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半導體發展前景如何?

led墨魚


全球半導體的年銷售總額已經達到了4197.2億美元(約27109億元人民幣)。隨著市場對內存芯片的巨大需求,半導體行業的銷售額正在不斷增加。在2018年第一季度,全球最主要的15個半導體企業的銷售額增速與2017年同期相比增加了26%!

在半導體行業,美國仍然是全球的霸主。例如,英特爾、英偉達、高通、博通、美光、德州儀器等均來自於美國。在2017年,這些企業的總營收達到了1363.61億美元(約8800億元人民幣)。考慮到美國還存在一些其他的半導體企業,因此,美國的半導體營收至少是8800億元人民幣。

韓國的半導體行業也特別突出,比如半導體內存巨頭三星和海力士都來自韓國。在2017年,這兩個企業的半導體收入為875.25億美元。加上韓國的其它半導體企業,韓國的半導體行業營收也會多於875.25億美元(約5653億元人民幣)。

在我國,電子信息製造業利潤約7000億元,利潤率只有5.16%。由此可見,我國半導體全行業銷售額與利潤不成正比。

在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的發展中,封裝測試行業一直保持著穩定增長的勢頭。特別是近幾年來,中國集成電路封裝行業在中國產業升級大時代背景下,符合國家戰略發展方向,有完善的政策資金支持,國內本土封裝測試企業的快速成長;同時,國外半導體公司向國內大舉轉移封裝測試業務,中國的集成電路封裝測試行業充滿生機。2017 年我國集成電路封裝測試行業銷售收入約 1822 億元,增速達 16.5%。

2018年,國家發改委稱,將在集成電路、先進計算等關係數字經濟發展的戰略性領域,組建若干國家產業創新中心,促進現有創新資源的聯合,打造系統解決方案的產業創新大平臺、大團隊,支撐世界級新興產業集群的發展。國家支持集成電路等產業的創新發展,為行業發展帶來市場機遇。

想要了解更多關於行業專業分析請關注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18-2023年中國半導體行業發展分析及投資風險預測報告》


中研網


半導體產業的現狀

其實芯片的製造知識半導體產業中的一環,而一個產業的發展,要環顧其產業鏈,即這個產業的上游、中游和下游。半導體行業的上游就是半導體原料和製造設備,而其中最重要的製造設備就是我們常說的光刻機。半導體行業的中游則是芯片的設計、製造和封裝測試。下游則是芯片最終的市場流向,比如智能手機、汽車、機器人等等用到芯片的地方。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出半導體行業非常特殊的地方,那就是半導體的上游產業對中游和下游有很強的影響力和制約作用,原材料的好壞和製造設備的先進與否決定了這塊芯片的質量,也決定了它的流向和價格。而很多傳統行業,原材料往往是在產業鏈的下游的,這一點是完全不同的。這是我們值得注意的地方。

半導體市場

市場的重要性

其實我們知道,中國在芯片方面的需求量是很大的。我國的半導體產品的市場幾乎佔到了世界市場的30%,然而很遺憾,這其中大部分錢都讓外國人賺走了。中國的市場之所以龐大一個是因為時代原因,一個則是依託於我們巨大的體量和人口基礎。就時代背景來說,鎖著互聯網革命的深入,人們對於智能手機、筆記本電腦、智能機器人等需求越來越大。而我國目前已經是世界第一工業國,最近又在搞產業升級,而產業升級要依託於物聯網、大數據等,這些東西的基礎都是建立在一枚枚小小的芯片上的。同時我國的人口基數十分龐大,貢獻了巨大的消費能力。我們知道,一個行業發展的原動力就是市場,所以筆者堅信中國的芯片一定會發展起來。

市場需求

中國半導體行業危機何在

其實我們在上文中已經提到過了,中國半導體行業的危機不是處在中下游,而是出在上游。如果沒有好的原材料和精密的設備,即使在製造階段設計的再完美,操作的再精準,也很難和國際頂尖的產品進行競爭。上游的半導體原料被日本企業信越和SUMCO壟斷,兩家幾乎佔了市場份額的65%。而在半導體制造設備方面位於前列的則是美國、日本和荷蘭的企業,在筆者的記憶裡,這個領域排名前十的企業全是這三個國家的,其所佔的市場總份額達到了市場的九成。所以我們的芯片在質量上和國際頂尖又差距問題是出在這裡。

龍芯

中國半導體的希望——龍芯

龍芯的背後是我國的半導體代工企業——中芯國際,中芯國際目前在半導體代工產業中已經可以排進世界前五。這個產業出在半導體產業的中游,即我們上文中提到的芯片的設計、製造和封裝測試。但是中芯國際之前依然有臺灣的臺積電、韓國的三星等老牌的代工產業。其實筆者剛才也提到了,中國在這個產業的中游做不到頂尖,不是因為我們笨,而是因為上游被人卡了脖子。再加上西方對中國嚴密的技術封鎖,在這一條路上是沒有捷徑可以走的。

光刻機

其實半導體也好,光刻機也好,本質上都是中國在產業升級中的一個小的方面,我們要吃透高端製造業,這些技術壁壘都是必須自己一個個去突破的。總不能等著西方大發善心吧?我們有龐大的市場,這是這個行業發展的原動力,我們有政策的支持,這是行業發展的助力。除此之外,我們國家的高校每年可以培養大量的理工科人才,也為這一行業注入了新鮮血液。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們自己的芯片也反過來可以佔領歐美的市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