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為主,遠離卒中丨世界卒中日

導讀

2019年10月29日是第十四個“世界卒中日”。 今年宣傳主題是"預防為主,遠離卒中”,口號為“遠離卒中,從健康生活開始”。2019 年“世界卒中日”以控制腦卒中危險因素、篩查和早診早治為重點,開展腦卒中防治健康教育和科普宣傳。

预防为主,远离卒中丨世界卒中日

為便於各地更好開展主題宣傳活動,國家衛生健康委組織編制了“世界卒中日”宣傳要點,內容如下:

腦卒中的定義和特點

腦卒中(腦中風)是一種急性腦血管疾病, 是由於腦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導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腦而引起腦組織損傷的一組疾病, 通常分為缺血性和出血性兩大類。

不同部位的腦卒中所導致的症狀也不盡相同。腦卒中是由生活方式、環境、遺傳等多種因素共同導致的疾病。大量臨床研究和實踐證明,腦卒中可防可治。早期積極控制腦卒中危險因素及規範化開展腦卒中治療, 可有效降低腦卒中的發病率、複發率、致殘率及死亡率, 改善腦卒中的預後。

腦卒中的危害和負擔

腦卒中是影響我國群眾健康的重大疾病,可導致肢體癱瘓、語言障礙、吞嚥困難、認知障礙、精神抑鬱等, 具有發病率高、複發率高、致殘率高和死亡率高及經濟負擔重的特點。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 全世界每六個人中就有一人可能罹患卒中,每六秒鐘就有一人死於卒中,每六秒鐘就有一人因為卒中而永久致殘。近年來, 我國腦卒中發病率呈現上升趨勢,約有3/4患者不同程度喪失勞動力或生活不能自理,給家庭和社會造成巨大負擔。

腦卒中的危險因素及干預

高血壓、血脂異常、糖尿病,以及生活飲食習慣與腦卒中的發生關係密切,如高鹽高脂飲食、吸菸、飲酒、缺乏體育鍛煉等都已證實是腦卒中的危險因素。卒中發病率、死亡率的上升與血壓升高關係密切,血壓越高,腦卒中風險越高。

血脂異常與缺血性腦卒中發生率之間存在明顯相關性。降低血壓,控制血脂,保持健康體重,可降低腦卒中風險。房顫是引發缺血性腦卒中的重要病因,建議房顫患者遵醫囑採用抗凝治療。

國內外的防控經驗都證實腦卒中“可防可控"。腦卒中的預防要以“健康四大基石”為主要內容, 即“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菸限酒,心理平衡”。

日常生活行為應注意:

(1)注重合理膳食, 每日食鹽攝入量不超過5g, 減少攝入富含油脂和高糖的食物, 限量食用烹調油,每天飲水要充足。

(2)酌情量力運動, 以大肌肉群參與的有氧耐力運動為主, 如健走、慢跑、游泳、太極拳等運動, 活動量一般應達到中等強度。防止過度勞累、用力過猛。

(3)克服不良嗜好( 吸菸、過量飲酒、久坐等)。

(4)注意氣候變化、保持情緒平穩。

(5)老年人應防止過快改變體位, 避免便秘。

(6)定期進行健康體檢, 發現問題早診早治。

1. 如何快速識別腦卒中?

中國推出了適合國人的急性卒中快速識別方法即“中風120" , 是一種適用於國人的迅速識別腦卒中和即刻行動的策略:

"1" 代表“看到1張不對稱的臉" ;

"2"代表“查兩隻手臂是否有單側無力" ;

"0"代表“聆(零)聽講話是否清晰"。

如果通過這三步觀察懷疑患者是中風,可立刻

撥打急救電話120 。

2. 卒中的救治效果具有極強的時間依賴性。

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約佔腦卒中的70%, 其治療時間窗窄,越早治療效果越好, 在時間窗內開展靜脈溶栓治療及血管內治療(取栓)等是目前最有效的救治措施。一旦發生腦卒中,需要儘快到最近的卒中中心和腦卒中篩查與防治基地醫院等具備卒中救治能力的醫療機構接受規範救治。國家衛生健康委腦防委已發佈了"卒中急救地圖" APP,民眾通過關注微信"卒中急救地圖”公眾號, 可詳細瞭解卒中防治和急救知識, 明確獲知身邊具備卒中救治能力的醫療機構具體位置、聯繫方式等信息。

腦卒中的康復

腦卒中患者常存在各種後遺症和功能障礙,長時間臥床也會導致肌肉萎縮、關節攣縮變形等問題,導致患者生活不能自理, 需要及時康復治療。腦卒中康復治療是綜合各種治療手段, 儘可能的糾正或改善腦卒中後遺症, 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質量。

腦卒中患者康復治療一定要儘早進行並貫穿疾病恢復的全過程。包括髮病早期在病房的康復治療,在康復中心的康復治療及出院後在社區或家中的繼續康復治療。康復治療不僅需要康復醫師團隊的幫助,也需要社區、患者自身和家庭共同配合完成, 從而幫助腦卒中患者在身體和精神雙重層面上回歸生活,重返社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