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雜交水稻,畝產達到1000公斤,你怎麼想?水稻增產後糧價會下跌嗎?

小滿阿忠


水稻高產似乎一直是這麼多年的種植業主旋律,袁隆平院士的“禾下乘涼夢”也可能會不那麼遙遠了。雜交水稻畝產達一千公斤是一個里程碑,雖然不見得是水稻產量追求的終點,但從根本上來說,再去追求單一的水稻種植產量,恐怕意義已經不大!

畝產達1000公斤,雜交水稻育種新高度,讓相關科研工作者的付出得到了回報和肯定。

我國的雜交水稻技術世界領先。以袁隆平院士為首的水稻專家和科學工作者通過不懈的努力,將雜交稻技術取得不斷的突破!可以說,水稻產量的攀升正是隨著雜交水稻新品種的推出有著直接關係!養活十幾億人口,養活地球上幾十億人口,這不光是專家們的宏圖大願,也是他們實實在在的科研成果取得的實際效果。每年向非洲、拉丁美洲這樣的貧困聚集區無償推廣,輸送大量雜交水稻種子,提升了他們的水稻產。這些地方的土著人口,當看著自己的傳統種植與中國支援的雜交稻種植技術的巨大差距時,無不對我們的水稻雜交稻佩服得五體投地!

水稻產量的提升,與農業生產力的提高也有密切關係。機械化、農藥化肥和新型植物生長調節劑都是促進糧食增產的積極因素。

水稻種植的畝產從累死累活也才三、四百公斤到現在輕輕鬆鬆就突破五百公斤,甚至試驗型的畝產突破噸糧!這其中其實還有著農業生產力的大幅度提高有極大關係。

我們都知道,化肥的施用是直接將糧食產量大幅提高的有利條件;

其次,農藥以及現在高效低毒新型農藥的使用,也讓水稻能夠遠離病蟲害的侵擾,也是確保糧食穩產、增產的關鍵條件;

其他方面,如大棚育秧培育出壯苗;先進農機具將土地更好地翻耕,提升地力和改善土壤理化性狀,更有利於植株根系生長;國家對農村基礎設施的不斷投入,興修的水庫、溝渠等能夠確保水稻種植旱澇保收;收割機的大量使用能夠解放大量農村勞動力,同時加快了水稻收穫速度,不僅能夠做到適時收割,還能確保下茬水稻的季節性需求;除草、除稗劑的高效性使水稻生產的田間管理更有效;植物生長調節劑能夠在水稻種植過程中像抽穗揚花這樣的關鍵時期遇到低溫、雨天時,就能夠進行人為調節,能有效緩解或解決天氣不利因素對水稻生產的影響。如此等等,都是能夠確保水稻產量有效穩產、增產的因素。

水稻增產並非水稻等糧食價格下跌的關鍵原因,後期我國像水稻這樣的糧食價格會在當前價格水平保持長期穩定。

按相關統計數據,我國的糧食遠沒有做到自給自足!所以,莫說糧食畝產破千公斤,哪怕是袁隆平院士實現“禾下乘涼夢”,像樹一樣的禾苗上結出如蠶豆、如瓜果一樣大小的穀粒,還難以一定就認為糧食就足夠養活國人了。

當前糧食的價低和相對過剩的原因是:

  • 人們飲食結構的改變,對肉禽蛋等動物性食物以及水果類、加工食品類的消耗,大大降低了對糧食的消耗量。

  • 世界低價糧食對我國的出口逐年增加,像歐美的玉米大豆和東南亞地區的水稻對我們出口比例都很大。他們擁有效率更高的規模化、機械化水平,或者像東南亞地區優越的自然資源以及廉價的勞動力,向我國出口的糧食因此具有更強的競爭力,形成對國內糧食價格的長期抑制。

由於糧價涉及到國計民生,價賤傷農,價漲則帶動整體物價上漲。所以國家一定會在政策上引導我國糧價水平在一個合理區間保持長期穩定。而在促進農民增收致富的道路上,一方面會通過補貼來確保種糧農民的利益;另一方面也會開拓農村更多的創收渠道。

歡迎不同意見留言討論!感謝您的閱讀、點贊、收藏和轉發,更多內容請關注“原生態鄉村”!


