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新一代主機z15:清掉企業全面上雲的絆腳石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阿波羅登月計劃將人類探索未知的足跡延展至茫茫太空,而IBM主機在登月計劃中,扮演著無可代替的重要作用。計算,成為數據經濟時代重要的創新引擎。計算力的極限,在很大程度上也決定著人類探索未知的邊界。


但隨著數字化轉型進入攻堅階段,行業客戶由於對信息安全的顧慮,在業務和數據上雲問題上產生了畏難情緒。

據調查數據顯示,僅2018年就有60%的企業報告遭遇了因供應商或者第三方導致的數據洩露。如何能讓用戶的數據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受到有效保護,成為企業上雲的一個關鍵因素。

IBM新一代主機z15:清掉企業全面上雲的絆腳石

10月24日,IBM在中國正式發佈了z15主機,其中最重要的創新就是引入了數據隱私護照技術,讓數據不論是在線還是離線狀態,都能得到有效保護,數據和業務全面上雲路上的絆腳石被徹底移除。

數據隱私護照,有效解決混合多雲環境中的安全短板

自然界有很多神秘的物理現象,即便如今科技如此發達,也不能被現有科學理論完美詮釋。其中很著名的一個例子,就是融化的熱玻璃遇冷水變成前端圓潤而後部纖細的長蝌蚪形狀,此時前部結構異常穩定,可以承受20噸水壓機重負才開始破裂。

但如果從後部用鉗子夾住玻璃柱,只需要輕輕用力,整塊玻璃瞬間就會發生粉碎性破壞。材質完全相同的物體,僅僅是因為形狀不同,抗壓能力就有如此懸殊的差異,其實數據保護也是同理。

據相關調查顯示,在參與調查的企業中,有60%曾經遭遇過因供應商或者第三方而導致的數據洩露,這在混合多雲環境中無疑構成了一個明顯的安全短板。

在數字經濟中,安全是最為重要的基座之一,尤其是在金融、能源等關係到國計民生的重要行業中,安全穩定運行是不容挑戰的一條紅線。IBM Z主機一直在信息安全創新方面領跑世界,IBM z13通過提高移動交易實時加密效率,確保交易時間數據安全性的同時還可以減低系統響應時間;而IBM z14則在大型主機中引入了普遍加密技術,不但可以有效防禦外部網絡攻擊,對於內部的網絡威脅也可以有效預防。

據瞭解,IBM z15則採用了業內首創的“數據隱私護照”技術,不僅能夠保護基礎設施級別的本地數據,而且允許客戶制定數據規則,客戶可以隨時保護數據,或者撤銷數據訪問權。

z15能夠在混合多雲環境中隨時隨地對數據進行加密,無論數據傳輸到那裡,都可以確保其安全。數據隱私護照技術聽起來完全是科幻電影的情節,但卻是已經實現的可用技術。

IBM新一代主機z15:清掉企業全面上雲的絆腳石

IBM副總裁、大中華區系統部總經理侯淼

IBM副總裁、大中華區系統部總經理侯淼,對於數據隱私護照技術做了一個更通俗易懂的類比:數據就如同銀行中的現金,現金在銀行會很好地被保存,為此銀行會使用高等級的保險櫃。但是你從銀行取出現金,把它放在口袋裡,安全性自然就降低了。隱私數據護照技術相當於銀行提供了一個新服務,為取走錢的客戶提供了跟銀行安全等級相近的多密碼保險箱,錢和密碼箱必須一同使用,而且每次使用都需要與銀行比對保險箱的密碼,只有確認你確實是合法的取款人,才能把密碼交給你打開保險箱,數據隱私護照通俗來講也是這樣,這就實現了數據在線和離線的全域控制。

IBM新一代主機z15:清掉企業全面上雲的絆腳石

IBM大中華區系統部主機及LinuxONE技術總監應康勇

與此同時,IBM大中華區系統部主機及LinuxONE技術總監應康勇介紹說,“數據隱私護照技術不管對在線數據還是離線數據,都可以使用。因為它核心的設計關鍵點在於,當你訪問數據的時候,你要跟IBM數據隱私護照控制的網關先去交互,如果加密的話要先去找它要密鑰。如果去訪問數據,你要拿到配置,包括到底訪問哪部分數據,什麼時間可以訪問。所以不管你是在線也好,離線也好,都可以保護。”

