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為糧食提價重要,還是農民改變種植結構重要?為什麼?

老農說鄉村


關於這個問題,就目前的市場環境而言,應該是糧食提價重要一些,而農民自行調整種植結構的問題,要辯證的看,對於多數農民來講並不是很好的選擇。結合二十多年的三農工作經驗,下面分兩部分闡述一下原因:



第一部分:什麼說糧食提價,對於農民增收來講更為重要一些呢?這是個很淺顯的問題,因為在我國的耕地中,絕大部分耕地是種植糧食作物,比如玉米、大豆、小麥、水稻等,提高糧食價格,會惠及絕大部分的農民,大家都能夠得到實惠,比如,小麥價格如果能提高到1.2元或者1.3元一斤的話,農民種植小麥每畝地就會增加個100、200塊錢的收入,大家說是不是這個理兒?所以在本人看來,如果提高糧食價格,對農民來講是確定的增收。



第二部分:為什麼說農民改變種植結構,對於增收來講並不是很好的選擇呢?

多數農民自行調整種植結構很容易“碰壁”。現在是市場經濟,除了玉米、大豆、小麥、稻穀、花生等幾大作物之外,其他的作物價格不確定性太大,由於其他作物需求量小,體量小,受面積的影響、國際市場的影響較大,價格極不穩定。而我們的農民很容易出現,什麼賺錢就一窩蜂的種,這樣就很容易賠錢,比如說前幾年的水果,很多產區的水賣不掉,扔到壕溝裡,出現了“穀賤傷農”。

而種植這些玉米、小麥、稻穀等糧食作物就不一樣了,你再賤也有人收、有人要,價格再低,也只是少賠一點錢。而種植這些自行調整的所謂經濟作物,貴的時候可能就成了“蒜你狠”、“姜你軍”,賤的時候就是沒人要,損失慘重。比如,我們這提倡調整種植結構,促進農民增收,2015年有個農民種了5畝地西紅柿,由於收穫時正是大量成熟期,市場飽和了,0.2元一斤,僱人採收運輸不夠工錢,最後5畝地西紅柿全部扔在地裡,一分錢沒賣,損失慘重,成了我們本地活教材。



當然,講了上述這些,並不是說農民就不能自己調整種植結構了,並不是絕對化,對於一些有市場頭腦,並且能夠找到固定銷路的農民來講,還是可以調整種植結構的,比如,前幾年我們這有人種萬壽菊,和某公司簽定訂單,種植之後,收益還是不錯的,一畝地純收入在1500元以上,高的達到2000元。

綜合上面的分析,對於這個農民種植增收的問題,如果糧價上漲是最好的,對於農民來講是確定的增收;而調種植結構,一定要慎重,不能盲目調整,對於有能力的人來講是件好事,而對於大多數農民來講,自己調整種植非糧作物的風險非常大,一定要三思而後行,以免後悔晚矣。


三農廣訊


其實糧價漲不漲沒多大意思!就算漲也漲不到那裡去!老百姓要是指著地裡刨食吃估計也就是個溫飽!關鍵是控制其它物價上漲!什麼都漲價!就糧價不漲!糧價怎麼就控制的這麼好!?其它就瘋漲!學費說是免費了!卻漲的上不起!醫療費說是可以報銷了!卻漲的看不起病!房子說是調控了!房價上漲就像做火箭上!一天一個價!合著老百姓就活該!十年前一年的收成夠看個病的!現在看個病十年的收成沒了!!現在是死不起!病不起!活該老百姓倒黴,幾塊錢的藥賣幾十幾百正常!房價成本十幾萬賣上百萬正常!學費免費其它收費幾百上千正常!不搗人糧食的會說它們得加人工,得發工資!得交各種費稅,所以就得高!合著地裡的糧食是自己冒出來的!老百姓不期望地裡的東西能值多少錢!期望的是藥費不能在漲了!學費不要在漲了!房價該落落了!合著光說人話,,就是不幹人事!!


從現在起12


最主要的還是糧食要漲價,糧食再不漲價,土地真的全部要荒廢了,沒人種了,農村的老人種不動了,年輕人也種不起地,一斤糧食,買不一瓶礦泉水,土地扭轉承包就是一個笑話,你看看這幾年多少種地大戶都跑了,有的賠的傾家蕩產,土地扭轉不是不可以,主要是我們國家的國情和地理條件不允許,真正倫種地還是農民是專家,因為農民種了一輩子地,他知道怎麼種,怎麼管理?水稻小麥漲到五塊錢一斤,你看看還有人出去打工嗎?外國進口的優質大米,幾十塊一斤,都搶著去買,到城裡去,城裡人都在炫耀我這大米幾十塊錢斤哪裡哪裡進口的?沒一個人說大米貴,拿著國家的錢,吃著外國幾十塊錢一斤的大米,為什麼中國的糧食就不能漲價?