原生態鄉村


不要整天一千公斤,一千二百公斤的,什麼狗屁高產,離開化肥農藥都是扯淡,我家是湖北利川的,半田半土,國內百分之九十的農作物品種都能種植,在這裡我專講一下水稻,我們生產隊二十多戶人家,很分散的住著,我家門前有一大田七畝多,六戶每戶一塊,由於這塊田地勢低窪沒有田坎,兩頭訂木樁為界,一樣的水,一樣的陽光,一樣的土質,就是不一樣的收穫,我的堂伯父殘疾人,伯母有點智障,家廷一貧如洗,我家的田與伯父的田連界,梨田栽秧收割都是父親一手操作,種子也是一樣的,由於他家窮,這麼多年基本上沒用化肥農藥,全靠一頭豬的農家肥,產量相差一半都不止,所以說不管任何品種 ,離開化肥農藥,有有效的管理都別扯淡


歲月無痕111066843


新一代雜交水稻是指第三代雜交水稻,正常栽培情況下能到800公斤,在試驗條件下能夠達到1000公斤及以上,如近日在湖南衡陽等地進行的第三代雜交水稻測產驗收,畝產突破了1000公斤。

水稻是我們生活中的主要糧食作物,據瞭解,從雜交水稻選育推廣以來,每年產出的糧食因雜交水稻增加的產量,可以多養活好幾千萬人。若水稻產量能達到1000公斤以上,更加有利於保障我們的糧食安全。

第三代雜交水稻在育種技術方面得到了極大的提升,不僅產量上有優勢,而且品種在制種和繁殖上也更加方便,降低了環境和氣候的影響,選育的後代更優良,栽培過程中能夠高效利用化肥等。

水稻增產後糧價會下跌嗎?“物以稀為貴”,水稻增產後糧價會相對低迷,普通稻的價格會下跌,優質稻波動較大。自2015年後水稻的產量都較為穩定,這兩年的價格也因水稻產業結構的調整,從追求“高產”向“優質、高產”轉變,糧食有庫存,高產的普通糧價格較為低迷。但按當前價格看,水稻產量能在800公斤以上,以1.2元/斤的價格計算,每畝的效益有近兩千元,效益還是很高的。

雲眾地服務宗旨:幫助農民科普種植技術知識,解決農民種植的難題。更多種植技術知識,歡迎關注【雲眾地】


雲眾地


看到這個問題,不禁想起今年全國的試驗田的第3代雜交水稻的產量可以說高得嚇人,每畝產量達到了1046.3公斤,的的確確超過了畝產量達到1000公斤以上的水平。這證明了我國農業科技人員的辛苦的勞動成果,至少自己的汗水沒有白流。儘管屬於試驗田的產量,但這麼高的產量證明了這個第3代雜交水稻的品種的確是非常的優良,也屬於一種高產的水稻品種。



高產優質的新品種的雜交水稻,即便是推廣到老百姓當中,普通的農田裡也能獲得高產。雖然達不到試驗田裡的高產的記錄,但是也能超過普通雜交水稻的品種,至少有了這麼高產量的新品種,可以保障我國的糧食安全,至少能夠讓人們吃得飽,吃得好的標準再進了一步。從這一點不得不向這些農業科研人員致敬,至少農業科學的研究又把人類的糧食生產推向了另一個新的高度。



對於新一代高產的雜交水稻的研究出來以後,對於我國的糧食的安全起到了極大的作用,當然也對於糧食的豐產起到了更大的作用。但是市場上的糧食價格會出現小幅度的下跌,畢竟“物以稀為貴”,一旦市場上水稻的供應量出現了供過於求的行情,這就使得水稻價格會出現下跌。儘管新一代的雜交水稻的品質在優良,但也是供過於求市場上消費不了,水稻價格就不會高,甚至還會出現下跌的行情。



我國的水稻年年都是大豐收,而且水稻在南方一年有的地方收穫兩季水稻,有的地方收穫三級水稻,這就使得水稻的產量大幅度的增加。而且我國現在庫存的水稻的總量超過了1億噸,每年都在大量的出售庫存水稻,這也使得現在水稻價格不高的最主要原因,今年全國的水稻平均價格在1.25元左右每斤。當然優質水稻的價格稍微高一些,能達到1.4元左右每斤的行情,像東北的五常地區的水稻的價格更高一些,能達到2.6元左右每斤。



總之,對於新一代優良的高產的水稻品種的出現,使得畝產量大幅度的增加,造成了水稻市場上的供應量充足,也就是水稻的價格會出現下跌。對於這一點是符合市場的經濟規律的,所以水稻價格出現下跌也符合正常的市場行情,尤其水稻的用途之用多於人類的主食,對於其他方面水稻每年的消費總量也僅僅在500萬噸左右。而每年的水稻的總產量在我國達到了2.3億噸左右,每年消費總量為1.9一噸左右,所以每年水稻的總產量都是超過了消費總量。水稻每年產量大豐收,水稻行情就不好,這也是在情理之中的。


三農一姐


畝產1000公斤的新一代雜交水稻?我想可能很多沒接觸過農業的朋友可能都很興奮吧,國家的糧食產量又上了一個新臺階,我們的飯碗端的更牢了。大米的產量高了,大米應該能便宜點吧?可是實際上呢?這只不過是小區域面積的高產創建試驗弄出來的一個數據。大田種植能達到這個產量的60-70%就算是豐產、高產了。所以,“畝產1000公斤的新一代雜交水稻”我覺著還是太過於誇張的一個說法。

