乏對世事的思考和批評,而《東方之珠》更是香港標誌性的曲目,即使是《你的樣子》之類的曲子也是看出他看待事物恢弘大氣的心態。

用以往柳永和蘇軾的比較,李像柳永適合十七八歲的姑娘手拿紅牙板敲著節拍來唱“楊柳岸,曉風殘月”,而羅大佑像蘇軾,須讓關西大漢彈著響亮的銅琵琶,敲著錚錚作響的鐵板來唱“大江東去”。

可以說在創作上各有千秋。

而提拔新人上,李宗盛為周華健,陳淑樺,林憶蓮,辛曉琪,梁靜茹,趙傳,五月天,楊宗緯等知名歌手推向巔峰,可以說是臺灣的音樂教父。

而羅大佑相對較少,張艾嘉,蘇芮。但是羅大佑的音樂工廠當時有發掘了很多音樂人,其中有一個叫林夕。

而羅大佑之所以不被我們熟知,其實是因為《愛人同志》這首諷刺歌曲,直至2000年會才漸漸解禁。

所以在這方面而已,兩個人也是不相上下。

其實就好像金庸和古龍非要比個高低,那就大可不必了。兩個人都是華語流行樂壇里程碑式的人物。


秋露逢霜


倆人在維基百科上都被稱作“華語流行樂教父”

羅大佑代表作品: 《戀曲1980》《戀曲1990》《童年》《光陰的故事》《鹿港小鎮》《愛人同志》《亞細亞的孤兒》《野百合也有春天》《東方之珠》《皇后大道東》《之乎者也》《海上花》《是否》《明天會更好》

李宗盛代表作品: 《愛的代價》《真心英雄》《我是一隻小小鳥》《夢醒時分》《當愛已成往事》《領悟》《傷痕》《陰天》《明明白白我的心》《愛如潮水》《讓我歡喜讓我憂》《凡人歌》《給自己的歌》《山丘》

其實倆人不能算是同一個年代的,羅大佑80年代初就很紅了,李宗盛到80年代末才開始紅。

看歌名,風格差別其實很大。

羅大佑的歌感覺有一種滄海桑田的社會變遷感。李宗盛更感情細膩,往往有一種愛過錯過的釋然感。羅大佑的歌年代標籤很重,或許現在的年輕人能共鳴的很少。李宗盛的感悟情歌,更療傷治癒,青年人還是會有共鳴的。

無法比較的!


尚帝oO


個人感覺羅大佑的地位更高,影響力更大些。深深覺的羅大佑的詞曲創作更有感染力,在當年的卡拉OK歌廳裡到處響著人們唱的“戀曲1990”,“東方之珠”,“光陰的故事”等歌曲,羅大佑的創作理念更符合現代風格,不格式化更沒有壓迫感。

羅大佑54年出生,早期作過醫師,後改行做了職業音樂人,他的作品創作大膽真執,導向能量滿滿,他的歌曲耳熟能詳,得到大多數歌迷的喜愛,他的歌曲“童年”“明天會更好”,在歌曲“東方之珠”後獲美國紐約亞洲最傑出藝人獎。



(圖片來源網絡/音樂人羅大佑)

又為電視劇“笑傲江湖”提供主題曲“蒼海一聲笑”獲得金馬獎最佳主題曲大獎,是音樂人之最,也是華語樂壇創紀錄的始作俑者,羅大佑的歌曲流行跨度很大,09年加入“縱貫線”巡迴演出42場演唱會,現場逐一爆滿。

相對而言、個人感覺李宗盛略顯單薄,地位及個人影響力不如羅大佑。


蘭竹ZLZ


我個人是李宗盛的鐵粉,所以支持李宗盛。

李宗盛和羅大佑可以算是整個華語樂壇的豐碑級教父。羅大佑的創作才能無話可說,他的歌以愛和關懷為出發點,不受侷限,大氣蒼涼,但我個人覺得他的歌唱能力遠不及他的創作能力。

李宗盛則擅長寫男女感情,寫人生感悟,歌詞平實,卻往往令人感同身受,看似大白話,卻充滿人生哲理。而且他寫的歌只有他自己能唱出那種感覺。推薦大家看他前兩年的演唱會“既然青春留不住,還是做個大叔好”,非常感人。



清庭知返


兩個人都有比較大的影響力,每個人的風格有所不同,如果非要比個高低的話,我覺得羅大佑的創作歌曲時間更早一點可能作為歌手和創作人稱為前輩,所以說羅大佑的影響力稍微比李宗盛要強那麼一點。

其實李宗盛的能力也是比較強的,他創作的歌曲在話語歌壇裡的傳唱度也非常高。

兩位都是我喜歡的老師,誰高誰低都無謂,只要做出來的歌能讓人有共鳴就是好作品。


橙子500


羅大佑厲害一些


zxy1516


羅大佑神一樣的存在!!


手機用戶59682759796


兩個人的視角不一樣,一個講述的是眾生。另一個講述的是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