中國有句古語叫覆水難收,但數據隱私護照卻可以讓數據變得可控、可管,這大大消除了用戶對第三方數據洩露的疑慮,也可以加快用戶業務和數據上雲的步伐。

z15雲原生特性,讓主機生態對雲客戶更具吸引力

數據隱私護照技術有效提升了數據安全性,但要想讓企業全面擁抱雲服務,還有很多溝坎需要邁過,其中很重要的一條就是開發生態。對於銀行等大型企業用戶,都有龐大而成熟的軟硬件系統需要保持開發的一致性,在享受新技術紅利的同時,如何最大限度保護已有的IT資源,是商用客戶的天然選擇。


IBM新一代主機z15:清掉企業全面上雲的絆腳石

IBM大中華區客戶技術架構師和客戶中心總經理、IBM“傑出工程師”程靜

IBM大中華區客戶技術架構師和客戶中心總經理、IBM“傑出工程師”程靜在採訪中表示,“IBM主機提供了很多技術,幫助客戶開放API,讓主機的服務融於雲。z15主機將支持紅帽OpenShift平臺,通過集成工具和功能豐富的生態系統加速轉型,實現更高的可移植性和靈活性,以便在IBM Z的Linux上進行雲原生應用的開發。憑藉紅帽OpenShift和IBM Cloud Paks, z15是全球最大的安全混合雲工作負載系統。”


IBM新一代主機z15:清掉企業全面上雲的絆腳石

在應康勇看來,主機上雲,要由三部曲構成:第一,是開放互聯,這裡更多是指把主機上的資產通過API分裝的方式,讓新的應用可以非常方便、安全、高效地訪問到原來在主機上的資產;第二,是統一的管理和使用,基於開源的Zowe項目去打造很多的API,讓開發者包括管理員可以像管X86或其他雲環境一樣的方式去管理主機,或者是使用主機。這一方面可以大幅度提升效率,還可以讓開發技術門檻大幅降低;第三,是雲原生的支持,這可以給客戶提供全新的選擇和自由,既可以部署到主機,也可以部署到X86,還可以部署到LinuxONE。

通過將這些產品和服務與IBM卓越的企業平臺IBM Z和LinuxONE結合,可以一鍵式把前中後臺的應用部署到X86加LinuxONE加主機的環境。這樣就可以讓開發者一次開發做跨平臺,多中心、多活的方式去部署,給了客戶前所未有的生態靈活度。

背後的力量:影響深遠的底層創新

創新是所有科技公司的天然使命,但不同的公司在創新理念和創新路徑都有截然不同的選擇。IBM的創新,很多時候更傾向於基礎性創新。

IBM新一代主機z15:清掉企業全面上雲的絆腳石

在2018年,IBM共獲得了9100項專利,這是一項創紀錄的數字,但更為重要的是,IBM的專利半數以上都來自AI、量子計算、區塊鏈、底層安全和雲計算等基礎性創新。

客觀的說,這些都是足以對未來產生深遠影響的底層創新,這跟某些互聯網公司熱衷做微創新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回顧IBM的創新歷史,IBM主機幫助NASA控制雙子星並實施阿波羅登月計劃,IBM深藍戰勝世界象棋冠軍,是人工智能發展歷史的重要一步,而IBM在存儲介質上的研究突破,是數據爆炸後存儲系統容量能夠得到指數級增長的重要保證,而IBM在量子計算方面投入大量研發力量,並展示了全球目前唯一一臺實驗室環境運行的量子計算機“IBMQ System One”,將計算推進了量子計算時代,可以說IBM一系列基礎性創新,是推動人類信息技術乃至人類科技進步的重要推動力量。

數據隱私護照的發明,讓人類對數據的控制疆域從主機走向混合多雲下的全域控制,數據流通與信息安全保護的矛盾得到疏解,這可以推動更多金融、能源等行業用戶主動擁抱雲時代、享受到數字化轉型的時代紅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