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寧市觀音湖保護條例》系列解讀二|規劃有“尺度”建設有“高度”

規劃有“尺度” 建設有“高度”

——《遂寧市觀音湖保護條例》系列解讀二

2007年,涪江梯級開發第42級電站遂寧過軍渡電航工程下閘蓄水。涪江水位由此提升並保持恆定高程,在遂寧市城市中心形成了水域面積達14.8平方公里的觀音湖。以湖為心,遂寧市建成了規模龐大的城市環湖溼地公園群,串連起長達26公里的濱江綠絲帶。但隨著城市規模不斷擴大,影響觀音湖的環境因素日益增多,破壞觀音湖生態環境的情況時有發生。

為更加規範、有序地開發城市湖泊資源,更好地協調城市湖泊保護與城市發展需求的關係,遂寧市及時出臺《遂寧市觀音湖保護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對規範觀音湖規劃與建設提出了要求。10月23日,記者就《條例》出臺後觀音湖的規劃及建設工作會發生的變化,採訪了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高級規劃主管金欣和船山區觀音湖管委會副主任姚遠。

《條例》劃線 規劃更有“尺度”

“觀音湖是遂寧的一個名片,此次出臺的《條例》把觀音湖的保護和利用提到一個新的高度。”金欣表示,遂寧在城市建設和城市發展中,除了東西兩座山和古建文物,最大的優勢就是擁有一個水域面積達14.8平方公里的觀音湖。用好觀音湖這一湖水不僅能把城市變得更漂亮,還能把人們的生活變得更美好,為相關產業的發展提供一個更好的載體。

《條例》第二章規劃與建設中第九條提出,觀音湖保護規劃應當與遂寧市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和涪江流域綜合規劃等相銜接。

對此,金欣表示,觀音湖不是一個獨立存在的個體,所以觀音湖保護規劃必須與遂寧市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和涪江流域綜合規劃等相銜接,只有全面規劃才能把持好這個‘度’,才能協調發展。

姚遠表示,《條例》的出臺為觀音湖以後的規劃劃定了一個清晰的界限,這也意味著觀音湖中間的聖蓮島、聖平島今後的規劃必須把握一個“尺度”,因為一旦規劃邁過《遂寧市觀音湖保護條例》這條線,必將破壞觀音湖生態環境。“以後我們對聖蓮島、聖平島的項目規劃審批將更嚴格,如此一來,規劃建設也將更規範。”

建設有“高度” 方能護湖生態本底

保護是為了更好的發展,更好的利用觀音湖,而利用也是對觀音湖最好的保護。

《條例》第二章提出,雨汙合流的,應當進行雨汙分流改造。雨汙分流改造應當結合舊城區改建和道路建設同時進行,與海綿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相銜接。

“雨汙分流改造是保障觀音湖水質潔淨的重要舉措。”金欣表示,觀音湖沿線的新區,必須嚴格實施雨汙分流,而觀音湖流經老城區的那一段,要對老城區管網進行改造,確保流進湖裡的每一滴水都是乾淨的,這樣才能保證觀音湖的本底不受損害。

《條例》對觀音湖保護範圍內的文化、旅遊、體育等開發項目和建設項目作出了規定。觀音湖保護範圍內的文化、旅遊、體育等開發項目,應當符合規劃、環保、安全等方面的要求。觀音湖保護範圍內的建設工程項目,應當符合觀音湖保護規劃,與觀音湖保護範圍內環境相協調。建設工程項目施工時,應當保護施工場地周圍的水體、植被、地貌。施工結束後,應當及時清理場地、恢復原貌。

“我們要利用好觀音湖,就需要在湖的周圍興建一些文化、旅遊、體育開發項目,這樣觀音湖才會有活力。”金欣表示,觀音湖沿線的功能佈置必須在符合規劃、環保、安全等方面的前提下進行,只有這樣觀音湖才能發揮最大的功效,從生態區變為活力區。

針對《條例》提出的觀音湖保護範圍內的建設工程項目提出的要求。金欣表示,《條例》提出建設項目與觀音湖保護範圍內環境相協調,這意味著對建設項目的要求更高了,項目不僅要考慮在外觀上與觀音湖相得益彰,更要考慮在建設上不破壞觀音湖的生態環境。(胡仕錦 全媒體記者 範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