周米5


當然是農民改變種植結構重要了。因為糧食價格提高,其他物品也水漲船高,吃虧的還是農民。

記得一九八二年,我從部隊復員回農村,因為我復員時是跨年度,部隊陰差陽錯地給我兩百斤全國通用糧票。那時候糧食緊缺,沒有糧票和購糧薄是買不到糧食的,有了糧票到鄉鎮糧所去買,每市斤大米是0.139元,也就是每市斤不到1角4分錢。與現在每市斤大米是3元相比,已是提高近25倍了。可是很多人還覺得糧價太低,不知是何種原故?

如果現在的糧食價格在漲一倍,升至每市斤大米6元,也就是與過去漲50倍,價格夠高了。但是農民受益了嗎?

農民人均只有一畝田,一畝田能一年兩造能生產出多少糧食?風調雨順的話,最多能生產2000斤稻穀。而稻穀轉換成大米就是2000×70%二1400斤大米,1400(斤)x6(元)二8400元。但是這個數還未除成本,肥胖,農藥,種子,人工,大約用去5000元。那麼8400一5000二3400元。如果一個農戶4口人也就是總純收13600元錢。按現在的脫貧標準還是貧困戶。




所以農民單靠提高糧食價格想走上致富路是行不通的。只有改變種植結構,如廣西扶綏寧明龍州等地,土地都種上糖料庶,每畝能產10噸左右,每噸500元錢,畝產值5000元,一個農戶田和地平均10畝以上,一年總收入就達50000元,除去成本穩賺30000元。

而有的戶有30一50畝,一年種蔗收入就達10萬元以上。

當然,如果是近縣城近市區,種蔬菜更值錢,管理得好一畝地年收10萬不是夢。所以只有農民改變種植結構才是生財道,否則總想糧價提高致富永遠是行不通的!


明明情話


糧食漲價和調產並不矛盾,其實是相輔相成。

糧食安全是國家的根本,不能打擊農民種糧的積極性。穿破些住差點尚可活著,沒有了糧食要的是命!

有人說中國糧食足夠吃,科技的發展是增加了產量,但科技發展到可以控制氣候了嗎?還有人說只要有錢,市場上多的是,可以買外國的糧,試問有哪個國家能夠滿足供應中國?且不說價格提多少倍,給不給你還是未知數,別忘了芯片!相對於房.車.醫療.教肓,食品在生活中所佔的比例簡直太低了,糧食適當漲價,不是不可承受。別說什麼外國糧價低,我們有我們的國情,我的糧價我做主。

再說調產,種什麼合適?往往是什麼掙錢跟風上,隨之而來的就是過量滯銷,這樣的例子不少了吧?市場風雲變幻,老百姓有什麼能力預測未來市場需求?倒是某些部門某些專家該為農民辦點正事,不是有大數據嗎?走向田間地頭,分析供需預測市場,不正是他們可以大有作為的工作嗎?給農民做做預警提提合理化建議,農民增收了,拿出萬分之一的收入來獎勵,就讓他們吃不了還兜著走,名利雙收,何樂而不為。

農村不富起來,國家就不算真正的強盛。幫助農民,刻不容緩。


恆信品9


不是農民沒有發言權,我共有18.5畝地,現在才栽的果樹13畝,去年我種了3畝上坡地小麥,化肥用了3代,倆部機器倒水澆了3遍,每次有錢都接近200元,今年收了2100斤小麥,再加上耕種等費用,賠,沒有錢賺,社會很現實,沒有錢賺,連老婆孩子都養活不起,種的有意義嗎?現在就是種地沒錢,栽樹好幾年才能有回報,現抓雞不下蛋的日子不好過,今年的糧食傷心了,往下每年即使賠本,只種點自家夠吃的得了,沒有必要為了賣糧而奉獻了


白雲深處162928691


我認為糧食提價和改變種植結構都很重要。

首先,我先說說為什麼糧食提價非常重要呢?因為如果糧食再不適當的漲點兒價錢,農村土地撂荒和耕地上種樹的情況會越來越嚴重。長此下去,國家的糧食安全就會出問題。

農村的土地為什麼撂荒?為什麼有很多的耕地上只種樹卻不種糧?究竟是為什麼?這個問題我想每一個種田人都很清楚,主要就是種糧食不掙錢或者是掙錢很少,如果老天爺再不賞臉,農民種地肯定是要賠錢的。

國家要穩定物價,在這一點上決對沒錯。但是,總不能讓農民種地不掙錢吧?不掙錢的買賣誰還會總幹呢?如果是賠錢的話就更沒有人去幹了。難怪有一些種糧大戶在退租。我認為:這種情況應該引起國家的高度重視才行。

糧食提價,有人認為會使物價上漲,造成通貨膨脹。我不這樣認為,為什麼會這樣說呢?因為在五年前,我們這裡的玉米曾經漲到一元二角伍分錢的時候,當時也沒有看到有什麼東西跟著玉米漲價的情況呀?當年的任何東西而且都比現在便宜的多。

現在任何東西都在漲價,工資到今年己經十五連漲了。所以,農民的糧食也應該適當的漲一漲了。那怕是漲一角或漲幾分錢總可以吧?不要讓農民太傷心太吃虧了!

