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技術的分佈式記賬我都基本瞭解,誰能舉幾個具體的例子講一下區塊鏈到底能幹啥嗎?

雪鷹365


給你舉個例子吧:自己琢磨,可能有不當之處,請各位大佬交流指正。

A企業是著名家電生產企業,世界排名領先,經濟效益一流,於是它就能得到銀行的金融支持,有大額授信額度。

但A企業的供應鏈中有大大小小近千家企業,從生產一個塑料片到屏幕等,規模和水平不盡相同,很多企業得不到銀行額度,整個供應鏈高度依賴A企業。

那麼現在問題來了,A企業如何把自己拿到的低息的銀行資金給供應鏈所有企業共享?以降低整個供應鏈成本!

傳統做法:A企業向上家供應商B企業採購1000萬原料件,給B企業開具銀行承兌匯票1000萬,B企業收到銀承後有兩種做法:1、背書轉開給B企業的原料供應商,但問題是,B企業可能向十家上家供應商各採購100萬,銀承無法拆分。於是,2、B企業去將銀承貼現,但必須支付高額貼現利息。

現在我們引入區塊鏈:這是一個以A企業作為核心(不是中心服務器)的區塊鏈安排。在這裡假設大家都瞭解區塊鏈基本概念。

1、建立一個區塊鏈平臺,A企業以及其供應鏈所有相關企業上鍊,通過密碼共識安排,這些企業所有的相關交易信息上鍊。

2、銀行上鍊,結算上鍊,結合第一條實現智能合約。

3、建立TOKEN,比如發行“A幣”,鏈上交易以A幣完成結算,因為銀行給A企業有鉅額授信,銀行在授信額度內認可A幣流通和直接兌換人民幣。

4、各企業通過區塊鏈完成高效的交易,同時A企業的便利融資可以通過區塊鏈的安排高效實時與供應鏈相關企業共享,大大降低這個供應鏈成本。


六六供應鏈


簡單的一個例子

甲首先發起一個申請,我要打麻將,組建一個麻將局,這就相當於創建一個區塊,這個區塊就會被廣播給乙、丙、丁、A、B、C、D……

在打麻將的過程中,上述四個人不斷的摸牌、打牌,這個可以理解成挖礦,通過什麼來挖礦?麻將機就可以理解成礦機,這四個人就是所謂的礦工,這四個礦工從144個麻將中碰撞出任一正確的牌就能胡牌,我們可以將這144個麻將理解成一連串的哈希值(數字),胡牌的過程就叫算力,直到胡牌,意味著碰撞出了正確的哈希值,可以獲得獎勵,每人給丙支付相應的籌碼,放在區塊鏈中這個獎勵就是比特幣或者其他虛擬幣。

為什麼其他三個人都會主動給丙獎勵,那是因為這些人都自動達成了共識,丙確實贏了,大家都記錄了這筆賬,包括坐在旁邊買馬的,想抵賴是不行的,不然以後傳出去這人品不行,就沒人再和他一起玩兒了,畢竟圈子很重要。

細究一下,在大家達成共識時,我們看不到任何中介或者第三方出來評判丙贏了,大家給丙的獎勵也不需要通過第三方轉交給丙,都是直接點對點交易,這一過程就是去中心化,牌友們(礦工)各自記錄了第一局的戰績,丙大胡自摸十三么,乙槓了甲東風,記錄完成後就生成了一個完整的區塊,

但要記住,這才只是第一局,在整個區塊鏈上,這才僅僅是一個節點,開頭說的8局打完,也就是8個節點(區塊),8個區塊連接在一起就形成了一個完整賬本,這就是區塊鏈。因為這個賬本每人都有一個,所以就是分佈式賬本,目的就是為了防止有人篡改記錄,打到最後,誰輸誰贏一目瞭然。


tianma802


區塊鏈到底是個什麼鬼?

一幅漫畫讓你秒懂

區塊鏈技術是指一種全民參與記賬的方式。所有的系統背後都有一個數據庫,你可以把數據庫看成是就是一個大賬本。目前是各自記各自的賬。

由於沒有中心化的中介機構存在,讓所有的東西都通過預先設定的程序自動運行,不僅能夠大大降低成本,也能提高效率。而由於每個人都有相同的賬本,能確保賬本記錄過程是公開透明的。

區塊鏈技術是比特幣的底層技術,比特幣在沒有任何中心化機構運營和管理的情況下,多年運行非常穩定,沒有出現過任何問題,所以有人注意到了它的底層技術,把比特幣技術抽象提取出來,稱之為區塊鏈技術,或者分佈式賬本技術。

根據西班牙最大銀行桑坦德發佈的一份報告顯示,2020年左右如果全世界的銀行內部都使用區塊鏈技術的話,大概每年能省下200億美元的成本。這樣的數據足以說明“區塊鏈”給傳統金融領域帶來的巨大變革和突破。

雲計算通常定義為通過互聯網來提供動態易擴展且經常是虛擬化的資源,但是提供雲計算平臺的往往是一箇中心化機構。而區塊鏈組成的網絡一般是沒有特定的機構,所以區塊鏈更接近分佈式計算系統的定義,屬於分佈式計算的一種。

Q幣是一種中心化的電子貨幣,包括總量,發行方式都是由騰訊公司控制的。而比特幣的總量,發行方式都是由程序和加密算法預先設定後,在全世界的多個節點上運行,沒有任何人和機構可以修改,不受任何單一人或者機構來控制。一般稱Q幣為電子貨幣,或者企業代幣。稱比特幣為數字貨幣或者加密數字貨幣。

區塊鏈有什麼特點?能用來幹啥?

