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被孩子撒嬌的“表象”迷惑,孩子撒嬌的目的,家長要知悉

導語

孩子遇到不能解決的問題動不動就跟父母撒嬌,有時明知道是不合理的要求,家長也還是會心軟。有的家長非常享受孩子的向自己撒嬌,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孩子撒嬌,說明了孩子對父母的需要;說明了孩子信任父母;說明了孩子想念父母。一句“爸爸/媽媽,我好愛你,我永遠不要離開你”,不知融化了多少父母心。

莫被孩子撒嬌的“表象”迷惑,孩子撒嬌的目的,家長要知悉

但是更多的時候孩子因為父母的寵愛,變得喜歡撒嬌,以為撒嬌就可以得到自己的想要的東西。面對孩子蠻不講理的要求,只要孩子撒嬌,家長也還是會盡力去滿足。久而久之,孩子就變得得寸進尺,那麼,家長該如何去對待喜歡撒嬌的孩子呢?

一、為什麼孩子喜歡撒嬌?

家長在生活中是否經常看到這些場景:

本來自己吃飯吃地好好的,看到媽媽過來了。媽媽我要喂。

在逛商場的時候,看到喜歡的玩具就走不動路了,要拉著走,就往地上一坐開始鬧。

本來都和孩子商量好讓他自己睡覺,一到晚上,就要父母陪。

莫被孩子撒嬌的“表象”迷惑,孩子撒嬌的目的,家長要知悉

這些行為都讓父母頭疼不已,但其實孩子愛撒嬌是和家長的態度息息相關的。

1、家長對孩子的過於縱容

隨著孩子的誕生,家長對於孩子就會有一種天生的保護欲,會逐漸意識到作為父母對於孩子成長過程安全和幸福的責任,然而當萬千寵愛集於一身,孩子就會變得喜歡撒嬌。有的家長不見得是溺愛孩子,但是當孩子撒嬌的時候,也會下意識放鬆對孩子的要求,這也是家長想讓孩子樹立“規則”時經常失敗的原因。

2、家長急於讓孩子獨立

有的家長希望自己孩子能夠儘快獨立,急於幫助孩子成長,擁有自理能力。但是通常在這個過程中很多父母太過著急,過快的改變對待孩子的方式,會讓孩子誤以為父母不愛自己了,失去安全感,就會想通過撒嬌來挽回父母的關愛。

家長不必苛求孩子立馬擁有獨立,隨著孩子的年齡的增長,孩子逐漸會有獨立意識。雖然孩子撒嬌是再正常不過了,可是過度愛撒嬌的寶寶往往令人頭疼,那麼面對愛撒嬌的寶安,家長該怎麼做呢?

莫被孩子撒嬌的“表象”迷惑,孩子撒嬌的目的,家長要知悉

二、區別孩子的動機,不要被“表象所迷惑”

撒嬌在心理學上的解釋是為了某事或者某人,通過示弱的方式而達到心理預想的目的。也就是說孩子撒嬌往往都會伴隨目的,當然也有的孩子會仗著受寵而故作姿態。

有一天去堂哥做客,堂嫂正在輔導堂侄女作業時,給她佈置了幾道數學題,佈置是佈置了,但是執行起來成了堂嫂最頭疼的事。

一叫她拿筆起來做作業,不是這裡痛就是那裡癢,寫了沒幾個字,不是想要喝水就是想要上廁所總之就是各種理由。

堂嫂氣不過打了侄女兩下手背,沒想到侄女最後還跟媽媽撒嬌:“媽媽,我手好疼啊,能不能不要做了。”

我在旁邊看著忍不住想笑,有的家長會覺得撒嬌很可愛,但是很多時候孩子撒嬌是有目的的,家長要學會區別孩子的撒嬌的動機,不要被“表象”所迷惑,如果是不合理的要求,家長絕對不能心軟,不然讓孩子嚐到撒嬌的甜頭,就會更加得寸進尺。

莫被孩子撒嬌的“表象”迷惑,孩子撒嬌的目的,家長要知悉

三、給孩子撒嬌的權利

孩子的教育難倒了許多父母,許多家長秉持著自認先進的教育,認為該讓孩子贏在起跑線,要求孩子上補習班,禁止孩子打遊戲,禁止孩子在上學期間看電視,在孩子做作業的時候不允許孩子有小動作,要求孩子儘早獨立。

家長在操心孩子的教育的時候也要遵循孩子成長的規律,很多原生家庭對於孩子的影響往往是伴隨一生,當孩子在家長面前唯唯諾諾,說話都小心翼翼的時候,連你看他一眼都會表現出驚慌失措的樣子的時候,我想沒有一個家長的心裡會舒服。

孩子太懂事不敢向父母撒嬌往往是一種悲哀,因為在孩子的行為中,撒嬌是和父母的一種情感交流,或是求助、或是依賴、或是尋求安全感。適當地撒嬌還能讓家庭關係升溫、更加和諧。

莫被孩子撒嬌的“表象”迷惑,孩子撒嬌的目的,家長要知悉

許多家長平時忙於工作,更多的時候孩子都是跟爺爺奶奶這一輩的家長待在一起,許多老人家疼愛孩子,只要孩子哭鬧撒嬌,他們就會遷就孩子。

如果孩子通過撒嬌就得到長輩的重視、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的時候,他們很容易會變本加厲。所以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如果長輩比較溺愛孩子的話,父母在教育孩子前,要和長輩做好溝通,統一態度,不去嬌慣孩子。

給孩子撒嬌的權利,不是讓家長無條件的犧牲自己的利益和舒適去滿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孩子撒嬌是正常的表現,只需要滿足孩子的正常需求,然後加以正確的引導。

莫被孩子撒嬌的“表象”迷惑,孩子撒嬌的目的,家長要知悉

四、家長“明知故問”不失為一種好方法

孩子在犯錯的時候害怕遭到家長的責罵。許多孩子會通過撒嬌的方式來讓家長原諒自己,或是掩飾自己的錯誤。面對怯生生的孩子家長往往都會一心軟就原諒孩子了,但是卻沒有達到讓孩子認識到自身錯誤和教育孩子的目的。那麼發現孩子犯錯的時候,家長可以通過“明知故問”的方式去暗示孩子,這也不失為一個好的方法。

譬如:當你看到孩子的書桌亂七八糟的時候,不要著急去教訓孩子,可以嘗試明知故問:“寶貝,你還沒來得及收拾書桌呀!”透過這樣暗示的方式去讓孩子認識到自身的錯誤,意識到問題的所在。

孩子在父母面前,往往難免會撒潑和耍賴,家長用這樣的方式來代替責罵,孩子會更願意接受。

家長在對待孩子的撒嬌行為時,不能千篇一律,從孩子的生理發育、和心理發展出發,用正確的方式去對待不同年齡段孩子的撒嬌行為。正確地理解、把握對待孩子撒嬌的尺度,用合適的方式讓孩子們健康快樂的成長。

莫被孩子撒嬌的“表象”迷惑,孩子撒嬌的目的,家長要知悉


這裡是崛朗育兒,在這裡你能發現最實用、最有意義的育兒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