搞育種、栽培的朋友都知道,每當糧食產量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時,絕對不是單純的品種更新或者栽培技術的開發,而是綜合作用的結果。比如說水稻的產量提高,你能單說是品種的功勞嗎?肥料、栽培技術、農藥、管理措施共同作用的結果,才使得一些高產品種能夠正常的表現出穩產、豐產的能力。否則,過早的脫肥、病蟲草害的影響都會讓這類品種的表現不得人心的。

我們再來說說這“畝產1000公斤的新一代雜交水稻”,誰知道是幾代?“畝產1000公斤”、“新一代雜交水稻”,兩個關注點,一個是產量,一個是品種。那麼,這個品種是在什麼種植條件下達到的畝產噸糧的水平,種植這類品種能夠達到畝產噸糧的面積能有多少?誰知道?有誰去那塊噸糧田看過?就看見這麼個標題就興奮的了不得了,真正搞農業的都明白這是怎麼回事?就是小面積的高產攻關樣板田,超高密度移栽、超量施肥堆出來的可能那麼幾分地或者一畝地,對實際的農業生產沒什麼指導意義。否則的話,現在南方種植雜交水稻的地塊怎麼就沒有噸糧田呢?甚至連畝產0.75噸的田塊都很難見到呢?不能大面積推廣的栽培手段,常規措施種植體現不出來這麼優秀的豐產性。所以,也可以理解成博眼球的做法吧。

因此,也不要想著水稻的價格會大幅下降。優質東北大米是不會降價的。

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一些看法, 如有不當之處請海涵。


寒地水稻種植技術


試驗田產量再高,並不代表大田產量高,但要大田產量高又必須通過試驗田試驗,二者必須求全。雜交秈稻技術比較成熟,不管是一代,二代,三代還是超級雜交,我們常種的,我所知道的只有秈稻品種,在這繁多的品種中和品種介紹中,大田生產時從植株到產量有的有很大差異。就拿深二優5814(秈稻)來講,開頭一,二年產量確實好,我種獲得850公斤,第三年後產量大減只有600公斤上下,再種下去產量不高不說,還染上稻瘟病,不得不淘汰,我地方有一種常規糯稻種,種植有十五年以上了,只要注意提純復壯,產量一直很穩定,正常年份500公斤左右,還有一種常規秈稻,種植也有7一8年了,產量和植株表現都很好,這二種稻真實名叫什麼,不知道,人們只叫雜交糯和制種父,其實二種都是常規稻,連年畄種連年種植都優良,糯稻就不用說了沒有雜交糯能比上,這種秈稻也不比雜交稻差,種植面積一年比一年擴大,糧食加工廠高價收購,比雜交稻穀多五十元一百斤,還搶著要,今年廣東那邊每百市斤二百一十元,我們本地一百市斤一百八十元。不管怎麼算比雜交稻划算。隆平高科雖有高產品種,但他的種子貴,今年我買二斤去了一百一十元,說是超級稻,結果產量不到六百公斤,加工一百斤自己吃一下看品質如何?結果也不行,我深思久慮,雜交稻給農民帶來了什麼後,才發表自己的看法,在南方稻區,雜交稻是主植品種,大部分農民都相信雜交稻,買種時要好的,收穫時產量高低不講究,因為種地早已不是他們需要的了。……。


用戶111318613678


新一代雜交水稻,畝產達到1000公斤,你怎麼想?水稻增產後糧價會下跌嗎?

近年來,關於雜交水稻試驗田的畝產量迭創新高,是很多媒體熱衷於關注和報道的糧食類新聞之一。今年同樣如此,前一段有新一代超優1000雜交水稻試種成功,畝產903.8公斤;近日又有關於第三代雜交水稻經測產專家組評定,最終畝產為1046.3公斤,突破了1000公斤畝產的大關。

我們都知道,這些年來,我國糧食產量的穩步增長,到最近幾年來持續穩定在6億噸以上的水平,並不是因為種植面積的增加,而是主要來自於單產水平提高的貢獻,這其中,科技在單產提高中的貢獻度是比較高的。所以,在這一點上,我們應該感謝在育種、田間管理、機械化等方面默默奉獻和付出的專家們,為保證人們吃得飽、吃得好做出了很大貢獻。

也有人在說,水稻單產不斷創下新高,只是試驗田的數據,而且投入很高、付出很大才能有此成績。此話也不假,畢竟育種是領先的,從試驗田到大面積推廣種植也需要時間,在糧小咖個人看來,這是正常的科研到實踐之路,並沒什麼可以“指責”的。