通過上述漫畫,相信大家對區塊鏈有了初步的瞭解。

概括來說,區塊鏈(Blockchain)是比特幣的底層技術,像一個數據庫賬本,記載所有的交易記錄,本質上是一個去中心化的數據庫。這項技術也因其安全、便捷的特性逐漸得到了銀行與金融業的關注。

區塊鏈具有去中心化、無須中心信任、不可篡改和加密安全等特點,正在走進政府決策、金融機構、大型企業的視野,並應用於數字貨幣、支付清算、信貸融資、金融交易。

區塊鏈能用來幹什麼?從目前來看,區塊鏈最明顯的應用就是比特幣。區塊鏈最早得到關注也得益於比特幣。

國金證券計算機行業首席分析師錢路豐表示,區塊鏈目前最為典型的應用場景有三類:

  • 一是幣類應用,如比特幣、以太幣等;

  • 二是傳統金融領域,比如區塊鏈技術聯盟R3、Hyperledger等,匯聚了高盛、中國平安、匯豐、IBM等機構,致力於在金融領域的跨境支付、金融票據管理等應用場景;

  • 三是非金融的領域,如在能源、奢侈品、電信、互聯網等領域。


櫻桃番茄GO


抽象點說,可以解決信任問題。

那麼現在的信任問題是如何解決的?還遇到了哪些不可解決的信任問題?

現在的信任問題都是靠中心化機構去承擔信任主體背書。

舉個例子,保險,保險本質是一群人做一個約定,誰出問題,那麼這群人分攤出錢解決。但是這群人互相之間打不成信任,所以出來個保險公司,說你們把錢給我,我保管,你們誰出問題,我出錢解決。

那麼中心化信任的問題非常多,有太多例子可以舉了。

比如,存儲,我們的照片、視頻等等互聯網數據,都存儲在中心化的服務器或者個人設備上。一旦我們的設備丟失,或者中心化服務器出現故障,那麼我們的數據會丟失,或者獲取不到數據。

比如,我們用錢買了期房,結果房地產公司拿錢跑路,我們的錢沒了。

再比如,理財公司,拿著我們的錢跑路了……

這些都是因為中心化信任所遇到的問題,也是互聯網很難解決的問題

區塊鏈技術可以不依靠中心化機構,解決信任問題。

這就是為什麼現在比特幣被各種打壓,但是卻生命力越來越頑強的原因。

因為比特幣沒有中心,所以任何組織機構都無法去關閉他。

這就是區塊鏈解決的去中心化信任的魅力


TrustMaker


目前來講,區塊鏈主要的作用就是確定產權。通過以下兩個例子,你就可以知道區塊鏈的顛覆作用。

1.接近落地的業務就是跨境支付。目前跨境支付使用的仍然是電匯,一般要兩三天才能到,錯誤率高,成本也高。但使用區塊鏈就不一樣了,10分鐘就可以確定到賬信息。所以區塊鏈跨境支付一旦模式成熟,對整個跨境支付的行業是顛覆性的,巨頭Swift就非常緊張區塊鏈跨境支付,自己也搞了一套,但未必就能在市場上勝出。

2.電力買賣。甲方和乙方都是個體客戶,乙方家裡有太陽能發電裝置,他將裝置連入區塊鏈,這樣他就可以將自己家的電量通過區塊鏈賣給甲方,從而繞過電網公司。你可以想象,這樣的前景對於整個電網行業是如何顛覆性的。

至於其他的應用,不客氣的說,食品安全,醫療啊,其實絲毫沒有顛覆性的作用,消費者多半是不願意掏錢來買賬的。


我醉欲眠君且看


額,我轉一個專業人士的一個比喻吧。一個場景:你跟你對象說,我愛你。但是隻有你們兩個人,想反悔很容易。另一個場景:你在大廣場上,1000個人看著你,你跟你對象說我愛你,然後想反悔,但是礙於這麼多人看著,也不好意思反悔。

其實就是把所有信息分佈在區塊鏈的每一個節點裡,但是根據算法,它的安全等級很高,換句話說就是很安全。未來的網絡信息化,重點就是數據共享和網絡信息安全問題,通過區塊鏈可以更好的、更放心的把公共數據和個人數據放在區塊鏈裡,需要調用數據和信息的時候,信息都是一致的(就跟你的檔案一樣,到哪裡都是一樣的、統一的、認證的)。

但是當前的區塊鏈應用有很多隻是在自己的“圈子裡畫圈圈”,根本沒辦法實現和互聯,沒有接口和開發機制,真正的區塊鏈是在一個網絡空間裡,大家的應用符合區塊鏈的算法和規則、協議。

他能給人們帶來的是數據傳遞和儲存的便捷,在獲得許可的統一條件下,可以共享更多社會和可用資源,真正做到資源共享、信息安全!


