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滄鎮康 群眾“家門口”的主題教育

從鎮康縣城出發40分鐘後,車子在南傘鎮賜福丫口寨子中間的一戶人家門口停了下來,走進這戶叫“賜福農莊”的人家,映入眼簾的是乾淨整潔的院子、一盆盆含苞待放的盆栽……主人楊德才熱情地迎了上來。

“真真感謝幾場‘及時雨’讓我家的農莊順順當當開了起來!”在南傘鎮賜福丫口寨子,面對採訪,賜福農莊主人楊德才笑眯眯地說。

啥是“及時雨”?“能解決群眾最迫切問題的政策措施。”楊德才打開了話匣子,“剛開始做農家樂,沒有錢啟動,也沒有做餐飲的經驗。正在犯難的時候,縣紅十字會和縣婦聯送來了無息貸款的扶持項目,我家貸了12萬元出來作為啟動資金。沒過幾天,又參加縣裡面的培訓,去別的農家樂學習了一段時間,學習臨近尾聲,鎮上也來人了,手把手教我們佈置院子,還教我們辦了營業執照。”

哪來的“及時雨”?楊德才眼裡的這幾場“及時雨”,正是鎮康縣“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帶來的實實在在看得見的效果。

採訪途中,蜿蜒的公路兩旁,每隔100米左右就懸掛著一面五星紅旗,潔淨的水泥路旁五顏六色的花也隨著路延伸了去——送上門、看得見、手把手,主題教育就在“家門口”。

紅巖村賜福丫口坐落於鎮康縣城西南面山,距中緬邊境線僅50米,是鎮康縣域內最抵邊的村寨、是領略“一城兩國”最優佳的景址、邊境維穩最前沿的陣地,被譽為“百里邊關第一哨”。

由於寨子特殊的地理位置,賜福丫口開發了“走邊境、看邊關、登邊寨、觀邊城和賞特色風貌、賞邊塞文化、賞紅色遺址、賞美麗鄉村、賞一城兩國美景”沿邊鄉村旅遊線路。

“考慮到目前,各個旅遊點的基礎工程正在如火如荼進行著,一些慕名而來的遊客也陸陸續續就來了,服務行業的發展是一個必然趨勢。如何孵化一批沿邊村寨的服務行業跟上小康村建設的步伐?成了我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中研究課題之一。”南傘鎮副鎮長李軍說。

緊盯在推進沿邊小康村建設中老百姓最急最憂最盼的緊迫問題,從村莊規劃到項目落地,總是要先問問群眾的想法,遵從群眾的發展意願,幫助協調解決群眾提出來的困難和問題;積極向縣上整合政策、資金、項目,把各類補助資金作為一個槓桿來撬動其他資金集中投入到邊境村寨……隨著沿邊小康村建設的不斷推進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深入開展,鎮康縣把主題教育的“會場”搬進了沿邊村寨老百姓的“家門口”。

今年來,鎮康縣委、縣政府大力實施構建3套系統、建設5種業態、突出6項重點的“356”工程,號召率先把沿邊村寨建成小康村,楊德才家是最先“動起來”的那批村民。

“我還用貸款出來的一部分錢投到生態雞養殖裡,喏,對面那個樹林裡,還跑著我家500只生態雞呢!”楊德才指著對面的樹林說道。

勐捧鎮巖子頭村同樣受惠於“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及時雨”。

巖子頭村是鎮康縣2019年還沒有退出貧困序列的兩個村之一,全村共1132戶,4983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456戶1741人,將於2019年年底全部脫貧出列。

作為人口較多的一個深度貧困村,如何鞏固已脫貧的農戶現狀?如何拓寬未脫貧人口的收入渠道?產業發展無疑是最穩固的脫貧方式。近年來,巖子頭村積極探索發展適宜產業,茶葉產業成為了首當其衝的產業支柱。

但零散的茶葉經營戶越來越多,47個茶葉粗製所陸陸續續建起來,茶葉產業市場混亂、茶葉產業品牌、茶農們的利益面都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

如何解決巖子頭村茶葉產業面臨的困難?成了每一個“掛鉤”巖子頭村委會人在主題教育中共同去探討的問題。

自主題教育開展以來,巖子頭村圍繞老百姓所需所急所盼的產業發展問題,把主題教育活動的課堂搬到田間地頭,切實以人民群眾的期盼為目標,找差距,抓落實。

及時引入拼多多茶葉產業合作社的項目落地,正是巖子頭村委會主題教育活動後取得明顯實效的一個舉措——135萬元的資金入注,無償給50戶擁有茶葉產業的建檔立卡貧困戶每戶2.4萬股股金。

接下來,巖子頭村委會將即刻著手,通過建設茶葉產業合作社,打造實行統一管理、統一加工、統一包裝、統一銷售的產業鏈。

這些是鎮康縣在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中成果轉化的小小的映射。

通過走訪調研、共同研討,鎮康縣把一場場主題教育活動開展到老百姓“家門口”,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有力推動了成果轉化,黨員幹部受到了教育,主題教育的“及時雨”惠及了更多的邊境村寨、群眾得到了實惠。

截至目前,鎮康全縣各級確定調研專題373個,制定問題清單2488個,10個專項整治全面啟動,廣泛徵集群眾意見5205條。

雲南網記者 黃翹楚 李春林 通訊員 高雲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