另外,水稻單產水平的提高,並不意味著國內水稻的產量就會隨之提高,畢竟最近幾年來,國內的稻穀種植面積在不斷小幅減少,再加上種植機構調整,比如南方一些產區的雙改單、非優勢產區及重金屬汙染地區改種其他農作物等等,預計未來幾年我國包括稻穀在內的口糧品種種植面積還會保持略減態勢。

基於此,我們能穩定住糧食產量,就能很好的保障市場供應、保障糧食安全,而這除了要靠“老天幫忙”,還要不斷推進糧食生產的現代化,以科技推動糧食生產。所以,水稻單產提高了,對穩定總產有幫助,但也不意味著就會直接導致水稻價格下跌。當然了,最近這幾年,因為國內稻穀長期保持供大於求格局,而且託市陳稻穀的庫存量龐大,隨著儲存年限的延長,去庫存的壓力也越來越大,降價拍賣將勢在必然,所以糧小咖個人的觀點是最近這兩三年國內稻穀價格仍難有大的上漲行情,預計在託市收購和拍賣底價的影響下以穩中偏弱行情走勢為主。


糧小咖


雜交水稻是利用雄性不育技術培育種子的雜交優勢來達到增產目標的,袁隆平研發的雜交水稻(不育系、恢復系、保持系)將傳統水稻畝產300——500斤左右提高到畝產1000多斤,這已經是非常卓越的成就。新一代的雜交水稻畝產可達到1000多公斤(2000市斤),這將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儘管如此,產量的提高對現行糧食價格衝擊不大:一是可耕稻田減少較多,單位面積產量的提高難以抵消總體面積的減少;二是生產成本的投入與產量是成正比的;三是新一代的雜交水稻生產的環境條件要求比較高,就我們國家而言,並非所有的地區都能種植,故受到一定的限制;四是國內糧價與進口的幅度息息相關;五是現在我國稻穀的價格已經很低了,一斤稻穀的價格還不及同等重量的飲用水,幾乎沒有了降價的空間。

穩定糧價,確保糧食安全,要切實保護好耕地,提高糧食生產自動化機械化程度,嚴格把控糧食進口,增加種糧國家補貼,把飯碗牢牢地端在自己手裡。


連部文書


糧食價格一直牽動著廣大農民的心,近些年來,什麼東西都漲價,似乎唯有糧食的價格一直沒辦法上漲。最近這幾年的時間,水稻的價格一直算是比較穩定,維持在1.2-1.3元之間,不過由於種植水稻成本在增加,水稻價格卻不增加,這原本一畝地也賺不了幾個錢,現在壓縮的越厲害。所以想要實現糧食增收,期待水稻價格上漲似乎比較困難,但是如果能提高單位畝產量的話,那麼確實可以增加農民收入。

目前新研發的第三代雜交水稻,在我國的湖南地區迎來豐收,原本預計畝產達到1000公斤的試驗田,不負眾望,畝產超過1000公斤,這似乎意味著我們通過提高單位畝產量的水稻增加收入的願望將會實現。目前我國傳統的雜交水稻畝產量大部分不是很理想,雖然相比傳統種植水稻有所提高,但是大部分地區水稻畝產就是6,7百斤的樣子,稍微好點的達到800斤算是非常好。一畝地一年下來的利潤不到500元,一年下來種地還賺不到1萬塊錢,確實沒什麼意思。

作為一個人口數量龐大的國家,糧食生產安全問題一直都是我們最關心的話題,雖然我國的國土面確實廣泛,但是適合種糧食的土地有限,而且人均耕地面積就只有1畝地左右。隨著近些年來,耕地不斷縮減,糧食生產出現危機,我國每年需要從國外大量進口糧食,才能滿足國內需求。如果以後第三代雜交水稻真的能夠達到畝產1000公斤,也就是2000斤的話,那麼比現在翻了將近2倍,一畝地按照現在的水稻價格,利潤可以達到1500元左右,那麼農民增收就有望。

但是其實我國水稻種植耕地不是所有都能達到這個產量,大部分都是產量一般的耕地,所以能達到1000斤已經算不錯。國內的糧食增產了,那麼就可以減少對國外糧食的進口,保護本國的糧食價格。因此水稻增產國內糧食多了確實會對普通水稻品種價格造成衝擊,但是如果同時減少國外糧食進口,那麼其實國內的糧食價格就不會有太大波動。因此農民通過增加水稻畝產來提高收入,在未來還是有可能實現的,大家覺得呢?


少三番


今日中國,以袁隆平為代表浮誇妖風猖狂,相當於一九六O年浮誇重演,從前饑荒,如今地荒,從外國買糧。浮誇風盛行,農業必災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