沫洋


區塊鏈第一個應用應該是政務信息。現在政府單位信息不共享,你買個房子,要去派出所開證明,到房管局開證明,到社保開證明。而且信息容易作弊,比如各種假證。有了區塊鏈之後,信息開放,政務信息共享,就不需要各種證明,假證也就無所遁形。信息不可篡改,保證信息真實性,杜絕作弊和職務腐敗。分佈式佈置,保證信息安全。所以對國家政務來說,區塊鏈技術是特別符合未來發展的,這也是國家層面站臺區塊鏈技術的原因吧。


匯景環保


區塊鏈解決的是信任問題,但根本就不節省成本。

區塊鏈的浪費表現在存儲成本、通訊成本、算力成本上。

由於每個節點存儲一份賬簿,所以存儲成本隨著節點數增加線性增長。由於節點之間互相傳遞賬簿,通訊成本也會線性增長。由於分配資源時通過SHA256算法實現的,消耗的算力資源極大,而且計算複雜度還會按系統算力增加而遞增,算力成本消耗驚人。

區塊鏈的另一個缺點是效率極低。在傳統的集中式記賬系統中,更新一個賬簿就完成記賬,幾乎是瞬時完成。而目前最流行的區塊鏈應用比特幣,至少10分鐘才能生成一個記賬區塊,也就是說最少要等10分鐘才能確認完成1筆交易。所以用當前版本的區塊鏈替代整個貨幣支付體系是不現實的。

區塊鏈的優勢是從根本上解決了信任問題。整個人類社會為了解決信任問題消耗了巨大的成本,鎖、鑰匙、密碼系統,甚至整個國防開支都是在為人與人、國與國之間的信任問題買單。如此說來,僅僅消耗能源就能解決信任問題還是划算的。

比特幣是一種極端化的完全去中心化的分佈式系統,它為人類展示了完全互不信任情況下的高能耗和低效率,也讓人們找到了折中方案-聯盟鏈。幾家算力相近、互不隸屬的大公司之間組成聯盟鏈,用較少的節點完成分佈式記賬功能。大公司之間的互相制衡可以部分地解決信任問題。目前facebook正在推進的libra項目就是這樣的試驗。但由於反洗錢等問題受到了美國政府的打壓,創始機構中有人已經開始退出libra項目,不知未來的進展如何。


波蘭財經信息


區塊鏈主要是解決信任問題,你目前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缺乏信任的,如你賺的錢不敢直接貸給我,而卻敢存到銀行我再從銀行貸出來,這樣繞一圈,我本該直接給你的高利息,卻被銀行賺走了,我們兩個都要被銀行盤剝一圈,而無法直接進行借貸,區塊鏈可以解決我們之間交易信任的問題,不需要被銀行盤剝,這只是其中一個例子,現實中還有很多很多。


票友


解決電子領域奔跑對象的安全流通等、等等、等等等問題!

前提是,你得用可存在於網絡的數字代碼制定出流通對象的生死流轉規則,也就是說“先告訴區塊鏈,你想幹嘛”。

打個比方,自動實時計算“全國可增發人民幣數字貨幣數量”:

  • if 全國農業總產值增長率>8%

  • and if 全國工業總產值增長率>7.5%


  • and if 全國商業總產值增長率>7.5%

  • ……

  • and if 當年GDP>/上年GDP>1.06

  • then ERMB+當年GDP*2/10000

  • /*ERMB為人民幣數字貨幣*/

然後,各省、各縣、各村、各農民/工人/商業主,同步在區塊鏈上運行著這些,數字自動統計之後,經過計算,自動得出“每個時期可增發人民幣數字貨幣實時量”。

從而實現“人民幣可發行增量自動計算給出”的非人工參與模式。

腫麼樣,完成一部分了吧,可是問題來了,這個“新生規則”到底怎麼寫呢?

具體選用哪些參照數字、由哪些對象提供、數字依據什麼原理整理……這是個難題啊。

正因為太難,社會才需要研究,國家才需要舉國號召大家都來研究,要能舉出實例,還用得著研究麼?退一萬步說,對於之前“在比特幣的一生中賺取了很多錢的那些人”來說——甭管有幾個吧,對那些已經賺了錢的人,不就是已經帶來了極大收益了麼?

所以啊,剛出臺的“區塊鏈研究”國策,給出的號召是:都來研究吧!

試想,如果人民幣可增發的數字,竟然包含到每一個普通民眾,甚至連你在頭條問答每天額外收入多少錢,都參考在內了,那樣我們的人民幣是多麼的堅強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