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料!小米快遞官方發佈使用指南

10月28日,就在幾大電商平臺全力造勢雙11的當口,小米快遞通過官方微信號發佈了一則使用指南。

老鬼仔細學習了這份指南,發現了一些好玩的事情。

已上線6大入口,小程序還在開發中

不管是用戶,還是同行,都在關心的一個話題就是小米快遞到底怎麼用?因為用的過程是體驗,用的背後是組織和運作模式。

與之前的眾說紛紜和猜度不同,這次終於等來了官宣版。小米快遞首先是一個平臺,一個提供快遞服務的平臺,即點即用。

對於這個平臺的用法,小米直言與其他玩家最大的不同是:

無須下載。

特點很明顯了,不佔用客戶的手機內存,也不會誘導或者強制消費者去安裝專用的APP。所有的“入口”都潛藏在用戶經常使用的場景中。

目前,小米快遞上線了6個入口。

一是“小米快遞”的官方微信服務號,關注即可看到寄件頁面;

二是“小米快遞”官方微博,在私信界面點擊菜單,也可以找到寄件入口;

三是“小米有品”售後回寄,在小米有品的訂單如需售後服務,可在小米有品APP內直接選擇小米快遞上門取件;

四是“小米手機用戶”中的MIUI負一屏,在“我的快遞”卡片中點擊“寄快遞”,可以直接進入小米快遞寄件頁面;

五是“小米手機用戶”中的小愛同學,直接對小愛同學說“寄快遞”或“我要寄快遞”即可;

六是PC網頁寄件,登陸小米快遞官網就能找到寄件入口。

現有的6大入口外,小米快遞還表示,相關小程序仍在開發中。既然已經在進行中了,相信距離上線也不會等太久。

觀察這些入口的背景,小米快遞的“小米特色”真的很濃厚。這也傳遞出一個

信號:小米快遞最先服務的群體仍然是以米粉為主,滿足他們的工作和生活中的寄件需求。然後通過他們去影響更多的人群。

千萬不要小看“米粉”這個群體。

老鬼檢索了很多相關數據,最權威的一個來自小米上市前的招股書。招股書顯示,2018年3月,小米MIUI系統擁有1.9億月活用戶。現在一年多過去了,保守估計米粉的活躍數量也在2億以上。

此外,據極光大數據提供的數據顯示,米粉大本營小米社區中的用戶多集中在20-34歲之間,佔比為87.3%。也就是說,近9成的米粉是80後與90後這兩大群體。

數以億級的群體,而且還是目前社會消費能力最強的“中堅層”。這個群體的影響力和潛力,絕對不可小覷。

已“整合”6家快遞,未來還會有更多

作為一個服務平臺,“小米快遞”不是快遞,也不會做快遞。他想做和能做的,是聯合快遞公司共同為用戶提供快遞服務。

具體的玩法大家都已經再熟悉不過了:引入快遞公司入駐平臺,肯定不只一家;用戶在線下單,通過系統和技術算法,來匹配最佳的運力,上門取件,全程可視…

根據小米快遞提供的介紹,目前正在整合以下快遞公司:順豐、京東快遞、韻達、貨拉拉、百世快遞、圓通。

有料!小米快遞官方發佈使用指南

一共6家,除了貨拉拉之外,其它5家都是名副其實的快遞公司。有意思的是,這5家裡面,還可以再細分為三個陣營:順豐、京東、通達百。

老鬼的朋友安德華直言,以小米快遞“數億級”的用戶群和潛在市場力,想要跟任何一家快遞公司合作,都不是什麼困難的事情。

問題來了:第一批選定和引入的為什麼是這幾家?答案就是——

你所看到的商業選擇,都不是巧合。

小米快遞首批合作伙伴,除了“國家隊”中國郵政這支官方力量外,目前國內快遞江湖格局中最大的三個派系——順豐系、京東系、阿里菜鳥系都涵蓋了。

很明顯,小米快遞肯定也注意到了快遞江湖最近兩三年來的攻防戰和合縱連橫,於是選擇了“不站隊”,誰都不要得罪。尤其是小米快遞是以平臺思維和技術力量來提供服務,更是要小心處理這其中的利害關係。

最穩妥的辦法就是一個都不能少。

小米快遞才剛剛上線,當然不想樹敵。因此,在選擇首批合作伙伴時,圖的就是一個皆大歡喜,同時也想借此來消除競品玩家的顧慮。

如此心思,確實很雷軍。

對標菜鳥裹裹,還是另有圖謀?

老鬼在之前的文章:拼多多“攪局”快遞江湖 的開篇引導語中曾做過這樣一個研判——

拼多多“攪局”,阿里“做局”,小米“入局”,騰訊“謀局”,美團“破局”…快遞江湖的暗戰,早已脫離快遞的範疇。

小米的“入局”雖然低調內斂且有意規避各種潛在風險,但其運作模式和套路卻“瞞”不過任何人,類似的玩法,菜鳥裹裹、微快遞、快遞100等都已經在做,而且做得都還不錯,風生水起。

其中最大的玩家自然是菜鳥裹裹

菜鳥裹裹在9月底的秋季戰略發佈會上,剛剛宣佈平臺用戶過億,而且開始全面佈局和發力C端的寄件市場。之所以現在發力,除了自身平臺夥伴(淘寶、天貓、支付寶、閒魚等)的信任和支持外,中通、申通、圓通、韻達四大主力快遞的全面接入也至關重要。再加上之前一直合作的百世和天天,菜鳥裹裹平臺上可以說集結了目前國內運力最強的“快遞天團”。

小米快遞這個時候“殺”出來,有什麼意義和價值?最起碼,對快遞公司講,實實在在地多了一個選擇。

更何況,這還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有媒體曾實地測試,在“小米快遞”下單後,以選擇順豐和韻達兩家為例,從價格上來看,1kg以內的物品,北京西城區到海淀區順豐要13元,韻達要10元;如果從北京到上海,韻達需要15元,順豐特惠18元(兩天內送達),順丰標快23元(次日達)。

這價格與菜鳥裹裹等相比,確實沒有什麼競爭優勢。但你要看小米快遞服務的用戶群體是誰,是米粉。因為相較於價格,米粉們更在意的是便利和體驗。

實事求是講,這價格對快遞員們來講,真的是相當有“競爭優勢”了。如果有這樣的散單,基本上不用派單,搶單都怕不夠分的。

從目前來看,小米快遞的玩法確實是在借鑑菜鳥裹裹,但是否以菜鳥裹裹為對標,仍然不好妄下結論。相信小米快遞自己也不願意提及和碰觸這個問題。

不管怎麼樣,小米既然選擇了“寄快遞”這條新賽道,不管現在怎麼走,以後大家終歸都是要相遇的。

如果有一天狹路相逢,你希望誰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