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擋住”自己的財

20世紀30年代初,一位中年男子在英國倫敦的東區大街上,經營起了一家小小的雜貨店,店門口有一片開闊的空地,老闆把它稱作是“財路”——開闊才能笑迎四方客!

“擋住”自己的財

遺憾的是,路上來來去去的人似乎根本就看不到這家店一樣,更別說進來買東西了,所以,他的商店經營得非常慘淡。

有一天早上,老闆來到店裡開門時,看見他的“財路”上停著幾輛流動商車在做生意,老闆憤怒地衝他們喊:“你們為什麼停在我的門口做生意,這樣不是要擋住我的生意了嗎?”

那位流動商販聽他這樣說,愧疚地說了聲對不起,然後離開了他的門口,到另一個空曠的地方去了。他們離開後,店門口一下子又恢復了那種原有的開闊和安靜,老闆舒了一口氣自言自語地說:“這樣,我的財路才能暢通無阻!”

在這同時,店裡的一位小職員靜靜地觀察著這一切,他來到老闆的面前說:“老闆,我覺得應該讓他們來擋住我們的‘財路’,可能這是一個增加我們營業額的好辦法!”

“叫他們來擋住我們的財路?你瘋了嗎?進來購物的顧客都要從這裡走,被他們擋住了,怎麼可能會增加我們的營業額?”老闆心想這小夥子真是一個自作聰明的人,他氣呼呼地看了小夥子一眼,走開了。

老闆因為次日有事要出去,在當天打烊後特別囑咐小夥子,說明天一定要看好自己的店門口,別讓別人佔去。可是,第二天開門後,小夥子並沒有把店門口的商車趕走,而隨著流動商車的生意越來越好,也有更多的人走進了他們的商店裡買東西。一天下來,他的營業額竟然是平常日子的整整三倍!下午,老闆從外面回到店裡,他看到門口的流動商車,正想對小夥子發火,而當小夥子把這一天的營業記錄放在他的面前後,他愣住了:“為什麼會這樣?”

“我們的門口開闊固然是好,但這並不是真正的財路,真正的財路是人氣!所以,我們商店的生意不好,真正擋住財路的人是你自己,而那些在你看來會擋住你財路的人,實際上則是你的幫手,比方說那幾輛流動商車。”小夥子說。

“真正的財路是人氣?”老闆深思了起來,沒多久,他興奮地對小夥子說:“太好了,以後,我們就讓他們長期在這裡擺攤子做生意!”

“不!這條財路最好還是由我們自己來擋!”小夥子說,“拿出一部分庫存的商品來,放到門口來低價銷售,這樣除了能處理掉庫存的商品外,還能吸引到更多的顧客注意到我們的商店,走進我們的商店!”

一番話,讓老闆的心裡剎那間明白過來:努力把人氣吸引過來佔滿門口的每一寸空間,那不僅不是擋住財路,反而還是一種真正意義上的打開財路!

第二天,老闆按照小夥子的提議,把一些庫存商品搬到門口進行打折促銷,果然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顧客,當然,也有更多的人走進商店選購其他商品,這次活動取得了立竿見影的效果,當天的營業額往上翻了好幾番!從那以後,老闆就一直用“擋住財路”的辦法經營超市,並且不斷髮展壯大,最終成了英國最大、全球第三的零售商——tesco(特易購)連鎖超市!

如今,這種“擋住自己財路”的做法,幾乎在全球範圍內得到了推廣和沿用。而最初想出這個主意的那位小夥子,就是後來被人們稱為20世紀最具實戰經驗的管理專家彼得?杜拉克。在一本名為《企業管理聖經》的著作中,彼得曾這樣寫道:“財路不是路有多寬,而是人有多擠,用你的所有智慧把人吸引過來淹沒你的路,這才算是打開了一條真正的財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