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企合力,太原“筒子樓”舊貌換新顏

生活晨報實習記者 王培霖 太原報道

“門前這兒得留種樹的地方。這線纜怎麼還沒入地,管道鋪好了嗎?筒子樓前後要加1.8米,給居民建個做飯的地兒……”10月27日,太原市萬柏林區和平街辦領導同相關技術人員就康樂巷16宿舍提出整改意見。

康樂巷16宿舍始建於上世紀50年代,是老式的二層筒子樓,隸屬於太原重型機械集團,現居住有51戶居民,主要以太重退休職工和外來居民為主。由於年久失修,木質的屋頂已經嚴重腐爛。走進樓道,脫落的牆皮隨處可見,樓道內的燈讓人連腳下的路都看不清,只能摸索著前進,居民的櫃子、冰箱、電動車隨意地擺放在樓道兩側,樓梯右側是由一堵牆隔開的公用衛生間和水房。居民只能在不到20平米的小屋裡做飯,安全隱患極大。

和平街辦領導看在眼裡,急在心裡,輾轉聯繫到了太重興業投資有限公司的相關人員,他們表示將與和平街辦合力打造該小區。筒子樓南北兩側各加長1.8米,為居民修建廚房和衛生間;樓頂統一翻新;樓道統一進行清理並重新粉刷。此次整改預期在今年年底,明年年初全部完成。

筒子樓裡的居民聽到整改的方案後感慨道:“真的?那可真是太好了,我在這兒住了這麼些年,這個廁所跟做飯的問題還真是挺鬧心的。這次整改,對大家真是件好事兒。”

街道黨工委副書記、人大主任徐衛香也是鬆了口氣,對記者說到,“筒子樓的問題能夠得到解決,我心裡這塊石頭終於可以落地了。”在全市創城的攻堅階段,每一點改變都是舉足輕重的。

和平街辦轄區是屬於太原市的老城區,老舊小區較多,對標對錶整改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和平街辦統一思想,明確目標,街辦工作人員在完成好本職工作的同時,分成10個小組,深入社區,堅持“四個一”規定步伐,做到一天一巡查,一天一督導,一天一簡報,一天一調度。各分包領導彙報當日工作進展和次日工作安排,集中研究解決難點問題,確保每天有進展,每天有實效,全力推動創城進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