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源告急!合肥人首次喝上長江水, 你怎麼看?

田治彬


首先要恭喜合肥市民,終於告別單純依靠大別山水庫群作為唯一水源的局面,這個工程的完成,可以載入史冊。據媒體報道,10月21日晚間,流經172公里流域的長江水,正源源不斷地注入合肥大房郢、董鋪水庫,歷史上第一次在合肥引入了長江水。據瞭解,該項目為“江水西調”工程,它通過8級泵站提水,一路攀爬西進,硬生生通過泵站將水位抬高了38米才達成目的,目前,項目的引水流量每秒10立方米左右,日引水量80萬立方米,該項目的落成,足以起到保障合肥城市用水安全的戰略作用。

實際上,對於合肥來說,這次的通水,真的是“及時雨”,因為今年合肥正逢歷史上僅次於1978年的大旱現狀,而由於淠河灌區上游四大水庫因降雨偏少,蓄水總量淪為2001年以來的同期最少狀況,已經初步顯現合肥市供水補水不足的現象。所以,這次的通水真的算是“久旱逢甘霖”,來的實在是時候。可以說,它對整個合肥的經濟發展都會起到非常大的作用,未來,它除了為合肥市提供生活用水,還能夠為沿岸進行生態改造補水,可以有利地提高水體修復自淨能力,提升合肥生態環境整體質量。

雖然該項工程的施工量不算小,但是和當年的“南水北調”偉大工程相比,應該算不得什麼。要知道,從毛澤東主席1952年提出的“南水北調”的偉大設想開始,足足用了60年時間,在2012年9月才基本完成。南水北調工程有效地解決了我國北方地區水資源短缺問題,規劃區內涉及的人口達4.38億人。通過三條調水線路與長江、黃河、淮河和海河四大江河的聯繫,構成以“四橫三縱”為主體的總體佈局,以利於實現中國水資源南北調配、東西互濟的合理配置格局。

那不管怎麼說,這次的江水西調引流成功,對於800萬合肥市民來說,都是值得慶賀和驕傲的。據瞭解,未來,隨著引江濟淮工程和龍河口水庫引水工程建成後,還將與大別山水東進、長江水西調,形成“四水匯肥”的壯觀景象。


潑嘞薩


水是生命之源,中國的水資源並不豐富,而且還極不均勻,南澇北旱是常有的事,南水北調這項偉大的工程就是將長江豐富的水資源充分的利用起來,工程雖然浩大但卻是造福千秋萬代的民生工程。能夠飲用上祖國的母親河長江之水,這是幸事,說明我們還是有水可調,但要時刻銘記飲水思源,節約用水和保護環境是我們每個公民都應該去做的。

因為有黃河和長江,才舍孕育出偉大的華夏五千年的文明史,所以我們應該要保護好環境,為我們的子孫留下碧水青山,千萬別象印度的恆河那樣汙染了自己的母親河,但毒害的卻是他們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