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沭陽縣“高墟大米”(上):一粒稻米何以香飄萬里

(速新聞記者 田慶伍)金秋十月,天高雲淡。在沭陽縣高墟鎮的廣袤田野裡,水稻正努力灌漿結實,呈現一派豐收在望的景象。

解读沭阳县“高墟大米”(上):一粒稻米何以香飘万里

“今年水稻長勢好,收成肯定不錯!我們沒有使用農藥和化肥,生產的米暢銷上海、南京、廣州、深圳等大中城市,供不應求,備受顧客青睞。”站在自家稻田埂上,63歲的劉習文一邊用手熟練地翻動著稻穗,一邊自豪地說,我們這裡的水稻跟其他地方不一樣,生長週期長,產出的米好吃。吃過的人都說它色美味香,並稱贊說:“‘高墟大米’,香飄萬里!”

解读沭阳县“高墟大米”(上):一粒稻米何以香飘万里

“高墟大米”,為何能香飄萬里呢?

氣候條件好,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

高墟鎮位於沭陽東北部,原名高苴,因乾隆御賜“高灘圍苴,此乃仙境也”而得名。這裡沒有林立的廠房,到處是金色的希望:稻浪滾滾。

“我們全鎮總面積61.5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6.5萬畝,全部種植水稻,年產稻穀3.9萬噸、大米2.6萬噸,擁有江蘇省面積最大的無公害稻米基地。”高墟鎮黨委書記王曉燕說,此地素有“東方糧倉”的美稱,之所以盛產稻米,與獨特的氣候環境密不可分。

解读沭阳县“高墟大米”(上):一粒稻米何以香飘万里

打開高墟鎮地圖,不難發現,在這裡種植水稻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該鎮地處暖溫帶,氣候溫和溼潤,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14.2℃,年平均日照時數2384.5小時,年平均相對溼度76%,年平均降水量923.7毫米。

據高墟鎮農業經濟技術服務中心主任顧漢喜介紹,本地的降雨主要集中在七八月份,為水稻成長提供了充足的水分,水稻從8月底抽穗,10月底成熟。灌漿期間,正值秋高氣爽,光照充足,溫度適宜,晝夜溫差8℃以上,特別利於水稻灌漿,形成優質稻米。

解读沭阳县“高墟大米”(上):一粒稻米何以香飘万里

難能可貴的是,高墟鎮生態環境優越,水土無汙染,野生動物品種繁多,正是這樣良好的產地環境,造就了“高墟大米”獨特的安全品質。

地理位置佳,佔有獨一無二的土壤優勢

土沃則稻香。只要到過高墟鎮的人,都知道那裡的米好吃,也瞭解到那裡的土壤好。這其中,還有一段被傳為佳話的“兩次檢測”。

王曉燕介紹,2014年,因為“高墟大米”名氣在外,引起省農科院專家們的注意。他們專程趕到高墟採集了土壤樣品,並指定國際權威認證機構瑞士SGS進行檢測,卻沒想到鬧出了一個笑話。

解读沭阳县“高墟大米”(上):一粒稻米何以香飘万里
解读沭阳县“高墟大米”(上):一粒稻米何以香飘万里

“因為結果太好了,SGS以為自己檢測機器壞了,說要重新取樣重新檢測。”王曉燕透露,第二次檢測,SGS檢測機構不讓他們送樣,親自跑到高墟隨機取了土壤樣本,結果再次顯示,檢測儀器沒有出任何問題:高墟鎮的稻田土樣PH值為7.9,汞等重金屬含量遠低於國家限量。

後經權威機構反覆監測論證,高墟鎮的土壤是天然的海淤土,呈弱鹼性,土層深厚肥沃,有機質平均含量達19.97g/kg,速效鉀含量為191.23mg/kg,速效磷含量為13.9mg/kg,全氮為1.4g/kg,均高於周邊鄉鎮。

省農科院農產品安全所研究員石志琦說,高墟鎮的土壤具備鹼性米種植得天獨厚的優越條件。在他的指導下,高墟鎮選用國家審定、適宜本地域種植的南粳系列和徐稻9號品種,採用“超日標”品控體系,推廣測土配方施肥和生物製劑防治病蟲害,減少農藥、化肥使用量。2015年試種成功,生產的大米經瑞士SGS檢測,農殘及重金屬汙染物等324項指標全部達標,於是好吃、健康、安全的 “高墟鹼米”誕生了。

解读沭阳县“高墟大米”(上):一粒稻米何以香飘万里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土壤好之外,高墟鎮還有清潔豐富的水資源,保證了稻田灌溉,其境內古泊河、薔薇河、黑龍河等主要河流穿境而過,其中古泊河、薔薇河上游無工業企業,水質原生態、無汙染。

站在高處極目遠眺,悠悠古泊河,美麗薔薇河,高墟鎮猶如鑄造在“兩河”之間的一個精美大碗,滿滿地盛裝著銷往全國各地晶瑩剔透的大米。

種植底蘊厚,具有悠久燦爛的人文歷史

在高墟鎮,走在鎮區大街上,隨意停下來找個人打聽當地稻米種植的歷史,都能聊個一二。話末,還總被人勸道:“我們這裡米好,一定要買點帶回家嚐嚐!”

沿著歷史上溯,據《海州志》記載,北宋時,高墟農民就開始種植稻麥,到北宋中葉已實現稻麥兩熟。悠久的稻米種植歷史孕育了燦爛的米文化,高墟鎮“稻花香四鄰,笑語迎客來”的美譽盛傳,名揚八方。清代小說家李汝珍於《鏡花緣》第51回中,“走窮途孝女絕糧,得生路仙姑獻稻”描寫的就是高墟一帶民眾樂善好施,又以稻為“仙”物。

解读沭阳县“高墟大米”(上):一粒稻米何以香飘万里

另據《沭陽縣誌》記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高墟鎮不斷增加投入,實施“旱改水”,改良土壤,推廣優良品種和科學技術,農業生產迅速發展,是沭陽縣重要的產糧區。其中,上世紀70年代種植的粳稻“桂花黃”,曾聞名周邊縣市。

2015年,“高墟鹼米”的誕生掀開了“高墟大米”發展的新篇章。顧漢喜說,“高墟鹼米”優選適宜品種,兼顧了品質與抗性,注重了食味。同時,推行精準化種植,通過適期播種、精量稀播育壯秧、精細機插、群體定量調控等水稻精確定量栽培,既提高了“高墟鹼米”的純度,又提升了整體品質。

更為重要的是,高墟鎮黨委政府不斷加大投入,積極改善稻米儲存加工條件。一方面引導企業改進倉儲設施,推行低溫儲存,使用烘乾設備,把好稻穀品質的“初始關”;另一方面鼓勵企業加工採用新工藝、新設備,嚴格技術規程,保持“高墟鹼米”的色澤、外觀及品質,把好大米的“加工關”。

“優良的生態環境、適宜的氣候條件、特有的地理地貌,以及高墟人千百年來辛勤耕耘,不懈探索優質稻米的精神,才造就了‘高墟大米’獨特的品質。”王曉燕介紹,2018年1月,高墟鎮獲得江蘇省首批“味稻小鎮”稱號,同年12月“高墟大米”獲農產品國家地理標誌產品認證保護,以“高墟大米”為支撐,沭陽縣連續2年被國家確定為中國“好糧油示範縣”。

得天時、佔地利、享人和,正是“高墟大米”香飄萬里的根源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