現在,我再來說說為什麼農民調整種植結構也非常重要?

我認為這個問題關建不農民本身上,而是在國家的調整結構上。例如:玉米過剩,大豆短缺。類似這樣的調整必須要國家根據需要來調整才行。單靠農民自己來調整種植結構是根本就做不到。假如國家要控制玉米過剩,可以適當的壓縮東北的玉米種植面積,提高大豆的種植面積。要實現這一目標,方法很簡單,在某些最適合種植大豆的地區,糧食補貼,只補大豆,不補玉米。如新疆是我國棉花的主產區,棉花多補點,糧食少補點兒,等等。總之,確保糧食安全生產,調整種植結構,增加農民收入,我認為:主要還是要靠國家出臺相關的惠民政策來完成。

調整和改變種植結構,設法增加農民的收入,這一點肯定也很重要。如果國家放手不管,讓農民自己來改變種植結構,我認為肯定達不到理想效果,事必造成惡性循環,很難實現平衡持續的發展。根據已往多年的實踐經驗來看,每年農民自己改變種構成的時候,總是有哭的,也有笑的。這個火候農民自己很難把握。

常言道:快馬趕不上青菜行。農民自己改變種植結構,無論是種植蔬菜還瓜果,我認為裡邊都存在著一種賭的性質,賭準了就能掙錢,賭偏了就得賠錢。由此可見,現在農民種地是多麼的難呀!

最後,我認為:提高糧價和改變種植結構這兩項事情都很重要。只有國家出臺相關的惠民政策才能讓農民過上舒心的好日子!


少利17


糧食提價是錯誤的。如果糧食提價農民更慘。糧食不提價中央做的非常正確。中央看到了國際糧食的大問題。中國人口多。中央必須控制國際糧食價格。糧食提價他關係到世界糧食貿易的大問題。國際糧食會隨著臺高糧食的價格。給中國14億人口代來很大的問題。國際糧食會不斷的攀升。老百姓過的日子會更窮啊。農民改變種植結構是正確的。大棚蔬菜各種用量大的農作物。會給農民帶來實惠。我希望農民越過越好,越過越富。


李廣眾66866


農民種地收入低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如何改變這種現狀,也是眾說紛紜。那麼究竟有哪些措施可以改變農民種地收入低的狀況呢?

首先,行政干預手段不能最終解決問題,政府不會輕易提高糧價,牽一髮而動全身,會影響到方方面面,根本上達不到最初的目的。政府要做的是圍繞農業如何改善基礎設施,提高農業技術管理,引導農業走產業更替的道路,降低農業自身的種植成本,增加農業自身的抵抗力和對外的競爭力。

其次,農民種植也要適應市場經濟的變化,現在糧食生產已經基本飽和,百姓口糧能自給自足,對各種蔬果、肉類、河鮮、海鮮等的需求大大上升。需求在變,供應也要改變,單純的傳統糧食作物種植肯定被市場所拋棄,改變種植結構形勢所逼,不得不變,只有變才能求生。

最後一條很重要:國家正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引導農民成立各種專業合作社,有兩大作用。

1.專業合作社增大了凝聚力,讓種地的農民擰成一股繩,自然增強了對外界的不利因素的影響,人多力量大,專業合作社的專業和正規都會起到帶領作用。同時,合作社的服務性主要是對農民提供技術和信息;對外貿易保護農民的利益。

2.通過各專業社間的合作,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信息網絡,便於種植結構的調整,便於農產品在售賣中掌握主動權,什麼價格,何時售賣,都可以主動調整,而不是被動接受。

相信通過各方面的努力,農業必將煥發出新的生機,農民也將過上更加幸福的生活。


土哥在鄉村


我個人觀點,我認為一是,適當提高糧價,控制生產資料價格。其他商品都漲了幾十倍了,只控制糧價,有什麼用,要成正比。生產資料逐年漲價導致糧食成本過高,國家給再多的補貼,也跟不上其他商品的漲價。農民能增加收入嗎?

二是怎麼調整種植結構,讓農民種啥,種了能賣出去嗎?現在是市場經濟,種菜爛地裡,沒人要。我們這裡村幹部說種辣椒,有人種了,可是秋後算賬賠了,還沒有收的,找誰說理去,自認倒黴。這樣的例子很多。我認為政府應該有計劃的調整,種什麼都要有銷路,產品不能過剩。

三是農業應該搞高科技,機械化,提高產值,降低成本,就現在這樣一家一戶,老人農業,怎麼能提高農業效益,農民也不能增收。

以上個人觀點,歡迎點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