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中心城區將開啟“舊貌換新顏”

歷經時間流逝,達州中心城區老舊小區保存著很多人美好的記憶,但普遍存在著建築功能不足、綠化不足等通病。未來,中心城區老舊小區改造工作將讓老舊小區“舊貌換新顏”,實現顏值提升,功能進一步完善。在時光的見證下完成它的蛻變,與日新月異的城市相匹配,成為中心城區別具風情的組成部分。

近日,中心城區老舊小區改造工作建議方案提出,我市將堅持“統一規劃、分步實施、因地制宜、分類推進”的原則,力爭用3年時間,對中心城區部分片區老舊小區分類進行改造,實現老舊小區美麗蛻變。

老舊小區點多面寬

據初步統計,中心城區現有老舊小區1083個,主要集中在通川區和達川區,涉及8.8萬戶27.8萬人,建築面積約690萬平方米。

中心城區多數老舊小區建成時間在20年以上,存在著“無維修資金、無物業管理”等問題,普遍存在五大特點:一是管網破舊,存在水、電、氣、光纖缺失,“私拉亂接”現象嚴重的問題。二是公共服務缺失,如電梯、養老、撫幼、文化娛樂、健身、機動車和非機動車存放等配套嚴重不足。三是公共環境差,如道路破損、秩序混亂、私搭亂建等“髒亂差”問題突出。四是老齡化程度高,許多老舊小區居住的大多是60歲以上的空巢老人,年輕人多數已經搬離。五是安全隱患突出,存在消防通道被擠佔或根本就沒有消防通道等問題。

目前,老舊小區改造已經在通川區和達川區先行先試,大北街等街道的成功打造,提升了老百姓、轄區政府、部門、社區參與老舊小區改造的積極性,群眾改造意願強烈,也為全面推進老舊小區改造積累了經驗。

然而,面對如此繁重的老舊小區改造工作,根據中心城區老舊小區改造工作建議方案,我市將成立中心城區老舊小區改造工作領導小組,全面負責老舊小區改造的政策制定、統籌協調、督促檢查,並把改造工作納入年度民生工程和民生實事,建立規劃引領、兩區主推、部門協調、分步實施的工作機制。建立部門聯席會議制度,明確各個部門(單位)在改造中的職責,壓實工作責任,形成部門合力。

通川區、達川區對轄區內老舊小區再次進行調查摸底,做到底數清、情況明。同時,我市將高起點高質量編制《達州市中心城區老舊小區改造專項規劃(2020—2025年)》,明確未來5年改造重點片區和功能定位。

老舊小區將換新顏

中心城區老舊小區改造工作建議方案提出,將依據不同片區的人文特色、區位特點,圍繞改善人居環境、打造人性化生活空間,延續街區特有文化、打造文化街巷,厚植城市底蘊、留住老城記憶等定位,對中心城區30個片區老舊小區分類進行改造,實現老舊小區美麗蛻變,讓居民樂享幸福生活。

2020年,計劃改造10個片區,即通川區轄區大北街片區、鳳凰頭片區、會仙橋片區、文江祠片區、人民公園片區、南嶽片區,達川區蜀東花園片區(一期)、民康巷片區(一期)、137家屬院片區(一期)、川煤六處家屬院片區(一期)。

2021年,計劃改造11個片區,即通川區四合頭片區、關帝廟片區、金沙灘片區、張家灣片區,達川區三里坪農貿市場片區、蜀東花園片區(二期)、工行家屬院片區、新達水泵廠片區、富源小區片區、省建十五公司家屬院片區、南壩片區。

2022年,計劃改造9個片區,即通川區牌樓片區、二馬路片區、老七小片區、怡景灣片區、陽平片區、團包梁片區,達川區民康巷片區(二期)、137家屬院片區(二期)、川煤六處家屬院片區(二期)。

具體來說,中心城區老舊小區改造工作將堅持因地制宜,分類實施的原則,著力實施“四個一批工程”。即:規範提升一批,根據街區不同佈局功能,因地因情分類施策,補齊基礎設施短板。改造提質一批,對人員密集、改造成本過高、環境衛生髒亂差的,實施提質改造。利用地下空間挖掘一批,對有條件的小區,充分利用地下空間,引進社會資金或由平臺公司實施,建設地下立體停車場,緩解老城區停車壓力。對區位條件優越的小區,利用地下空間,與商貿實現融合,打造地下商業中心。拆除規範一批,對違反城市規劃,影響巷道暢通或佔用消防通道的違章建築,堅決予以拆除。

方案建議充分發揮基層組織作用,構建“縱到底、橫到邊、協商共治”的老舊小區管理體系,加快成立小區業主委員會,引進物業服務企業開展規範化的物業服務,形成小區管理的長效機制。

對於城市品質的提升,達州從未止步。讓我們拭目以待中心城區老舊小區的美麗蝶變。(達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